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AI大模型+徕卡能擦出什么新火花?小米14 Ultra告你答案,欢迎阅读。
记得在小米 13 Ultra 发布会结束后,我就给出了 " 小米和徕卡共同把人文摄影这个徕卡核心思路带到了移动端;光带来了美,而镜头呈现出来光的美 " 这样的高度评价,而时隔不到一年,小米带着 " 引领移动影像新层次 " 的 14 Ultra 以及一系列新品于 2 月 22 日和我们见面。
如果说小米 13 Ultra 开创了 " 光学镜头小型化 " 并赋予了其丰富的光影变化,这种变化能够让消费者有所感知,那么这次小米 14 Ultra 强调的 " 层次感 ",听起来就有些玄学。
实则不然,玩过徕卡的朋友都知道,徕卡引以为豪的其实就是 " 层次感 ",这种感觉甚至比光影更能感知到。在徕卡相机中,如果想实现复杂的层次感,其实也并不是所有型号都可以轻易完成的,我手里的 Q 和之前有幸使用过的 SL 加 0.95 夜神拍摄同一场景,所表现的层次感后者几乎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图源:lzh
回到这次移动影像上,要想在手机这样的微型模组上最终实现照片的 " 层次感 ",这就不仅需要对于光线的控制,还需要计算摄影来进行协调,当然最后还需要有一位审美绝对过硬的高手来 " 定调 ",只有进行这样的流程,才能拍摄出一张媲美徕卡相机具有丰富层次的照片,而这,也正是小米 14 Ultra 的 " 杀手锏 "。
图源:lzh
" 光学是移动影像最核心的赛道 ",这是小米在发布会经常强调的一句话。
其实对于 " 光 " 的研究是自始至终贯穿到小米和徕卡合作机型上的,当然为了能够长久保持在移动影像领網域新技术、新产品的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小米也宣布与徕卡联合成立 " 小米 × 徕卡光学研究所 ",超 200 名跨学科专家,在核心技术领網域持续深耕,建立史上最严苛的、最高规格的移动影像光学标准。
因此,有小米 " 移动影像新光学时代 Summilux 镜皇之称的 " 全明星 " 四摄应运而生,主摄为索尼光喻 LYT-900 第二代一英寸传感器,最大光圈高达 f/1.63,综合进光量是上代的 136%,同时在动态范围上也高达 14EV,具有更高的宽容度。简而言之,会让 " 德味 " 更明显。
另外这次也由上代的 2 挡位变焦更新为 1024 级第二代无级可变光圈,功能强大了,功耗反而功耗直降 43%;而其他三颗镜头均采用索尼 IMX858 传感器来保证镜头的一致性,分别为光圈为 f/1.8 的 5000 万像素,122 ° 超低畸变广角镜头;光圈为 f/1.8 的 5000 万像素,浮动长焦镜头以及光圈为 f/2.6 的潜望特写 120mm 长焦镜头,值得注意的是,两颗长焦镜头还可以 " 通力配合 ",无缝覆盖 3.2X-10X 的核心拍摄场景,这样可以提升暗光下的细节表现。
图源:lzh
图源:lzh
此外,这四颗镜头采用迄今为止最高规格的镀膜工艺,严格控制色散和失真;更有最精密的镜头光路设计。
而有这样的 " 全明星 " 硬體,想要真正形成有层次质感的照片,这些只是最基本的 " 底子 ",就像运动员要想拿到金牌,除了有身子板儿外,还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而在移动影像上,这样的训练可以看作是大模型训练,也就是由小米影像大腦 2.0 进化而来的 Xiaomi AISP,由小米澎湃 OS 的 AI 子系统赋能,可充分调用 SoC 除 ISP 外所有计算模块的算力,累计高达 60TOPS。
图源:lzh
图源:lzh
正是有这样的强大算法支持,所以才可以把强调算力的 Fusion LM 大模型融合光学算法带入移动端,这就是端侧大模型的一种体现。它可以分析每张 RAW 图、每个像素的原始光强信息,在计算管线内拼合出一张数据量高达 21bit 的 RAW 影像,目的是解决明暗反转、色彩断层、边缘光晕等问题,让照片明暗过渡平顺,色彩层次自然。
反映在实际用途上,小米这次带来了具有更高调整自由度的 Ultra RAW 超级底片功能;利用 AIGC 可以为放大 30 倍后的照片增加细节的 Ultra Zoom ( Beta ) 超远变焦功能;以及能够在全算法场景下实现连续抓拍 150 张高速高画质照片的 Ultra Snap 超级抓拍功能,这些都是借助算力和算法以及处理器能力实现的,也希望这样的功能可以下放到 13U 上。
图源:lzh
当然前面我也讲了,有了身子板儿、持之以恒的训练外,还需要一位可以 " 画龙点睛 " 的教练,放在移动摄影端即 " 定调人 "。这次小米还宣布由张艺谋担任影像首席顾问,双方共同研讨影像标准,全新校准先进审美,探索移动影像的新层次。
不过在我看来,张艺谋提供的色彩思路只是画龙点睛之笔,想要让这只 " 眼镜 " 栩栩如生,就需要不断训练,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依托于大模型。
尤其是人像光影,这种错综复杂,非常考验技法的光线,处理不好要不就发灰。比如用 iPhone 拍摄的照片,要不就苍白,小米思路是内建独立算法模块,模仿摄影大师的创作思维:对人像主体进行打光增强、在人像背景上建模和仿真物理镜头的光路和散景形态,并在后期修图上模仿专业修图师的操作方式,使人脸光影过渡立体真实、虚化光斑观感自然、前中后景过渡如电影镜头般呈现出渐进感。
图源:lzh
而在其他硬體方面,这次也有不小的提升。如果想要拍得放心,机身一定要坚固轻便,比如这次首发的小米龙铠架构,机身框架、螢幕盖板和后盖均采用小米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材料和工艺,中框为金属一体化设计,另外正面这块四边微曲面小米龙晶玻璃抗跌落性能相比普通玻璃提升 10 倍,耐摔还耐看,手感也不错。
图源:lzh
而这次小米还带来了 " 龙晶蓝 " 版本,它采用小米龙晶陶瓷材质,相比传统陶瓷减重一半。这样让机身厚度仅 9.2mm,轻至 229.5g,科纳皮版本也轻至 224.4g。
图源:lzh
在电池方面则搭载了小米金沙江电池,电池同体系能量密度达到行业最高的 779Wh/L,容量高达 5300mAh,值得注意的是,电池最高硅含量达到行业最高的 6%,体积缩小 8%,续航可达 1.58 天,同时支持 90W 有线秒充和 80W 无线秒充。
图源:lzh
此外,小米 14 Ultra 首发小米双向卫星通信系统,在使用场景上,小米卫星通信充分考虑到用户在极端场景下的紧急通信需求:
支持极限续航模式和 SOS 紧急求助模式,保障低电、触屏失灵等极限场景下依然可以通过卫星通信求救;支持从可穿戴设备实时获取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数据,随求救短信发送。
同时,小米 14 Ultra 提供卫星信号增幅仪配件,接驳后信号最大增强 129%,提升极端环境下的通信能力。
图源:lzh
当然,小米澎湃 OS 也对基础通信进行了重构,接入 AI 子系统,可以主动感知用户日常路线,并对基站状态进行自学习,简单来讲就是用 AI 来解决信号问题。
性能方面,除了搭载第三代骁龙 8 这样顶级处理器外,在散热上也通过 " 双路环形冷泵 " 散热技术,专为相机模组新增一条循环通路,提升长时间连续拍摄场景下的散热能力。其他方面配备最高 16GB LPDDR5X 内存和最高 1TB UFS4.0 存储,并支持 FBO 存储焕新,搭配 USB 3.2 Gen2 接口,传输速率高达 10Gbps,支持最高 4K 60Hz 的 DisplayPort 视频输出。
售价方面 12GB RAM+256GB ROM 为 6499 元,16GB RAM+512GB ROM 为 6999 元;16GB RAM+1TB ROM 为 7799 元,提供白色、黑色和龙晶蓝配色,2 月 27 日开售。
图源:lzh
图源:lzh
这次发布会的 "One More Thing" 就是小米 14 Ultra 钛金属特别版 16GB RAM+ 1TB ROM 定价 8799 元,将于 3 月 12 日上午 10 点开售,还有一款小米 14 Pro 钛金属 " 卫星通信版 ",16GB RAM+ 1TB ROM 定价为 6999 元。
毕竟这是一场 " 人车家全生态 " 发布会,但估计有人问了,这次发布会也没看到汽车身影啊,当时视频中出现汽车时,我一度以为今天的发布会要公布 SU7 的价格,后来才发现原来要发布一款 " 车载配件 " ——小米平板 6S Pro 12.4。
作为 " 人车家全生态 " 重要一环,小米平板 6S Pro 12.4 可搭配小米 SU7 实现车机互联,通过专属套件连接,变成小米汽车的后排拓展屏,不仅能为后排提供影音娱乐功能,更能调整前排座椅、空调,甚至可以自定义导航路径,直接同步至前排车机屏。
图源:lzh
配置方面,这款平板采用 12.4 英寸 3K 分辨率超清螢幕,并采用全金属一体化机身设计,内置第二代骁龙 8 处理器,存储方面和旗舰手机看齐,搭配 LPDDR5X 内存和 UFS 4.0 闪存,内置 10000mAh 电池,首发 120W 快充,内置 2 颗小米澎湃 P2 充电芯片和 2 颗小米澎湃 G1 电池管理芯片和最新一代 Wi-Fi 7。
图源:lzh
小米平板 6S Pro 12.4 共有黑、原野绿、云峰蓝 3 款配色可选,8GB+256GB 售价 3299 元,12GB+256GB 售价 3599 元,12GB+512GB 售价 3999 元,16GB+1TB 售价 4499 元。2 月 22 日晚正式开售。
配件方面,小米焦点触控笔售价 499 元,智能触控键盘售价 649 元,键盘式双面保护壳售价 499 元,磁吸双面保护壳售价 169 元。首销期间限时套装优惠,小米平板 6S Pro 12.4、焦点触控笔、键盘式双面保护壳三件套套装 3997 元起。
图源:lzh
此外这次还有一些 " 提升幸福感 " 的小配件,如在小米 13 Ultra 上备受好评的小米专业摄影套装也发布了 14 Ultra 版本,握柄部分相比上代提升巨大,一方面 " 不会延迟 ",另一方面这次还搭载 1500mAh 电池,支持 90W 小米澎湃有线秒充可以充当手机充电宝,同时还新增加了自定义功能拨轮和录像按键,另外还搭配 " 多彩装饰圈 ",提供黑、白两种配色。单独购买 999 元,随机购买 699 元。
另外这次还发布了一款可以 " 自适应 " 充电线圈高度的 80W 升降式风冷无线充电器,售价为 499 元,以及售价为 199 元的小米推出卫星信号增幅仪。
图源:lzh
图源:lzh
图源:lzh
最后,这次发布会上还出现了 Redmi 产品的影子。
小米在发布会上公布了 Redmi Book Pro 2024 系列笔记本,Redmi Book Pro 16 2024 是目前首款搭载英特尔酷睿 Ultra 处理器的小米笔记本,在散热方面借鉴了游戏笔记本思路(小米游戏本 2024 款也在路上,据说是 2024 年性价比最高的万元游戏本,可以期待一波),使用双风扇三热管散热,可以实现 70W 的性能释放,电池容量方面为 99Wh,堪称目前 Windows 笔记本续航之最,重量为 1.88kg,厚度 15.9mm,配有雷电 4、全功能 USB-C、双 USB-A、HDMI 2.1、3.5mm 耳机孔。
图源:lzh
Redmi Book Pro 16 2024 定价为,英特尔 Ultra 5 32GB RAM +1TB ROM 售价 5999 元,英特尔 Ultra 7 32GB RAM +1TB ROM 售价 6999 元。
图源:lzh
当然还有一款在性能释放上减到 65W,电池容量降到 80Wh,螢幕亮度降到 400nits 的 Redmi Book Pro 14 2024,它的售价为:英特尔 Ultra 5/16GB RAM+512GB ROM 售价 4999 元;英特尔 Ultra 5 32GB RAM +1TB ROM 售价 5499 元;英特尔 Ultra 7 32GB RAM+1TB ROM 售价 6499 元。
图源:lzh
发布会的最后,小米还为喜欢玩游戏的用户推出了一款或许是目前最便宜的 Mini LED 显示器,拥有 1152 分区,4608 颗 Mini LED 灯珠,拥有 1000nits 峰值亮度,和 0.001nits* 暗场细节重塑力,支持 HDR1000,另外还有 180Hz 高刷率,Fast IPS,1ms 疾速响应以及 FreeSync 防撕裂技术,还拥有 QD 量子点广色網域,支持 100%sRGB、99% DCI-P3、97%Adobe RGB,价格仅为 1999 元。
图源:lzh
总结
当其他友商还在陷入拼镜头数量和拼镜头像素而焦头烂额时,小米 14Ultra 依旧在坚持 " 我行我素 ",为追求更好的照片层次感和镜头成像一致性这样细枝末节的体验而不断深化挖掘,而这才是消费者希望体验到的,也是目前消费者最难体验到的。
不过对于这次更为激进的在感官层面上的挖掘,是否会让更大众化的用户感知到,这就给小米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往往是最难突破的。
图源:lzh
但不管怎样,正是因为这样对于细节和消费者需求的追求,让小米迎来了跨越时刻,收获了业绩的显著增长。
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 14 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与苹果、三星形成了稳定的三足鼎立格局;
小米 14 系列首销月在 4K-6K 价位段获得 38% 市场份额,带动小米去年 Q4 重返中国市场国产第一;
小米发布全球首个人车家全生态作業系統小米澎湃 OS,目前全球可连接设备数已达 8.23 亿等等。
这都是对于这位奋斗者的奖励,也希望小米可以在自研于技术、感性于创新、服务于大众之路上持续走下去,实现真正的跨越自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