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夏惊鸣:关于“新质生产力”,一定要透过表象看本质(年度好文),欢迎阅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Author 夏惊鸣
第二期华夏基石数智时代领导力特训营热招中!
报名即送十月管理论坛参会名额 1 个,价值 12800 元!
作者 | 夏惊鸣华夏基石产业领袖学堂导师,集团副总裁、首席战略与组织专家
来源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管理智慧
咨询合作 | 13699120588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图片来源于 pixabay
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提出来,它的本质是什么?
我讲三个方面:第一,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提出来,它的本质是什么?第二,在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下,我们会有哪些变化,和过去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儿?第三,如果把新质生产力落地的话,核心点在哪里?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新的增长结构
如果以常识来理解经济发展规律,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之下应该有理论饱和量。比如说这一杯水我们要放盐,放 50 克就放不进去了,这 50 克就是经济的饱和量。
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我们达到 300 万亿的 GDP,再往上升就不太可能了,这是打个比方。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之下,应该有一个理论的饱和量。
到了这个理论饱和量之后,发展是停滞的。不断上升的新的结构,比如说 300-500 万亿,到 1000 万亿,它是跟生产力水平有关系。这背后的核心是技术水平。
生产力是三个方面,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工具代表着技术,劳动者既是消费者也是劳动者,劳动对象是被改造的。经济发展往往不是均衡的,它一定是先迈一条腿,所以它一定有一些引擎带动经济发展,你看中国这么多年来,刚开始的时候靠出口、OEM、" 三来一补 " 带动了轻工业,第二个阶段是基础设施投资带动了中国经济建设,第三个阶段是进入 WTO,产业转移、城镇化发展带动了中国经济建设。
这些引擎的带动理论上有一个饱和量,但它不是一种很完美的实现这种理论的饱和量,一定是有一个引擎带动起来的。所以这往往都会导致透支。为什么产业会过剩呢?是因为它一直在增长,大家始终以过去的眼光看未来,增长、增长、增长,所以投资、投资、投资,这样就会过剩,过剩以后就会透支。
所以现在的经济难题本质上是透支。要解决透支的问题一定要更新到一种新的增长结构,这种新的增长结构本质上是技术水平所决定的。
所以我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经济要上升到一个新的增长结构才能够消化透支,才能够进入又一个上升通道。
这个概念的作用很大,会把大家的注意力往这方面引,但我们要规避把这个概念变成一种政治运动,被概念所绑架,总以为是一个什么新奇的东西。搞成运动式的话,既会产生浪费又会耽误时间,实际上啥也没变,规律都是一样的。但是用一个概念很好,有了概念之后会把注意力集中,会有一个引导,但是一定要避免把概念运动化、神秘化。
经济新结构与企业转型更新新优势
在新的增长结构之下,中国的经济或者企业需要有哪些转型更新?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1. 新的技术周期。
2014、2015 年我就提出中国已经面临着新的技术周期的来临,全球也是这样。我们看一下汽车产业,全球的 GDP 是 20 几万亿美金,如果再加上智能化的汽车,未来有可能还不止。
比如说 VR 实现之后,将来你的电视会变,会议会变,手机有可能还会变,教室也会变,这可能也是几十万亿美金的市场。还有人形机器人,如果每家都配一个家庭医生,配一个人形机器人的保姆,人形机器人的家庭医生,甚至是人形机器人的厨师等等,甚至还有人形机器人的男女朋友,这可能又是几十万亿美金的市场。
再加上生物医药的突破,比如说人对健康、对长寿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药上的突破又会带来很大的突破。所以本身的新质生产力背后最本质还是新技术,新技术一定会带来新的机会,所以新质生产力怎么落地,我们要看到新技术带来的机会,大家还是把资源、创新放在这个方向上。
新技术周期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来了,2014 年的时候新能源汽车还没有真正的突破,光伏也没有真正的突破,光伏是 2019 年实现了平价上网,新能源汽车真正发展起来是 2022 年,2022 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总量是前面那么多年的总和,其实新能源汽车还没有真正突破,还没有真正到来,因为电池技术还没有真正突破,包括七、八年之后不能用的电池到底怎么回收,这些都是问题。
但是能源方式的改变也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很多的变化,比如说手机能够移动,跟能源也有关系,如果没有电池,这些移动的设备也不能产生。所以技术的突破会带来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空间的出现。
未来技术高度发达了,共产主义会不会实现?如果按马克思的说法,经济高度发达了,共产主义就实现了,我想有可能还是不会实现。
为什么?因为到那个时候其实我们对生活的定义又变了,比如说还是有富人和穷人,未来的穷人可以过上王健林的生活,每个人都有直升机,但是未来的富人可能有宇宙飞船,他可以到火星上去,甚至可以星际旅行,这个社会以现在的眼光去想共产主义会实现,但真的发展到那一步的时候还是不平衡,还是有富人和穷人。这是第一个变化。
2. 新空间。
新空间就是全球化,现在是 " 出海热 ",这也是上次演讲谈到的话题。打个比方,我们的供应链转移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短期看是坏事,因为毕竟很多 GDP 也被转移出去了。但是长期来看它是一个好事。
为什么?整个金融量在增长。过去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转移到大陆来,转移过来带动了整个大陆的新的增长空间,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新的机会。但是这次转移对我们来讲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过去的转移,美国的产业、日本的产业向大陆转移是主动转移,确实是把一些低端的转移过来了。
美国的低端产业转移出去了,往更高阶走了,而更高阶的机会能够满足他的就业。但是我们的产业转移出去之后,高阶的生产力还不够充分。实际上我们是被替代了,被越南、印尼、墨西哥替代了,但是总的来讲还是好事,也会倒逼我们要成长,要有新的增长空间。
去年我去了印尼,我跟身边的人讲,你们想创业可以到印尼来,印尼相当于中国 2000 年的发展水平,我们现在是 2022 年,假设我们 2000 年的时候有 1 万种商业模式也好,或者 1 万个企业也好,到 2022 年我们有 10 万个企业,或者 10 万个商业模式,这中间差了 9 万个都是发展机会。
所以供应链转移之后给别的国家带来了发展机会,他们的经济在发展,另外不仅是供应链转移出去了,他们的生产力、经济水平在上升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新的机会。
中国有一个优势是什么?尽管我们在底层技术创新上不行,但是我们在应用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服务经济的创新上我认为还是全球领先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全球化供应链转移带来的经济上升中的新机会,中国人可以利用这个优势。
现在全球化 " 出海热 " 还是要注意风险,千万不能以国内做企业的思维去做海外的企业,因为毕竟政治制度不一样,文化不一样,氛围不一样。今年我去意大利的时候,意大利华商招人的时候,第一最喜欢招的是东南亚、非洲来的人,本地人是不愿意招的,华人也不愿意招,华人还贵,因为华人出去都想做老板,不是贬低华人,华人干几年就想自己出去创业,是不稳定的。
由于意大利这种福利社会,动不动就请假,你还不能扣工资,工资不断地上调,你还不能随便开除。绩效考核在那儿根本就不管用。所以还是有很多风险,所以我们出去要的是什么?确确实实要为当地创造增量,当然也会替代,因为华人非常勤奋,所以去了就是片甲不留,就是把别人替代了,我们做替代做的非常好。
这也是刚才刘辉会长讲的跟随创新。我们替代做的很好,但是我们更多的还是要创造增量,只有创造了增量才能够真正地在全球化当中立足,深耕。如果不能创造增量,只是替代的话一定会受排挤。
所以一个是注意风险,这个风险是实实在在的好事;第二该替代也要替代,但是要尽量去创造增量,这样才能为整个全球经济带来增长。
3. 差异化。
现在国内有一个很热的词叫卷。各行各业都在卷,消费领網域在卷,现在的 " 新三样 ",光伏领網域也卷,新能源车也卷,有几个赚钱的?" 新三样 " 的毛利率都不怎么高,都很卷,我认为 " 新三样 " 的卷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要慢慢走向寡头垄断。大产业一开始是资本在推动,同时政府也在推动,所以本来是 " 新三样 ",但是这么快就过剩了,这也是很稀奇古怪的事。
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卷的背后的本质是什么?一定是同质化。所以现在各行各业唯一的出路要考虑差异化的问题。那些新兴的企业在你想象不到的一个传统、古老的饮料行业,寡头企业、领军企业,像娃哈哈实力雄厚,谁能想到一个元气森林会杀出来呢?这就是差异化。
包括小米,极致低成本也是一种差异化,包括互联网,当年认为有了阿里、百度、腾讯,其他人根本就没有活口,但是拼多多也起来了,TikTok(抖音)也起来了,这就是差异化。卷的背后是同质化,同质化的背后是差异化,永远不存在没有创新空间。
差异化的背后实际上是在存量当中找到增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护肤,你要抹脸,要做护理,这是一个存量市场,但无论是什么皮肤的特质都是一种,我可以分类,长痘痘的皮肤,敏感的皮肤不一样,差异化中就有了增量,它不是存量,有早霜、晚霜。差异化不仅仅是规避,实际上是在存量中创造了增量。这是卷的问题。
4. 中国企业一定要有领先思维。
领先即生存之道。尤其在现在的恶劣环境之下,面临着全球竞争,一定要有领先思维,为什么说领先是生存之道呢?因为唯有数一数二才能活的更好,数一数二不就是领先吗?
领先不仅是一种目的,实际上是一种生存,所以你不以领先来要求自己不断地去创造新的机会,不断地去积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走着走着,越走越吃力,最后越来越平庸,这个公司最后很快就走向灭亡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会领先,各行各业,各个细分领網域,哪怕你可以在这个行业中细分,再细分,你一定会在某个领網域领先,这个领先背后不是销售额的问题,而是你强大的竞争力,是你未来能够活的更好的一个核心。各行各业,各个企业都要确立一种领先思维,它是生存之道。
5. 现在已经领军的企业,像华为、海尔这些企业,过去讲要有产业链竞争思维,现在一定要有产业生态竞争思维。
在全球的经济竞争当中,中国企业能发展起来,是因为融入到这些发达国家领军企业的产业链当中了。我们给这些产业链做配套,像苹果的产业链,沃尔玛的零售产业链,汽车的产业链等。所以如果我们再往后面发展,我们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一定要在大的产业当中有领军企业,当然这种领军企业一定会带动整个产业生态的进步,整个产业生态的创新。
以前这些领军企业都是压榨上游供应商,过去是靠价格战,但是再往后发展整个产业生态的毛利率要提升,如果毛利率不提升大家拿什么东西来创新呢?为什么中国的股市质量不高?都是风口型企业,很少有持续积累的创新能力,因为少,质量就不高,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都是毛利率很高的企业。
所以一个领军企业的责任是要带动整个产业生态的进步,带动产业生态的创新,不能去压榨上下游供应商。当然这背后还是技术,技术不领先不可能实现高毛利率。尤其是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我们一定要在一些引擎型产业有全球领先的领军企业经营着整个产业生态,是在主动地位,不是在被动地位。美国为什么要打压华为?背后也是这样一个逻辑。
另外一个产业生态思维是什么?制高点。你不见得要做一个领军企业,比如说汽车产业的丰田、福特、通用、大众,我们要在产业生态里尽量占据制高点的位置,形成竞争力,比如说有些材料,关键零部件,日本的企业尽管前些年不断地往中国大陆转移,但是材料、关键零部件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面,有一次日本打击韩国就是核心零部件不供给你,你就傻眼了。
所以产业生态竞争一方面是领军企业要承担起产业生态进步的责任,另外一方面就是要站在制高点上。这是新质生产力下面的几个转型。
6. 新质生产力概念是好概念,千万不要让它运动化、神招化、神秘化,不知所以然。其实无非就是两个东西,第一是新技术牵引出来新机会,所有的企业首先要看给你带来什么机会,如果这个技术没有市场机会就毫无价值,所以所谓的新质生产力下定义的一定是新机会,技术牵引机会,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才能落地。
什么秘招?首先要看给你带来什么机会。第二要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形成强大的壁垒。通过技术的创新,尽管机会还是原有的机会,但是能够在竞争优势上,在竞争壁垒上不断地强化。落地一定是基于这两点去思考。
(本文根据作者在华夏基石 3+1 论坛上讲话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阅,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