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扶梯靠右站,成了被嫌弃的“社畜文明”,欢迎阅读。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木子童
编辑、制图丨渣渣郡
题图丨 IG@Holly Warburton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 " 那個 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长久以来," 左行右立 " 都是城里人引以为豪的文明风尚。谁要是大喇喇地站在左侧,堵死了步行通道,后背上少不得要吃几颗狠狠的白眼,再挨上一句乡巴佬的评价。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文明 " 绝对是这世上最善变的东西之一。
自动扶梯 " 左行右立 ",俨然正在成为一种 " 新陋习 "。
在日本旅游,电扶梯守则绝对是行前功课之一。东京左立右行,大阪左行右立,惴惴不安的游客总要提前查好,以免临时露怯。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55 年前曾拼命宣传地铁扶梯 " 左行右立 " 的大阪人,55 年后正在拼上 N+1 条命去宣传截然相反的规矩。
2025 年大阪世博会还没到来,就先上演了一出令人大开眼界的文明滑稽剧。
为了迎接世界友人,展现文明新风,大阪世博会特意制作了一批特殊的自动扶梯。
扶梯由日立制作所和日立建筑系统公司开发,添加特别的绿色 LED 指示灯,如同思维导图,左右分叉,一个端点在左,一个端点在右,暗示乘客不要只站一边,最好根据指示并排站立。
滑稽的是,当年在日本首倡 " 左行右立 " 的,也是大阪,也是为了在世博会展现 " 文明的日本 "。
大阪上一次承办世博会,是在 1970 年。那时,不少海归精英对于日本的 " 落后 " 深感羞耻:
" 每次从英国回到日本,我都会感到恼火。在伦敦,地铁上或百货商店里,不赶时间的人都自觉站在右侧。"
作为战后关西头一件国际盛事,当年大阪人对世博会的重视好比咱 2008 年期待北京奥运会。从上到下卯足了劲儿学英语,各行各业都琢磨着怎么给外国友人展现日本最好的精气神。
绝对不能让人瞧不起,要干净整洁,要文明有礼!
于是提前 3 年,大阪地铁就开始宣传 " 请在左侧为步行者留出空间 "。这是学习英国绅士,据说老伦敦人打从 1940 年代就开始这么 " 彬彬有礼 " 了。
正巧当时超级枢纽阪急梅田站搬迁,新建了一条长达 41 米的超长自动扶梯,最先进的扶梯自然配套最先进的规则,这条当时日本最长自动扶梯的规矩,就成了 " 文明 " 的代名词。
用很日本的方式来讲,就是:" 要提升通行效率,我们当然可以安装更多新扶梯。但单侧通行是为了给外国朋友行方便,也是一颗种子,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为他人着想之心’。"
打那以后,日本森严的规则常识又添一员,并且被一丝不苟地执行到了今天。即便是最最繁忙的早晚高峰时段,人们依旧守在一侧大排长龙。
为什么同样的大阪世博会,55 年后,文明新风却成了亟待改变的陋习呢?
其实这事儿,早就开始翻案了。
2021 年,埼玉县颁布法令,要求自动扶梯不论是站在左侧还是右侧,都不许走动,必须在静止状态下使用。
2023 年 10 月,爱知县名古屋市也新规入法,要求停止扶梯步行。
就连大阪也早在 2010 年就开始在地铁站里张贴 " 请勿行走 " 的标语。
安全是明面上的主要顾虑。
研究者统计国土交通局和消防局报告发现,自打开始扶梯让行,因跌倒或接触自动扶梯而受伤的人数就在逐年增加。
2014 年,仅东京消防厅管辖范围就有 1443 人因自动扶梯事故被救护车送医。
因为自动扶梯自打设计之初,就不是让人用来走的。日本建筑基准法规定,自动扶梯宽度必须在 110cm 以下,与此同时,该法规定,公共楼梯宽度必须至少 140cm。
也就是说,如果说公共楼梯是基于人类行走数据总结出的舒适规范,那么自动扶梯并不符合标准。它不仅比普通楼梯更窄,而且更高:普通台阶高度需要在 18cm 以下,自动扶梯台阶高度通常高于 20cm。
本就不适合步行,还时刻都在移动,自动扶梯自然更加危险。站立不稳的老人、小孩和残疾人,更容易被擦身而过的疾行者带倒。
或许各位也听说过,对于扶梯本身,单侧站立也是一种损害。
坐船不能顺边坐,坐扶梯也是一个道理。有说法认为,大量乘客长期只站一侧,会让该侧负重过大,左右失衡,导致零件不平衡地过度磨损。
检修数据很快支持了这种说法。不只在日本,全球每一个存在让行规则的国家都发现了这种情况。
南京地铁运营公司检修时发现,95% 自动扶梯右侧梯级链比左侧磨损严重。梯级因此轻微右倾,导致两侧挡板和梳齿磨损加剧。
北京西直门的一次地铁检修更是直观,维修人员看到,右侧和左侧梯级链条存在高达 6 毫米的差异。
名古屋之所以要把禁止让行写入法令,正是吃过大亏。2008 年,一台运行中的扶梯突然急停,导致 10 人滚落,严重受伤。事后调查发现,正是单侧站立导致设备磨损,随后被步行者步幅震动引发连锁故障。
从此该站标语都改成了特大字号:" 扶梯行走产生振动,振动会导致电梯紧急停止!"
更扎心的是,被视为提高通行效率的单侧让行,可能并没能真正提升效率。
相反,它还降低了乘客流通量。
" 让行文明 " 发源地伦敦,公共交通策略分析师也在反思。2015 年,他们在伦敦霍尔本车站进行了一项为期 3 周、每天涉及超过一万人的实验,验证双侧和单侧通行哪一个效率更高。
结果发现,当单侧通行改为双侧通行后,相同时间内,通过扶梯的乘客人数提高了 27%。
另一项英国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停止 " 让行 " 后,算上自动扶梯底部排队时间在内,乘客通过扶梯的平均时间下降了 79 秒,降幅高达 43%。
根据 " 人类椭圆 " 理论,大多数人不习惯前后左右太近的距离存在陌生人,所以地铁扶梯上,人们通常会隔一格站立,这就减少了二分之一运力,如果再分左右通行,运力再次减半。
唯一能从中获益的,只有早上起晚了的可怜上班族。通过噔噔噔跑过扶梯,他们能够节约近 50% 的时间。
于是显而易见的,不论从安全、机械,还是起初最被称道的 " 效率 " 来说,让行这种 " 文明礼仪 ",似乎都越来越立不住脚了。
不过俗话说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难,有些事情明知荒谬,一旦开始起势,却再也无法阻拦。
谁都没见过电动扶梯时,为扶梯立规矩很容易。规矩立成了,再想改就难了。
这些年,为了 " 纠正 " 扶梯使用习惯,全球运营者都下了不少功夫。
日本地铁公司早在 10 年前就修改了站内广播,删除 " 让出左侧通道 " 的引导,改为 " 请勿行走 "。
中国上海," 最新版自动扶梯乘梯须知 " 一共八项禁令,第一项就是 " 禁止在乘扶梯时行走和奔跑 "。
但如我们后来所见,惯性还是惯性,低头看着手机,脚步走着走着就并向了右边。
在伦敦,stand on the right 更是一语双关,靠右站,就是站在正确的一边。
霍尔本车站实验期间,工作人员几乎被骂出了抑郁。
" 我知道该怎么用该死的自动扶梯!" 怒气冲冲的男人一把拨开前面的孩子,大步流星地继续向上,并对工作人员竖起了中指。
" 不让在扶梯上行走,这是为瘸子和懒蛋制定的宪章!"
" 我们乐意,你就不能让我们走吗?",另一个人高声道:" 这不是俄罗斯!"
此时工作人员分外庆幸,执行这次实验时,没有采取另一种更激进的提案。起初他们准备请专人穿上写有醒目标语的外套,站在左侧通道,做人肉障碍物。
考虑到这样可能挨揍,最后他们还是选择了更温和一些的方案:举着小喇叭在扶梯口引导人流。
惯性的皮筋看似很好拉动,但每次一松手,立刻又弹回原位。
日本埼玉县宣布让行禁令后,筑波大学研究小组对市内一个主要站点进行了调查监控。结果发现,该法令颁布三个月后,在扶梯上行走的人数下降了 20%,但一年后,好不容易降下来的比例又回去了。
" 人们可能‘习惯了这个法令’,因为不会有任何处罚,所以他们不明白步行是不被允许的。"
英国霍尔本车站实验者同样发现,三周引导后,乘客变得温顺,并遵循新的制度。但引导结束后仅仅一周,一切就回归了原样。
主持者无奈道:" 这就像儿童心理学,你需要花四天时间来让你的孩子明白该按时上床睡觉,并养成习惯,而他们只需要一天,就能重新开始熬夜,让你又一次坐在那里用头捶墙。"
对冲强大的习惯,各国除了安排 " 文明督导员 " 举牌牌,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这下子,谁能率先扳回让行的 " 坏毛病 ",反倒成了文明先进的象征。
历史奇怪的螺旋,似乎又转回了原点——折腾一圈,最理想的还是初始状态。
但兜兜转转一圈,还是有一件事变得不同:公平。
其实 " 让行 " 的弊端,当年启用让行规则时,人们大抵都已提出过。
有人说,让行很不安全,尤其对残疾人、老人和小孩来说。
当时人们的回应是:我们日本人,就是太喜欢 " 责怪那些允许事故发生的别人 "。如果发生事故,难道首先不应该追究自己的责任吗?
扶梯本来也不是无障碍设施,残疾人有需要的话,就该去使用电梯。
在那个经济高速发展,一切效率至上的社会," 效率 " 就是正义。个体的需求当然也有被看到,只是需要无限让位于集体主义。
不肯让开通路的人,就是 " 麻木不仁的稻草人 "。
90 年代朝日新闻著名记者、以富有同理心而著称的本田胜一在《自动扶梯的精神》一文中写道:" 随着都市圈越来越发达,自动扶梯数量剧增,而且长度越变越长,这使得麻木不仁、不肯离开通道的‘立式稻草人’滋扰愈发严重。"
他论定,这种盲目地站着而不看看四周的行为,是一种可怜头腦的非理性和非进步行为。
即使双侧通行能够让更多乘客更快流通,但妨碍个体效率被视为更大的罪过。
还有什么能比那些匆匆而过的上班族的几十秒钟更加珍贵呢?他们可是每天叼着功能饮料、挂着厚重的眼袋、为日本的未来拼尽全力的顶梁柱啊!
正如伦敦让行礼仪起源于战时,一切都是效率至上。
半个多世纪之后,同样还是谈论公平,社会的立场却改变了。
那些曾经矫健奔跑在电扶梯上的平成干将白了头发,弯了脊梁。成为了曾无数次被他们甩在身后的、再也走不动电扶梯的老人。
此时,人们开始重新审视 " 公平 " 的意义。
一种公共设施,首先最紧要的,当然是要考虑公平。但公平究竟是谁的公平?
是社会全体的,还是每个个体的?是全力支持社会精英的,还是照顾弱者的?
漫长的经济低迷送葬了未来的野望,但慢下来,也给了人性更多的舒张。
半个多世纪后,效率正义败给了人本思想。
虽然脚步总是不由自主地靠边,但人们心里的天平早就已经倾向 " 不让行 " 的一边。
日本电梯协会 2022 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尽管 70.6% 的人有过 " 扶梯步行 " 行为,但大多数人(83.8%)还是认为应该停止在扶梯上行走。
可为什么心里想一套,身体做的却是另外一套呢?
或许是因为同调压力。
" 当我站在左侧时,背后有时会听到不耐烦的咋舌声。"
" 昨天站在左边,被老头骂了。"
当扶梯禁止让行尚未达到常识水平,先一步执行的人总会陷入被厌恶的窘境。
叠加毫无处罚措施的步行禁令,非常不利新规推行的环境诞生了:一切照旧不会受到惩罚,执行新规却可能面临社会压力。
出门走一趟路,谁也不想惹麻烦。趋利避害,维持原样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一位东京年轻女孩说道:" 有时候,上班高峰期,前面如果出现一个在左边站住的人,我会心里暗暗给他叫好,然后站在他的身后。要我自己做,我是没有勇气的,这种人,可以被叫做‘扶梯侠’吧!"
有人说,要想让人们停止 " 左行右立 ",或许只能釜底抽薪。
比如把扶梯的梯级做得更高、宽度做得更窄,或者提高扶梯速度,这样就算想走也走不成了。
大阪世博会这次在扶梯上添加引导线,也是一次柔和的抽薪行动。
更多人期望世代更替解决问题——既然一代人已经养成惯性,那么就让没有惯性的人来改变。
在日本," 扶梯两侧站立 " 正在被写进儿童教材,面向儿童的安全讲座也加入了扶梯新规。
如同那些规劝父母不要随地吐痰、不要大声讲话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出现在空荡荡的左侧通道上,挺直脊背。
大人总爱对孩子们说," 世界是我们的,但终归是你们的 ",很少有哪个细节可以如此清晰地证实这句老话。
单侧通行未必多么致命,两侧站立也未必多么非如此不可。
但文明规则的变化,正是文明本身变化的投影。
站在左侧还是右侧,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也可以是一次试图改变世界的行动,而每一次微小的行动,都将构成年轻人对世界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