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汽车安全的致命陷阱,电动智能汽车是危险漏洞还是安全保障?,欢迎阅读。
⬆️ 点击上方蓝字 "TMC 动力 " 关注我
汽车安全究竟在什么时候被放弃了?
" 安全是一辆汽车最大的豪华 ",比亚迪将汽车安全拉高到至高无上的位置,而这原本应该是一辆汽车的基础,不应该拿出来大说特说,可见汽车安全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
脱离了安全谈功能和性能,那是比流氓还无赖的操作,实际上,电动智能汽车给汽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汽车安全的危险陷阱也日益增多。
我们对汽车安全的印象曾经是车身钢板厚度、吸能车身和安全气囊等涉及碰撞测试的项目,还有比如动力系统失速和断轴等意外事件。
随着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全新设计和研发的车型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快速推向市场,在满足已有的碰撞和测试等安全标准和法规之外,新设计和新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却被忽略了。
比如,前段时间某款跨国品牌的知名 MPV 车型发生碰撞意外后,车门无法打开的事件备受关注,而如今这个问题因为问界 M7 最近的意外事件再次引发热议,只不过是隐藏式门把手承受了所有压力。
与此同时,被誉为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之一,对汽车行驶安全至关重要的 AEB 自动紧急制动功能也莫名躺枪,这个功能此前所引发的意外事件也不在少数。
在汽车快速更新迭代、新技术快速商用化的背景下,汽车相关安全标准和监管法规却更新缓慢,很难在源头上让汽车的新技术满足广大用户对汽车安全这一基础要素的要求。
隐藏式门把手不是罪,它因为能降低汽车能耗而快速普及,如今它却被当作罪魁祸首!
汽车遭受意外碰撞后,门锁能否顺利打开,除了隐藏式门把手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车辆内部的机械开关机构是否保留,还是说已经交给了一个完全电气化的按钮,也同样是汽车安全的关键一环。
至于 AEB 自动紧急制动功能,更多的车企都在说自己的技术遥遥领先,而在各大汽车平台的实际测试结果却是参差不齐,更别说各种复杂、极端意外环境下的真实表现。
如果说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已经用血淋淋的教训让更多用户知道了这项技术的局限性,但车企口中的 " 哪里都能开 "、" 全城开放 " 和 " 遥遥领先 " 等词汇,却极大地夸大了这项技术的发展水平。
电动智能汽车时代,我们对汽车安全的关注点落在了大容量动力电池自身无法消除的自燃风险。
从材料、结构到电控的全方位技术革新,这是每家新能源车企新车发布会的头等内容,而各种针刺、涉水和碾压测试也展现着各大车企对电动汽车安全的承诺。
然而,广大用户对电动智能汽车的安全担忧却有增无减,最直观的就是,汽车意外事件的第一联想对象就是电动智能汽车。
电动智能汽车带来的全新高科技设计,如今却成为了汽车安全最大的陷阱,百年汽车工业在汽车安全的努力正在被一一消除。
某重庆车企为了追求极致的设计,竟然取消了其新车型的后挡风设计,以流媒体后视镜取而代之。
某跨国车企和中国头部车企合作研发的电动智能汽车,主驾驶位只有一个开窗按键,要打开其他三个车窗需要几个按键的配合。
随着特斯拉 FSD 完全自动驾驶有望在中国市场全面普及,L3 级自动驾驶系统的责任划分问题大概率会成为未来汽车和道路安全的重大隐患。
以往的汽车很可能十几年都尘封不动,因此汽车结构、设计和零部件的成熟度和稳定性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检验。
如今的新车型和新技术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向市场,从产品设计本身、零部件制造过程,到整套电子电气系统的匹配,再到整车质量管控,问题的出现已经成为一件大概率的事件,唯一的差别是比例的多少和时间的快慢。
看似单一的安全问题,关乎的却是一家车企和一套政策和标准的全方位问题,复杂的关系也很容易让由此引发的意外事件变成一起无头公案。
当汽车的更新速度超过了汽车监管政策和标准的优化,问题不可避免发生之时,很容易就陷入无法可依、投诉无门的踢皮球事件。
不管是车企,还是用户,都应该对汽车安全心存畏惧,只有这样才能在源头上保证道路行驶安全。
当我们不再谈及汽车安全这件事,面对一件汽车意外事件不再质疑车企,怀疑车企,或许这才是汽车安全的终极时刻。
在这之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刻警惕汽车安全的陷阱!
全文结束!
如果我写得还行,点个赞或者 " 在看 " 吧
有不同意见或想法,发个评论一起交流
公众号规则修改,还请给我加个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