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今年最炸裂的华语离婚戏(不是大S),欢迎阅读。
大 S 汪小菲的 " 连续剧 " 又上演了。
起因是大 S 终于发声。
写了一条微博,讲述自己愤怒的原因,比如对方拿《哈利波特》精装版砸她,或者收到大量汪和女性的不堪入目的照片,并称之后 " 全权交给司法和法律 "。
相当有感染力。
汪于是回应。
并发出了大量聊天截图,把焦点放到了孩子的抚养权上面。
热搜 +N。
这件事里的谁是谁非倒也没那么难分辨,但是 Sir 在吃瓜之余,也看到了这样一条评论:强烈建议有片方把这家人的故事拍成连续剧!
真的会有人拍吗?
Sir 倒是觉得,或许有人拍了,而且刚刚播完了。
TVB 的最新剧集——
婚后事
当然,《婚后事》不可能真的是照着大 S 汪小菲一家人拍的。
这是个原创的故事。
但故事里男女双方离婚的原因,和后续的争执,不但与 S 家的情况相近,也与现实中,很大一部分夫妻的情况类似。
也是如此。
剧集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以至豆瓣评分一度飙到了 8.7(现在 8.3)。
渣男的所谓深情。
妻子的所谓绝情。
或许那些被呈现在大众面前的面具下,隐藏着更真实的人性。
01
《婚后事》说的是一个离婚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标准的中产夫妇,丈夫潘善仁(罗子溢饰)是大学讲师,怀才不遇,妻子张明芯(陈自瑶饰)是外籍雇佣中心老板,负责家庭开销,他们还有一个十岁的女儿。
看起来幸福美满。
但突然有一天,妻子张明芯把丈夫潘善仁赶出了门,并向法院起诉离婚。
为什么?
潘善仁想不明白。
在他的眼里,自己明明是那个世间罕有的深情好男人,时刻向妻子表达爱意,对女儿又无比的体贴。
唯一做错的事,就是出轨了一次。
可是啊。
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自己也很郑重地道歉了,而且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可妻子呢,怎么又突然间不依不饶了?
那个曾经温顺的女人,怎么变成了一头猛兽?
更可怕的是。
妻子居然想方设法地要取得孩子的单独抚养权,并为此污蔑我?
不懂,委屈。
在潘善仁这里,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老实说,Sir 在看第一集的时候也不理解。
还想着,如此诚心诚意痛改前非的男人,即使不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倒也不必赶尽杀绝吧,毕竟你们在法庭上鸡飞狗跳地互相指责,对自己的女儿伤害更深。
可等到第二集。
Sir 忽然间明白了妻子为何执意要离婚的理由。
说白了,她已经看透了他的本质。
潘善仁为什么不停地道歉?
其实是出于他的自我构建,他把自己的形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也正是如此。
他非常热衷于 " 风骨 " 这样的词,以至于明明连法律援助的分担费都出不起,却不惜在好友为了挽救自己离婚官司而组的人脉局中拂袖而去。
但这只是表面。
而内在呢?
他明明信誓旦旦地跟妻子保证没有再想起 " 小三 " 半分半秒,但私底下,却在写着一本名叫《婚后事》的小说,回味着和小三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咀嚼着自己的纠结与挣扎。
于是在妻子眼里。
这就是一个出尔反尔、出轨还谎话连篇的渣男。
他的所谓深情。
只不过是对自己过去时光的恋恋不舍罢了。
但,这就是全部吗?
不不不。
《婚后事》最有意思的是,它通过六个人的不同视角来看这样一段故事,这里有夫妻双方,有女儿,有丈夫的朋友,也有妻子的朋友,还有小三,不同的人看到的 " 事实 " 截然不同。
比如张明芯。
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张明芯会演得那么夸张,那么疯?
对丈夫的咆哮、对岳父的言辞几乎称得上刻毒,对女儿则是严加管教到丧失人情味,在离婚官司中也是用尽各种手段,只为夺取女儿的抚养权。
至于吗?
体面呢?
可在张明芯的母亲眼里。
自己的女儿不过是受尽委屈。
潘善仁不愿意放下身段去赚钱,女儿才要去拼事业撑起这个家;潘善仁父亲嗜赌成性,女儿甚至要帮他还债;潘善仁出轨,女儿也是尽量地在容忍他。
可是呢?
换来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争吵罢了。
是的,每个人似乎都在坚定地相信着自己看到的现实。
也正是如此。
最终导致了整个离婚的过程中鸡飞狗跳,双方不但撕破了脸皮,比如妻子把丈夫的小说公开,引来网友对丈夫的网暴,或者丈夫偷偷把女儿带走,试图离开香港。
一场又一场的大戏接连上演。
让人看到了婚姻里的一地鸡毛。
02
当然,如果拿这个故事对应大 S、汪小菲的话,可能就有很多人会不乐意了:为什么那么美化某某某?
因为说到底。
剧集说的是 " 理解 ",而现实中,我们要的是立场。
而这。
恐怕也是影视作品与舆论话题最大的区别。
但《婚后事》为什么选择多人视角?
你当然可以说这是艺术上的选择。
就像《罗生门》《小姐》或者《告白》,多重叙事下,爱情的悬疑感和犯罪题材的迷惑性会让观众置身于猜测与恍然大悟的空间里。
这增强了故事的可看性。
但对 Sir 来说,《婚后事》选择六人视角的原因却不是为了 " 看点 "。
更多地。
是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婚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编剧黄秉怡在接受专访时曾坦言,这部剧受韩剧《夫妻的世界》启发。
她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离婚故事都是男女各执一词,觉得对方是加害者,《婚后事》便采用此角度,巧妙地将多视角的技巧运用于此。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哪怕是一些板上钉钉的东西,其实也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 " 顺理成章 "。
比如,单说 " 出轨 " 这段。
在潘善仁眼里。
是对方无时无刻不在用青春的肉体在勾引他。
可在 " 小三 " 的眼里呢。
这就是一个浪漫的、克制的、没有未来的爱情。
在 " 小三 " 的好友眼里。
这又是一个热烈的女人,相信爱情的痴狂。
而在大众的眼里呢。
她又是一个标标准准的荡妇。
到底哪个才是真相呢?
或许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单一的真相," 文青 "" 荡妇 "" 痴情 "" 诱惑 ",每一个都是她,但每一个又都不是她,所谓真相,存在于不同人的心里。
而当我们坚定地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时。
其实实质上,已经排除了自己看到更多侧面的可能。
就像潘善仁的女儿潘悦。
很多人也觉得她呱噪,觉得她撒谎成性,丝毫不懂得理解大人。
可在她的叙述中。
我们才知道她的谎言其实是她用尽全力,不让父母分开的努力,而她的不理解,也不过是以为爱可以治愈一切,那不堪一击的尝试。
可最终呢?
我们也会发现,似乎每个人都在 " 关心 " 她,可每个人也都并不关心她。
一个片段 Sir 印象深刻。
那是潘善仁与张明芯离婚后,面对爸爸妈妈的嘘寒问暖和学业上的要求,她不再笑脸相对,也不再想讨好他们,不再想当一个乖女儿。
在妈妈上班之后,女儿问保姆:你会一直陪在我身边吗?
保姆回答:当然。
可是下一秒,保姆接到了家人的视频,手机那头传来小孩的嬉笑声,而她对着螢幕,喜形于色。
潘悦蜷缩在她怀里,显得那么孤独。
或许这就是编导的用意。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说当你做一件绝对正确的事情时就不会给无辜的人带来伤害,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关系中的一员。
就像剧集开头说的。
" 爱情世界,不分好人和坏人,以爱之名,每个人都可能是加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
当我们热衷于给人贴标签,诸如绿茶婊、渣男、大婆教、下头男 / 女、小三、软饭男时,往往没把 TA 当成真正的一个人来看。
没错。
扁平化的理解,的确更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
但那肯定不是 " 人 " 的全部。
03
那么问题来了,就像观众所说的那样,《婚后事》是一部恐婚宣传片吗?
这样去想似乎有些道理。
就像我们看到大 S 一家 " 连续剧 " 的时候也难免会想,夫妻双方撕破脸皮来,会揭露出这段关系私底下的多少不堪,这让人对婚姻多了一份担心。
那些山盟海誓的美好。
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
可实际上,Sir 却以为,编导的用意并不在于戳破婚姻的虚伪,而是把婚姻的真实摊开来给你看,它戳破的,是我们不切实际的想象。
没错。
婚姻早已不是什么浪漫的代名词了。
越来越多人也已经不相信爱情、婚姻、家庭三位一体的浪漫爱神话,年轻一代的我们爱无能,恨无能,快餐式的爱情已是常态。
但与此同时。
我们在提到婚姻时,却也无时无刻不赋予其理想化的想象,就像那些誓词,比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听起来又太过美妙、庄严而沉重。
一边不相信婚姻。
一边又太过于相信一生一世的诺言。
以至于当我们真切地看到婚姻的一地鸡毛时,总是会产生一种巨大的落差感。
这样的落差让我们望而却步。
就如戏中的潘善仁与张明芯夫妇,也就如戏外万千对夫妇,甜言蜜语随着厨房下水道里的污水一起被冲去,结婚照片丢在路边的垃圾箱里。
那时候。
便会迎来无法承受的痛苦。
所以啊。
有时候,我们恐惧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我们被这世界灌输的,以为的 " 婚姻 "。
真正的婚姻,其实并没有那么 " 美好 "。
说到这里,Sir 想起了一部同样说离婚的电影。
《婚姻故事》。
表面来看,《婚姻故事》里的离婚,相比于《婚后事》要 " 体面 " 得多。
但有这么一个细节 Sir 记忆深刻。
那是他们坐律师楼里,讨要孩子的归属和探视时间时,上一秒还是剑拔弩张,但下一秒点外卖时,妻子还是记得丈夫喜欢吃什么,口味是什么。
当说到一句好笑的梗时,两个人还是会相视一笑。
他们之间还有 " 爱 "?
有。
只不过这份 " 爱 ",早已不是情侣之间的 " 爱 " 了,甚至与其说这是爱情,不如说,是亲情而已。
婚姻的残忍之处也在于此。
哪怕再美好的爱情,也会随着婚姻里的习以为常而慢慢瓦解。
而当爱情没了。
婚姻,便成了 " 习惯 "。
有解吗?
无解。
毕竟,人的天性就是自私,这样的矛盾《婚后事》给不了你答案,《婚姻故事》给不了你答案,围观明星夫妇的撕逼大战也给不了你答案。
但有一点,就像 Sir 曾经说过的那样:
只有当你承认了爱情的脆弱,人性的犹疑,婚姻的挑战。
你才可能接近爱情。
也只有想象到婚姻所能带来的一切不堪,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天生的自私根性,再去看 " 婚姻 ",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关于婚姻的最优解吧。
所以说到底。
我们所谓的 " 恐婚 ",只不过是不想让爱情的归宿,变得不堪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