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新能源险企直呼“保不起”?真不能全怪车主“技术菜”,欢迎阅读。
随着环保意识的崛起和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普及。今年 1 — 7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 450 万辆,同比增长超 40%。而新能源车销量的增长,也必然会推动新能源车险的业务量增长。
近期,各保险公司披露了 2023 年中报,财报数据显示,人保财险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 126 亿元,同比增长 54.7%,保费占比 9.4%,较去年同期上涨了 3 个百分点;太保产险实现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 507.65 亿元,同比增长 5.4%,新能源车险同比增长 65.1%。更有甚者,众安保险的新能源车险总保费,同比增长了超 228.7%。
不过,新能源车增长给新能源车险带来巨大增长空间的同时,由于其技术方面的特殊性,定价难、赔付率高等问题,也让保险公司承担着较大的承保亏损压力。
新能源车为何出险率这么高?
在 2023 年上半年业绩会上,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表示,今年汽车出行相较于去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就出险率而言,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达 30%,远超燃油车 19% 的数据,几乎高出近一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具有扭矩大、加速快等特性,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率相对燃油车更高,尤其是对于从燃油车切换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而言,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汽车,新能源车是依靠电池作为动力来源。有业内人士指出,电池价格可占比整车 40% 到 80%,甚至更高,因此轻轻托一下底,新能源车维修费用可能就是 5 万、6 万,甚至 10 万以上。而且在受到撞击时,起火的概率也要比燃油车大。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 891.5 万辆,而仅去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就起火了 640 件,起火率约万分之 0.72,是起火率约万分之 0.37 的燃油车的两倍。
而且事故发生后,由于维修电动车型还需要特定的技能和设备,以及维修服务网络相对燃油车型较少,可能导致修复时间更长,因此一旦出险,理赔金额往往更高。
曾义就表示,新能源车平均赔付金额为 7201 元,比燃油车高大约 600 元,以至于太保新能源车险成本超过了 100%。从整个行业来看,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险已决赔款案件,同比增长了 1021.9%,已决案件案均赔付 5801 元,较去年同期上涨了 764 元。
随之而来的,车主需要支付的新能源车险保费也不断上涨。据了解,新能源车的保费分车型有不同,整体在 3000 元至 1 万元之间,其中特斯拉的车辆保费全国平均上涨幅度约在 10%左右。
车企盯上新能源车险 " 蛋糕 "
而据东吴证劵预计,到 2025 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 1865 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 17.9%;到 2030 年保费规模将达 4541 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 32.1%。
具有广阔成长空间的新能源车险,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险企以及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加入。
比如,中国人保正积极参与自动驾驶及智能网联的探索研发,承接了银保监会自动驾驶方面的专属产品安排;太保产险建立了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保险事业发展中心;中国平安未来将在新能源、无人驾驶、里程保险等新的车险细分领網域储备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与此同时,特斯拉、小鹏、比亚迪等多家车企也频频涉 " 险 "。
今年 5 月,比亚迪斥资 36 亿元,收购了易安财险,并将其更名为 " 比亚迪财险 "。随后,比亚迪又拟对其进行增资,增资后,比亚迪财险注册资本将达到 40 亿元。据悉,比亚迪进入新能源汽车保险行业,将利用技术、销售、用户等方面的积累,在费用节俭、科学理赔等方面赋能新能源汽车保险行业。
在布局新能源车险这片蓝海市场的同时,保险公司及新能源车企也需认真考虑如何应对新能源车型车险亏损的挑战,这或许需要重新评估保险费率,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政策。
目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印发了《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强汽车消费金融服务,持续深化车险综合改革,健全商业车险费率形成机制,支持保险公司开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险等创新产品。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公司与车商加强合作或是大势所趋,比如比亚迪收购险企,保险公司也可能会通过收购或自建的方式拥有汽车厂家,可以控制新能源车各个零部件的风险,而且能把费率与汽车的风险,尤其是驾驶人风险结合起来,提供更好的保险保障。这样一来,险企依靠车企的数据优势,可以为车险提供可靠的定价基础、降低定损理赔难度、丰富客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