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让每个家庭的桌上都有一台电腦”的愿景,过时了么?,欢迎阅读。
在今天的世界,谈及当下炙手可热的 " 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erative AI),必然绕不开硅谷乃至全球最热门的创业公司 OpenAI,作为 AI 塔尖的 "New Money",OpenAI 提供几何级指数进化的大语言模型和视觉模型,让自然语言替代编程语言成为全球軟體应用开发的趋势,自 2019 年起正式商业化,资本市场一时洛阳纸贵。
但另一面,AI 技术重资源、高投入的特性,决定了这不是全新的 " 空中花园 ",而是需要建立在技术产业基础上的 " 金字塔 ",塔尖比以往更需要坚实,更广泛的支撑,微软和英伟达这两家 "Old Money" 成为技术层面,宽阔坚实的塔基。
作为两家分别成立于 1976 年和 1993 年的公司,微软和英伟达已经分别有近 50 年和超过 30 年的历史。微软提供大模型云计算服务的 " 水源 ",整合 OpenAI 的技术和应用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还承担了 OpenAI 面向全球大企业客户的 " 分销商 " 角色;而英伟达则是算力最重要的创造和提供者,它不断更新的 GPU 被 OpenAI 庞大的训练网络持续吃进,转化为更强的计算和推理能力,训练出更强大的模型。
OpenAI+ 微软 + 英伟达
「OpenAI+ 微软 + 英伟达」的组合,成为驱动全球通用人工智能革命的产业链 " 铁三角 ",年轻的创业公司 Open AI 和渐入佳境的英伟达一道,在微软提供的平台中彼此成就,共同构成了当下世界上最举足轻重的三家科技公司之一。
尤其是微软,它是更广泛的塔基,OpenAI 和英伟达几乎都由这家公司参与孵化,在计算机历史上起起伏伏——尤其是在乔布斯与 iPhone、Google 与 Android 统治下的移动互联网浪潮里,微软几乎经历了一个时代的 " 失语 ",最终凭借对个人计算范式的变革和通用人工智能爆发的机会,再度领跑技术革命,业绩和股价节节焕新。
微软的故事可以作为审视全球 " 老牌计算公司 " 自我价值革命的范本,在计算已经成为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的当代,那些过去闪闪升起的新星,正在面临着通用人工智能革命的时代机遇,让个人计算和自身发展焕发全新生命力的同时,完成自身向 "Old Money" 的价值转变,真正成为 AI 时代更广泛的塔基——自然,也将承担起 AI 普惠的使命。
谁能抓住历史转折的新机遇?答案属于联想。
从微软到联想:Old Money 的 New Vision
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 · 盖茨
在个人电腦(PC)尚未走进千家万户前,微软正是不折不扣的 "New Money"。
" 让每个家庭的桌上都有一台电腦 ",是微软创始人比尔 · 盖茨在 1980 年提出的 " 人类愿景 "。微软并不直接生产电腦,但它的 Windows 作業系統在长达 20 多年的时间里,主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个人电腦的桌面。凭借这一愿景,微软成为個人電腦革命爆发浪潮最早期崭露头角的公司,
在今天,微软凭借将战略重心锁定云服务,帮助成千上万的企业级计算部署在云端伺服器中,并重新崛起,成功把握了吞噬先进算力和计算资源最猛烈的一波技术浪潮——通用人工智能革命,接力棒向下交接,相较于对手的畏缩不前和刻舟求剑,联想这个全球最大,在中国几乎是最老牌最全球化的科技企业,展现出了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勇气。
1984 年成立的联想,今年整整 40 年,比微软小 8 岁。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
如果认真回顾联想的历史,并不难发现,10 年是它的每一个演进周期。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的话说:联想每 10 年可以看做一个新公司。
1984 年 -1994 年,是联想的第一个 10 年,联想主要代理和分销国外的信息技术产品,这是中国大规模的数字化普及的开端,也奠定了联想下一个 10 年—— PC 时代的基础。
1994 年 -2004 年,是联想的第二个 10 年。联想可能是国内最早注重 " 自有品牌 " 的一批企业,在 1994 年推出自己品牌的个人电腦。" 联想电腦 " 是彼时的中国 " 新质生产力 ",是中国 PC 普及最重要的推手。个人电腦在中国的大规模普及,奠定了中国高歌猛进的 20 年互联网化进程,也形塑了联想日后全球 PC 市场冠军的圣杯。
2004 年 -2014 年,是联想的第三个 10 年。联想在这一时期的主题是 " 全球化 "。通过收购与国际化整合,联想在 2013 年登顶全球 PC 市场第一,并保持至今。10 年后的今天," 中国智造 " 与 " 智造出海 " 成为关键词,联想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最重要的工具箱与方法论资源库。
2014 年 -2024 年,是联想的第四个 10 年,当 PC 市场向上的势头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收缩和蓄力,联想开始横向扩张,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通过伺服器等领網域的广泛布局计算,形成 " 端 - 边 - 云 - 网 - 智 " 架构布局。成为了一家在计算资源——也就是今天颇为流行的 " 算力 " 形成布局的公司。
回看过去 40 年,联想不变的是紧握 " 普惠 " 使命,让更多人用上先进技术;每 10 年一变,联想每次的变化押着相同的韵脚:以锚定未来的技术刷新立身的价值基础。以此为基础,联想和微软在过去 30 余年有着诸多的默契。
第一,微软和联想分别在上世纪 90 年代的 PC 普及进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因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联想成为独立的 PC 品牌,比盖茨提出 " 每个家庭的桌上都有一台个人电腦 " 要更晚,但恰当其时——不同于智能手机的迅猛爆发和快速见顶,个人电腦在全球和中国的普及迄今余兴未消。在这一进程中,联想不仅成为了中国个人电腦普及的最重要推手,也在接下来的 10 年中成为全球 PC 普及的中坚力量。可以说,联想对 " 每个家庭的桌上都有一台电腦 " 的愿景,在世界范围内做出了最好的回应。
第二,微软和联想都不是智能手机革命浪潮的真正受益者,但它们都没有因为失落而沉寂,而是抓住了计算范式变革的关键机遇期,成为全球和中国市场关键的数字基建商。微软在 2013 年全面转型押注云计算和云服务,不仅扭转了财报,也创造了新的技术想象力。联想在它的第三个 10 年逐渐形成了 " 端 - 边 - 云 - 网 - 智 " 架构布局,成为了一家计算驱动的公司,真正拓宽了联想的业务边界,联想也艰难但坚决的成为一家真正拥有技术硬核的全球科技企业。
第三,微软和联想都在 2023 年 -2024 年的关键时间点,力图成为通用人工智能革命爆发的第一波弄潮者。微软不仅是 Open AI 最重要的股东之一,也是 ChatGPT 最大的全球分销商和技术实施商,还是 AI PC 这一新智能硬體物种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新 10 年发展即将开启的前夜," 通用人工智能 " 成为联想 40 年布局后水到渠成的能力,随着微软成为 AI 时代在技术与应用层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联想也由此加速发展,成为最快推出新型个人计算设备—— AI PC 的公司,成为直面人类通用人工智能大繁荣的第一款产品。而在 AI PC 的定义、标准制定和产品研发和形塑上,联想几乎是全球行动最快和最坚决的硬體公司——你甚至可以在这个月,就看到联想推出的、这个世界上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 AI PC 新物种。
AI PC:终点是数字孪生
Lenovo Kickoff' 24
比起人类进入互联网普及时代大放异彩的科技公司,在個人電腦时代就进入产业的老牌科技巨头,以及它们淡出公众视野的创始人,往往对通用人工智能技术革命有着更敏锐的认知和反应——这是一场属于计算时代的文艺复兴。
比尔 · 盖茨称人工智能是他一生经历的 " 唯二的革命性技术进步 ",而当前硅谷通用人工智能领網域最活跃的风险投资人之一,即是与微软同期创建的计算机伺服器公司 SUN 的创始人之一、Khosla Ventures 的创始合伙人 Vinold Khosla。
究其根本原因,或许是因为 AI 的需求恰恰与当年这群人创造的时代如此相似:承载计算任务的处理器从 CPU 到 GPU,再转向混合计算——一如当年的板卡组合;计算环境从自行部署的伺服器转向云计算伺服器——一如互联网的萌芽;开发新场景新应用的主要语言从编程语言切换为自然语言——这确实是個人電腦诞生以来,人与机器组合不变的翻译需求。
电腦千变万化,但根本上离不开 " 显示器 + 主机 " 的组合;笔记本形态各异,但核心仍然是折叠 + 高集成的产品模式;智能手机百花齐放,但 iPhone 创造的形态仍然是人们认知和使用的基本解,AI PC 的呼之欲出,也逃脱不了这个基本规律:建立标准的体验范式,通过提供丰富且规模化的产品,建立起从上到下的应用标准,从而引发新技术带来的生产力井喷。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首先是 " 丰富且规模化 "。这一条足以将大多竞争对手拦在门外,AI 打破了计算设备各为孤岛的局面,需要合适的基础设施去承载,又需要足够多和种类的个人设备来作为使用視窗,这意味着坚持全球化的能力和大而全的产品体系,让竞争者瞬间寥寥。
更具挑战的关键词则是 " 标准范式 ",让 AI 嵌入电腦、手机等个人计算设备,设备的更新换代成为人人无缝接入 AI 时代的最好契机;为了让亿万计算设备连接并协作,企业端将需要加大对混合基础设施和混合式人工智能的投入,这需要真正 "Knowhow" 的创新能力和兼容并蓄的架构设计,并需要充足的经验。
理解了这些,就不难明白为什么 AI PC 是一个新物种,也明白为什么研发和推出一款 AI PC 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既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更是一场革命性技术大爆发前的蓄力时刻,但它需要有实力和有经验的玩家——没有个人计算设备的研发经验不行,没有强大的 " 云—端 " 混合计算基础设施研发和部署的能力不行,没有强大的供应链支撑也不行。
" 让每个人的桌上都有一台 AI PC"
让我们再一次审视这个关键的问题:在上一个世代大规模普及的旧公司,往往失落在新的成功时代,但它们当中的一些玩家,是能够凭借自己的战略眼光和资源能力,找到隐藏在历史和当下的成功密码,重新焕发和生命力。
至于联想,作为中国几乎是最老牌、最全球化的科技企业,在通用人工智能革命的浪潮的爆发和 AI PC 新物种的孕育时刻,将重新书写 44 年前盖茨提出的 " 让每个家庭的桌上都有一台个人电腦 " 的愿景。
它可以被 " 更新 " 为: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数字孪生。
ThinkBook 透明屏筆記型電腦
这一愿景的第一步,让每一个人的身边都有一台 AI PC,是实现 " 人人用上 AI" 的最直接和最有效路径。如果最先进的 AI 一直是每月 20 美元的、在一个对话框里打开的 ChatGPT 和它的周边服务,而不能 " 内化 " 到一个人触手可及的一台设备里和开机即显示的界面上;它离 " 人人都能用上 AI",始终存在着不短的距离。
基于这样的认知,再从 " 计算 " 的视角审视 AI PC 的独特之处,让我们更容易明白 AI PC 是一个怎样的新物种:
AI PC 是大语言模型驱动的 PC,而大语言模型在 PC 上的运行,是基于通过 CPU、GPU、NPU 以及更多加速器组合形成的本地异构 AI 算力实现的。作为当下 AI 应用和实践的最好载体,PC 的本质,是一台强大的个人计算设备和一部生产力创造工具,也是个人计算的根本起点,而眼下人类正处于个人计算革命的全新开端。你的 AI PC,就是你的数字孪生具身机器人。
而给一台专属于个人、保存有个人文档、数据、生物身份信息和使用习惯的 PC 塞进去一个大语言模型,情况是更复杂的——没人愿意把一个完整的自己 " 奉献 " 给一个完全依靠云环境进行计算和推理的大模型。端侧——即 PC 本身的计算特别是推理能力就成了必须的选项。所以,通过确保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技术手段,个人模型通过网络,与云端公用大模型结合,实现更好计算的同时,不断完善并反哺模型的成长,进而形成属于个人的、聪明的 AI 助手。
也就是说:AI PC 的真正使命,是给每一个人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 " 个人大模型 " ——它并不需要联想或其它的 PC 厂商再造一个 ChatGPT、文心一言或通义千问,但它需要一家 PC 厂商能把这些主流的大语言模型 " 压缩 " 进一台 PC 里,把它的尺寸变小,让它的计算和推理成本降低,确保用户个人的数据和隐私不被上传到云端用作推理,还能让端侧的模型随时调取它在云环境上的 " 母体模型 " 的计算和推理能力,做到 " 该在端侧实现的在端侧实现,必须上云完成的在云侧完成 "。
一台 AI PC,就是一个人的数字孪生。用当下流行的 "AI Agent" 概念来说,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专属的 AI PC 当成自己的 AI Agent,一个智能伙伴。对联想而言,它即将推出的 AI PC, 包含了 CPU、GPU、NPU 的本地异构 AI 算力,也在确保用户数据与隐私安全屏障的前提下,拥有内嵌个人大模型的压缩技术,并支持打造开放的 AI 应用生态,在 " 端 - 边 - 云 - 网 - 智 " 的架构下,让 " 个人大模型 " 随时通过云侧运算、端侧推理、外网检索、个人数据库调用等方式,真的变成一个人的数字孪生。
让每个人都有一台数字孪生的 AI PC,是 "AI 普惠 " 背后的真正长征。
让人人用上 AI,联想在做什么
Lenovo Kickoff' 24
回到文初「OpenAI+ 微软 + 英伟达」的 AI 技术塔尖,我们现在清晰的明白,技术之下的应用是更大、更具价值释放的应用层塔身,联想当下要做的,正是尽快通过投入研发和制造的正向循环,这是技术普惠的第一使命。
从联想对研发的投入可见一斑,根据统计,联想集团上一财年研发人员已增至近 1.9 万人,研发费用率有望创下历史新高,形成 " 韧性 " 打头,多引擎、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组织力的形成,对于每个人用上 AI,甚至是让 AI 融入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真正成为 " 新质生产力 ",打开了更多可能。
这也是对新时代意志的最好呼应:2024 年," 人工智能 +" 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还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 " 人工智能 +" 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已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而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2023 年,全国已有 15% 的企业采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超过 14.4 万亿元。
通过 AI 普惠,尤其是让 AI PC 走进千家万户,联想真正能够在推动新一轮计算更新的同时,释放 AI 产业无尽的想象力和空间价值,站在下一个 10 年后回头看今天,我们可能会由衷感慨:
这是联想新 10 年最好的起点,也是 AI 时代的最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