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理想向特斯拉亮剑,欢迎阅读。
作者 | 王小娟
编辑 | 周智宇
毫无疑问,高阶智驾已然成了一众车企竞争的最前沿。
去年,车企们疯狂比拼着 " 开城 " 数量、AEB 刹停距离。到了今年,大家都在较量谁先实现真正的 " 端到端 "(End To End)智驾大模型上车。最近将自己卷到前面的,正是刚刚跨过百万交付大关的理想。
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郎咸朋在近日透露,理想立志于在 2030 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对于智能驾驶的接管率,计划 2025 年至 2026 年末,逐步实现每 500 公里、1000 公里和 2500 公里被动接管次数少于 1 次。这也意味着理想智驾能够实现优于人类 10 倍的驾驶安全。
今年以来,这家以 " 冰箱、彩色電視機和大沙发 " 而知名的新势力,在智能驾驶上疯狂补课,势要进入智能驾驶第一梯队,与特斯拉、华为等同台竞技。
去年秋季的战略会上,理想董事长李想宣布,"2024 年要成为智驾的绝对头部 "。同时,理想在圈内疯狂招聘智驾人才,尤其是喜欢从华为车 BU 跳过去的人,并且薪资的年包可以直接翻倍。
也因为疯狂卷,从 NPN 方案到无图,理想只用了 4 个月时间就切换完成,理想的 " 端到端 +VLM" 的方案,也只用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三代迭代。
疯狂补课后,理想在 7 月发布了基于端到端模型、VLM 视觉语言模型和世界模型的全新自动驾驶技术架构,并称是国内首家实现 one model 方案的车企;随后,8 月底成都车展期间,理想宣布基于端到端及 VLM 视觉语言模型的全新一代理想智能驾驶开启万人体验团招募。
卷智驾軟體的同时,理想也感受到智驾行业软硬體一体化的趋势。华为本身就有强势的硬體能力,蔚来在去年就公布了自家的智驾芯片,今年 8 月份,小鹏也宣布了智驾芯片流片成功。
理想在这一方面也在加紧步伐。最近,理想计划在香港设立芯片研发办公室,并正在香港招募芯片、训练集群相关的战略人才,而这些芯片研发的准备,其中也有服务于智驾场景的芯片。
不过对用户而言,技术上的迭代只有通过具体的功能才能感知到,那么,有了端到端 + 视觉语言大模型(VLM)加持后,理想智驾的驾乘体验也进一步提升。
首先是端到端带来的功能提升。
比如在地库场景下,该系统可以无需额外設定导航,直接完成到目的地车位的领航;如果车停在路边,系统也可以做到在路边輕按兩下拨杆直接起步,无需在车道内启动。
视觉语言大模型的迭代,则让这一套系统的能力更全面。
该系统可以识别道路上的减速带,提前语音 + 车机 EID 提醒,并减速通过;还可以识别潮汐车道,以及可通行和禁行的状态标识,并正确选择车道通行。
现实中,驾驶的场景千千万,这时候,端到端所代表的泛化能力才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如今,消费者购车因素当中,智驾性能的重要性也成为了重要参考。就理想而言,华尔街见闻了解到,无图 NOA 推送之后,两个月试驾翻了一倍。在 30 万以上的车型中,AD Max(高阶智驾版)占比达到 70%,其中,L9 AD Max 甚至占比 90% 以上。
这意味着智驾有望成为理想接下来的竞争力,尤其是高端市场对智驾有更强付费意愿,这也能推动其销售结构的优化。
在新势力集中开始交付的前几年,理想并不在销量榜的前面。但后来,随着 L 系列交付,理想很快跨过一个又一个整数节点,又到如今成为率先完成百万交付的新势力。在智驾的比赛上,逆袭的故事又一次书写,理想后出发,但又提前交卷。
不过,汽车行业漫长而又复杂,理想在通往巨头的路上,还需要面临众多挑战。
明年,理想也将加入纯电阵营,此前已经在纯电 MPV MEGA 上吃过亏的理想,能不能驾驭纯电 SUV,还要看届时市场的认可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