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这种化学品禁用了几十年,却依然在危及虎鲸的生命,欢迎阅读。
在 2023 年年度自然摄影师大赛中,摄影师伦纳特 · 维赫维尔(Lennart Verheuvel)凭借作品《最后的喘息》(Last Gasp)获奖。照片拍摄于 2022 年 10 月,主角是荷兰海岸一只搁浅的虎鲸,这是它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它曾在救助者的引导下成功回到海水中,但仅仅数小时后,它就再次搁浅,最终死亡。
Last Gasp|摄影师:Lennart Verheuvel
解剖发现,这只虎鲸严重营养不良,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东西了。我们尚不知道它为什么会营养不良,不过人们或许已经有了一些怀疑对象,因为比赛官网上关于这张照片的介绍中提到:欧洲水網域的虎鲸体内有着世界上最高浓度的多氯联苯。
这种早已被禁用多年的有毒化学物质,在海洋食物链中存在多年,危害动物的免疫系统,连虎鲸也无法幸免——因为它,世界上一半的虎鲸种群可能在 30~50 年内面临崩溃。
多氯联苯的 " 黑历史 "
多氯联苯(PCB)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由于易燃性低、绝缘性强、化学性质稳定,它们曾经被广泛用于制造电容器、冷却剂、塑化剂、杀虫剂、油画颜料、船舶涂装、建筑材料等产品。多氯联苯这么好用,唯一的问题是——它有毒。
1930 年代起,多氯联苯开始大量生产和应用,并随着排放的废气、填埋后产生的废水进入大气、河流和海洋。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多氯联苯污染事件,例如 1968 年和 1979 年,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曾分别有居民因食用被多氯联苯污染的米糠油而中毒,发生皮肤病变、免疫系统受损、神经系统失调等病症。多氯联苯污染甚至波及到了远离产地的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1990 年代,居住在当地的因纽特人由于以富含脂肪的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为主要食物,他们体内积累了大量的多氯联苯,浓度仅次于工业事故受害者。
依传统捕猎海洋哺乳动物的加拿大因纽特人|Canada North Outfitting
直到上世纪 70~80 年代,世界各国认定多氯联苯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陆续停用多氯联苯。2001 年,全球 180 多个国家签订了《斯德哥尔摩公约》,禁止多氯联苯的生产,并约定在 2028 年之前全面禁用多氯联苯。然而,目前全球仍有 1000 多万吨的多氯联苯库存尚未得到安全处置,残留的库存很可能在持续泄漏污染物。
在含有多氯联苯的变压器上贴黄色警告标签|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多氯联苯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这类污染物不易分解,可能经过数十年才能在自然环境中降解。
它会在生态系统中长期循环,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水和北极的雪中,都曾检测出多氯联苯。不仅如此,多氯联苯很容易堆积于动植物体内,难以排出,并通过食物链传播,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多氯联苯会在动物中引发癌症、出生缺陷以及腦部、皮肤、血液和内脏疾病,并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造成危害。
首当其冲的虎鲸
多氯联苯是对北半球野生动物威胁最大的头号污染物。针对搁浅加州海狮的研究发现,尽管多氯联苯和 DDT 都已经在几十年前就被禁用,这两种有毒物质仍导致成年加州海狮的患癌率高达 23% ——这么高的患癌率在野生动物中是前所未有的。
食用有毒藻类后搁浅的加州海狮|Channel Islands Marine & Wildlife Institute
虎鲸是受多氯联苯污染最严重的动物。科学家曾在一只虎鲸的脂肪组织里检测出了高达每公斤 1300 毫克的多氯联苯——有研究表明,每公斤 50 毫克的水平就足以影响虎鲸的生育能力和免疫系统,每公斤 1300 毫克的含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该数值。
多氯联苯会伤害虎鲸的免疫系统,增加疾病风险,还会严重损害生殖功能,妨碍生长和大腦发育。作为一种神经毒素,多氯联苯会使虎鲸失去方向感,进一步增加捕食难度。随着挨饿的虎鲸体重减小,多氯联苯在它们体内所占的比重反而上升,使毒素的危害继续扩大。
多氯联苯和虎鲸之间的致命绑定,与多氯联苯的性质和虎鲸的栖息范围、生理特点、饮食结构都有关。虎鲸的栖息范围广泛,从巴西、地中海到南极、北极地区都有分布。世界各地的虎鲸,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多氯联苯的侵害。
右图纵轴是第 1-10 层鲸脂,横轴是多氯联苯含量总和;研究发现,随着鲸脂深度增加,多氯联苯的浓度随之上升,大多数污染物都是如此|ScienceDirect
生活在直布罗陀海峡和东北太平洋的虎鲸,由于靠近工业化区網域,种群数量在过去半个世纪中近乎减半。而生活在北欧和两极地区的虎鲸,虽然远离工业产地,但多以本身就富集多氯联苯的海洋哺乳动物为食。据推算,多氯联苯从北冰洋的海水中转移到浮游生物,再沿着食物链向上依次进入鱼类、海豹、北极熊体内,浓度会递增至 30 亿倍,这就是生物富集作用。虎鲸作为顶级掠食者,处于食物链顶端,体内会堆积超高含量的多氯联苯。
更糟糕的是,多氯联苯作为一种亲脂性的物质,容易积累在动物的脂肪组织。与陆栖动物相比,海洋哺乳动物需要更多的脂肪储存热量,而虎鲸的身体更是包裹着厚厚的鲸脂。虎鲸母亲的乳汁也富含脂肪,会在哺乳过程中把毒素传递给幼崽。
虎鲸面临的多重威胁
2018 年,一头雌性虎鲸驮着刚出生半小时就夭折的幼崽尸体,在 17 天内不停游了 1600 多公里,这场漫长艰辛的悼念仪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头虎鲸所属的西北太平洋南部虎鲸种群,在 19 世纪曾有多达数百只个体,到了 2018 年却只剩下 74 只。
科学家借助一只拉布拉多犬追踪虎鲸粪便,分析发现在已知的怀孕虎鲸中,接近 70% 的妊娠都失败了,导致出生率达到过去 30 年中的最低点。他们担心,许多虎鲸家族可能活不过接下来的几十年。
驮着幼崽尸体游了 1000 英里的虎鲸母亲 Tahlequah|Taylor Shedd/Soundwatch
这一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这些虎鲸几乎只以大鳞大麻哈鱼为食,这种鱼本身的数量就在急剧减少,而每只虎鲸每天需要吃几百磅的鱼。其次,船舶噪音会对虎鲸的回声定位能力造成干扰,这阻碍了它们前往更远的地方寻找食物。另一个原因则与多氯联苯等有毒物质有关——当处于饥饿状态并消耗大量体力时,虎鲸会开始代谢脂肪,从而把脂肪中积累的有毒化学物质从鲸脂释放到血液里。
随着气候变化,北极海水温度升高,还可能有更多虎鲸被温暖的海水吸引到北极海網域,去捕食富含脂肪和毒素的海洋哺乳动物。多重因素加在一起,相互作用,虎鲸种群的恢复和增长变得尤为困难。
2023 年 1 月,佛罗里达海岸发生了有记录以来的第一起虎鲸搁浅事件,这只虎鲸可能死于疾病|Flagler County Sheriff ’ s Office
虎鲸的最长寿命与人类相近,长达 90 年甚至更久。这意味着,在多氯联苯使用高峰期的 1940 年代出生的虎鲸,有些可能至今仍然在世。多氯联苯的作用具有延迟性,因此在幼年或胚胎时期暴露于多氯联苯的虎鲸,可能到成年时期才能看出影响;同样地,目前看上去健康的虎鲸,也有可能已经处于风险之中。
而且,多氯联苯的长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举个例子,1960 年代,欧洲的港海豹种群曾因多氯联苯而数量大幅下降,后来在 1980 年代晚期又迅速恢复;可是,在政府宣布这场危机结束后不久,就有一多半的海豹受到病毒袭击而死亡。长期暴露于污染物,大大削弱了这些海豹的免疫能力。
欧洲的港海豹种群曾受多氯联苯的影响而大幅减少|Wikipedia
覆水难收,但不能停止努力
禁止生产多氯联苯,已经让虎鲸的处境有所改善,目前一些地区的虎鲸种群数量也在上升。但这还不够,各国还需要尽快采取行动,清理库存遗留的多氯联苯废料,防止新的污染物泄漏,才能真正地杜绝后患。
多氯联苯已被禁用,但氯化石蜡、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等其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仍然在数百种工业消费品的制造中广泛使用。对于已被证实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行业应该进行逐步淘汰和替代。全世界每年估计有 2000 种新型化学物质被开发出来,在大量投入生产之前,也应尽量对这些物质的潜在影响和处置方式等作出更谨慎的评估。
环保组织在菲律宾海岸收集塑料垃圾,打造出真实比例的搁浅虎鲸雕塑作品|Dentsu Jayme Syfu
海洋似乎已经成为地球上最大的化学沉积池,一旦有毒物质进入海洋就很难清除。但是在虎鲸面临的其他问题中,还有一些是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的。我们需要努力遏制食物短缺、海洋噪音、塑料污染和气候变化对虎鲸带来的威胁,才有可能及时挽救濒临消亡的虎鲸种群。
参考文献
[ 1 ] https://www.nhm.ac.uk/wpy/gallery/2023-last-gasp
[ 2 ]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nvironment/article/orcas-killer-whales-poisoned-pcbs-pollution
[ 3 ]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animals/article/orcas-health-ocean-pollution-arctic
[ 4 ] https://www.ehn.org/pcbs-cleanup-2657501461.html
[ 5 ] https://archive.seattletimes.com/archive/?date=19910623&slug=1290610
[ 6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8969717313001
[ 7 ]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ars.2020.602565/full
[ 8 ] https://news.mongabay.com/2018/10/largely-banned-industrial-chemicals-could-wipe-out-killer-whales-study-warns/
作者:beastiebarks
编辑:麦麦
题图来源:Lennart Verheuvel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