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不限速高速公路即将应用,你赞成还是反对?,欢迎阅读。
不设最高限速,应与加大处罚力度一并实施。
撰文:卢伟嘉
国内万众期待的首条不限速高速公路——杭绍甬高速,最近有了新进展。
据杭绍甬高速方面宣布,杭绍甬高速将于年底正式开通,该高速起点为宁波市镇海区威海路,终点为杭州市江干区下沙枢纽,全长 161 公里,采用双向 6 车道设计,总投资金额 707 亿元,目前初定最高速度为 150km/h,未来等到技术完善测试完成后,便不设最高限速。
而除了设计速度的突破之外,杭绍甬高速路还是国内首条 " 智慧 " 高速公路,将应用各种智能科技功能:
1、不设收费站,采用自由流收费方式。等同于无杆 ETC 支付功能,车辆无需排队通过收费站,从而提高上、下高速通行效率。
2、覆盖 5G 无线通信网络,可对车辆行驶速度、轨迹进行实时监测,为实现打造自动驾驶车道提供信息,未来目标是自动驾驶专用车道支持货车编队行驶,长远目标是支持车辆全线自动驾驶。
3、路下预留电磁感应磁圈,未来新能源汽车若配套应用无线充电技术,新能源汽车可实现边跑边充电,无感补能。
有了以上智慧功能的加持,预计杭绍甬高速公路平均车速可提高 20-30%。据建杭绍甬高速杭州段建设指挥部工程副处长张文龙介绍,在杭绍甬高速投入使用之后,从杭州到宁波的时间将缩短至 1 个小时。
这意味着中国高速公路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然而,就在杭绍甬高速公路即将投入使用之际,网络上却出现了另一种声音,他们认为 120km/h 的速度上限已经够用,倘若高速公路不设限速大概率会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交通环境,以及驾驶员驾驶技术而言,不限速高速公路的应用利弊共存。
好处是可以缩短通行时间、提高通行效率,而且对于驾驶爱好者来说,在不限速高速公路上可以体验到车辆的极限性能,令到自己爱车的动力性能有处可施。而随着消费市场对于车辆极速、高速稳定性的要求逐步增大,还可以促进中国车企加码研发汽车底盘极限性能的比重,打造出高速工况下底盘表现更为稳定的汽车。
一方水土养一方 " 车 ",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特质与其交通环境深度绑定,倘若中国也大面积覆盖不限速高速公路,相信中国汽车在底盘研发领網域的成就会更加高。这正如德国一样,既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应用不设限速高速公路的国家,也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汽车工业强国,德系车型的高速稳定性普遍都强于竞争对手。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国内大多驾驶员对于交通规则的认知理解也比较薄弱,驾驶技术与不限速高速公路不匹配,如果贸然将限速提升到 150km/h 或不设限速,那么后果必定不堪设想。
比方说,国内在超车道中龟速行驶的车辆不计其数,倘若时速达到 150km/h 的车辆,在超车道中遇到 80km/h 的车辆,很有可能酿造重大交通事故。
相比之下,德国绝大部分驾驶员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高速超车道仅用于超车,驾驶员在超车加速之后便驶回行车道,交通环境井然有序。这是因为在德国考取驾照的难度、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都非常高,普遍需要用半年时间以及花费 2000 欧元(1.6 万人民币)才能拿到驾驶证,驾驶证的含金量颇高。
国内駕訓班则是普遍推行应试教育,教练所传授的驾驶知识往往只能用于如何通过考试,而不能应用到实际使用场景当中,许多人在考取驾驶证之后都不敢上路开车,甚至是 " 不会开车 "。正因如此,全国多地都形成了 " 陪练 " 的产业链。
即便是驾驶员平均驾驶技术领先的德国,也会因为不设限速而增高事故发生率。据统计数据显示,德国 A5 高速公路在設定限速之后,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事故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其中死亡事故降低 63%,重伤事故降低 45%,轻伤事故降低 14%。
由此可见,应用不限速高速公路其实是有代价的。
针对国内交通环境而言,不限速高速公路应与提高最低限速,加大处罚力度,提升驾驶执教标准一并实施,假设相关规格不作针对性调整和完善,那么不限速高速公路的突破,其弊或会大于利。
例如针对低于最低限速车辆,在超车道龟速行驶车辆处予严厉惩罚 ...... 你觉得呢?
今日话题
你支持不限速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