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华为三折叠手机体验:一块不无聊的大屏,还有这些隐藏玩法,欢迎阅读。
华为 Mate XT,全球首台商用三折叠手机,也是今年期待和争议最大的科技产品。
今天我们从轻薄机身、折叠体验和应用适配三个方面,再来了解一下,这个抢走科技春晚风头的新玩意儿。
轻薄,超薄,真的很薄
Mate XT 完全展开后有 4.1mm 和官方的 3.6mm 有些许出入是因为,我们把螢幕边缘防刮花的凸起部分也算了进去。
和目前市面上主打轻薄的折叠屏放在一起,Mate XT 薄的很显眼,连老大哥 Mate X5 也被远远超越。
这个厚度无限逼近 Type-C 口的尺寸,以至于接口都要往机身背面延伸,做出点妥协。
机身的平整度和重量控制,也从视觉和触觉上,促进了薄的展现,把 Mate XT 扣在桌子上,可以完全和桌面贴合。
和手机比起来 307g 的确重了点,但把一个接近平板尺寸的设备控制在 300g 左右 ,「轻」就变得尤为明显。
不过机身的轻薄,反而让摄像头有点尴尬。虽然华为通过工艺和设计,让这个镜头模组看起来没那么重,但握在手上还是能明显感觉到镜头的位置。
平衡是门艺术,也是道难题。
超级变换形态
聊完轻薄 再来看「折叠」
首先是怎么折?最推荐的开合方式是:左手上顶、右手下压、一气呵成。如果想一步步来,官方建议是先动右边再动左边,但最好别反着来。
因为内折结构可以把多出的螢幕藏在水滴结构中,但外折为了保持平整度,只能采用伸缩的方式,展开后多出的一小部分螢幕会缩进右边框,因此先展开右边的铰链才能让螢幕流畅进出。如果长期强行先开左边,可以看看官网的换屏报价。
比起积劳成疾的打开顺序,我觉得牢记折叠方向可能更重要。Mate XT 共有「单 - 双 - 三」屏,三种折叠形态。
单屏态就是普通手机,Mate XT 没有因为新形态而让外屏尺寸让步,不会像早些年外屏过窄的折叠屏,总是被迫让你展开手机用大屏,但是你很难忽略单屏态下 13cm 的厚度,加上三百多克的重量。
而且你得注意外折处,避免划伤。虽说官配的手机壳专门做了个挡板。但看看这个厚上加厚的厚度,并不推荐。
双屏态的 Mate XT 和一众传统折叠屏的体验基本持平,特别是和 Mate X5。右侧的两面屏刚好和左边镜头的重量抵消,拿在手上不会一边倒。
而且内外两个铰链都能实现多角度悬停,所以理论上 Mate XT 自带一个史上最贵的手机支架。
应用放大器
显示面积最大的三屏态,也是这台手机最大的亮点。10.2 寸的观感,真的很惊艳,基于鸿蒙系统的响应式布局,大部分应用都能适配到这块 16:11 的螢幕上。
和接近 1:1 的传统折叠屏相比,16:11 的横屏模式更适合看大盘、打游戏、看电影。
上下的黑边非常窄,甚至只剩边框。而竖屏模式看小说、看文章也能显示更多信息,全展开的螢幕很像应用放大器:小红书变大红书、微信变巨信、b 站变 B 站。即使没有自适应拉伸的軟體,也能变成平行视界。
16:11 的第三个好处是:分屏得当。它相当于用一台标准机和一台折叠屏,来运行不同的軟體,显示比例也不会失衡,即便是平均分显示的内容也比一般手机更多。不过目前仅支持应用双开,我挺期待后续有三开的更新。
而且在单双三屏切换时,过渡动画也很丝滑,无缝适配到不同大小的螢幕。
上手 Mate XT 的这两天,我发现它比我当初的预期值,要高一点。不是因为新的形态和体验,反而是让我觉得它很成熟,成熟得不像一个新品。
Mate X 的外折尝试
Mate X2 的内折方案
Mate X5 的轻薄突破
各类 MatePad 的适配模式
还有设备数量超过 9 亿台的鸿蒙生态
当这一切聚焦在 Mate XT 上时,它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当然,遥遥领先的手机形态,也带来了远远超越的价格高度。而大多数对于 Mate XT「没人买 没有用」的争论,也正是源于 2 万的价格。
2019 年华为推出首款折叠屏 Mate X,起售价同样是 19999 元,同样充满争议,同样未来成迷。
这五年里,各大厂家都做出了自家的折叠屏(除了苹果),还一连更新了好几代,价格也逐渐跌破万元,有些甚至和普通手机的售价持平。
而现在的 Mate XT,只是回到了 5 年前的风口浪尖,至于它以后会怎样,对于你我来说,其实也没那么重要。起码在千机一面的无聊当下,华为用三折叠证明了,手机的形态,还在也还能发展。
这种尝试本身,就挺有趣的,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