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2024全年盈利,AI赋能打开平安健康估值空间,欢迎阅读。
3 月 12 日,平安健康(1833.HK)公布了 2024 年全年业绩。
财报显示,平安健康在 2024 年实现收入 48.08 亿元,同比 2.9%,收入水平略超彭博一致预期。在战略 2.0、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等改革举措的驱动下,公司服务水平得以持续提升,收入端重回增长轨道是本期财报的重要亮点之一。
利润方面,公司在 2024 年实现净利润接近 9000 万,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录得 1.58 亿元,业绩表现延续了自 2024 中报以来的好趋势。公司之所以能够在 2024 年实现全面的盈利上岸,其核心动能还是要归功于上述战略改革措施。
图:平安健康 2024 年主要财务数据;资料来源:公司财报,36 氪
长期来看,平安健康在 2024 年实现全面盈利上岸,是战略改革最为重要的阶段性成就之一。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兴未艾,平安健康则基于自身的业务特征与长期的技术储备,通过推动医疗 AI 来赋能自身业务,并积极探索 AI 在医疗领網域中的新应用场景。
那么,平安健康 2024 年财报都有哪些重要看点?AI 赋能核心业务的平安健康又该如何估值呢?
一、企康业务加速扩张,AI 赋能是公司未来最核心看点
经过长期的战略改革,从渠道维度来看平安健康的收入结构,F 端及 B 端业务收入业已成为公司收入的支柱。受益于集团禀赋,公司 F 端与 B 端业务均保持了强劲增长;其中,F 端业务在 2024 年实现收入 24.17 亿元,同比增长 9.6%,同期 B 端收入录得 14.32 亿元,同比增长 32.7%。
从业务收入增长的弹性来看,2024 年公司在 B 端业务发力明显,尤其是企康业务的加速扩张亦是本期财报的亮点之一。反映在财务上,B 端收入同比增速超过 30%,企康业务在 B 端业务的收入占比从 1H24 的 55% 提升至 2H24 的 92%。反映在运营数据上,2024 年 B 端付费用户数为 580 万人,同比增长 13%;B 端累计服务企业数 2049 家,同比增速高达 36%,其中,86% 的企业客户来自于集团渠道。
F 端业务方面,主要受产险协同业务模式调整与逆周期的影响,F 端付费用户数在 2024 年出现了小幅同比下滑,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 F 端业务收入的增长。然而,正是得益于公司企康业务在 2024 年的爆发式增长,对冲了 F 端用户数小幅下滑的影响。
图:平安健康 2024 年主要运营数据;资料来源:公司财报,36 氪
业务层面,自 2024 中报开始启用新的业务口径后,平安健康的业务模式已然非常清晰,其主要业务划分为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这三大业务板块。从各个细分业务收入的增长情况来看,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在 2024 年都保持了正增长,养老服务在行业高景气叠加低基数因素的共同影响下,2024 年的收入同比增速超过了 400%。
核心业务的收入增长本质上反映的是平安健康战略改革的方向,即在会员管理上以家庭医生和养老管家为核心枢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家医服务和养老服务。随着相关服务能力的提升与服务场景的不断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在 2024 年末已覆盖全国 75 个城市,相关权益用户同比增长则高达 143%。
图:平安健康 2024 年分布收入及毛利表现;资料来源:公司财报,36 氪
从公司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渗透率在 2024 年的明显提升,到公司同期收入重回正增长通道与全面的盈利上岸,科技赋能业务是平安健康展业乃至业绩增长的一大底层逻辑。因此,从企业属性来看,平安健康是医疗企业,更是高科技企业,可以说科技是平安健康的底色之一,特别是 AI 的相关应用高度契合公司的现有业务。
自 2014 年平安健康创立至今,一直重视对技术创新的探索并保持长期投入,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平安健康实现 AI 赋能业务的基础。在 2024 年 6 月更新发布 " 平安医博通 " 医疗大模型和 " 平安医家人 " 医生工作台之前,公司就已经建成了疾病库、处方医疗库、医疗产品库、医疗资源库、个人健康库这五大医疗数据库,涵盖了 3.7 万种疾病、22 万份药品说明书、200 万经典病例、3000 万医学文献、14.4 亿次问诊等丰富的专业数据。
在大模型建设方面,在上述海量数据的基础之上,公司的医疗大模型也经历了多次更新迭代。初代的问诊辅助系统基于规则引擎数据 CDSS,仅覆盖 3000 种常见病;更新到应用推理及神经网络技术的二代问诊辅助系统后,通过对大规模医疗知识图谱的深度推理学习,实现覆盖疾病病种、术语、文献、临床指南容量的大幅提升。
随着五大数据库内容的不断丰富,平安健康在 2024 年 6 月更新发布了 " 平安医博通 " 大模型,以采用自研的 Dflow 和 LPO 技术为特点,并拥有 2000 亿医疗领網域 token 和 500 万医疗领網域指令集,百万级医疗文本图片对齐数据。在应用端,海量数据 + 先进算法使得 " 平安医博通 " 大模型具备精准完成不同场景下不同任务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医生的持续标注与反馈,从而更加适配医生需求,同时以较低训练和存储成本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2025 年 2 月,平安健康接入 DeepSeek 后,利用其泛化模型的特征,现阶段的整合主要在改善互動体验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医疗本身的严肃性极高,与消费级的通用大模型相比,平安健康在 AI 领網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上。
不仅拥有内容丰富的五大数据库,包含海量的疾病、药品、临床指南等专业医疗信息和数据,更为关键的是这些信息与数据并非开源,而且平安健康医疗大模型的训练,主要是基于上述垂直数据库,医生的标注与反馈对于优化诊疗结果输出亦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垂直领網域的专业能力是公司的护城河,这也是平安健康在医疗领網域拥有非常突出 AI 能力的主要原因。
反观消费级通用大模型,即便在算法和算力上有优势,但是鉴于大量的医疗相关垂直数据非开源的缘故,通用大模型在医疗领網域相对缺乏针对性的训练,使其在专业性与 " 平安医博通 " 等专业医疗大模型之间有明显差距,而且互联网上的医疗信息与数据本身又存在大量冗余和谬误,在缺乏医生校对的情况下,进一步拉大了与 " 平安医博通 " 等专业医疗大模型的差距。
二、投资策略
进入今年以来,由 DeepSeek 引发了一轮 AI 热潮,从底层逻辑来看,算力已经不再是我国 AI 大模型的最大约束,投资者因此将关注的重点落在技术进展与业绩兑现上,市场对 AI 的投资逻辑逐步向基本面投资靠拢。所以,现阶段投资者对 AI 概念相关标的的估值方法,主要是以技术进展和应用端的兑现为核心逻辑。
平安健康在五大数据库的基础上,于 2024 年更新发布了 " 平安医博通 " 多模态大模型、" 平安医家人 " 医生工作台,根据平安健康电话会披露的信息,近期接入 DeepSeek 在改善互動体验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以,从技术层面来看,平安健康的 AI 能力是以内生为主,由此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而与通用模型的整合则是未来的重要看点之一。
从政策脉络来看,互联网 + 医疗健康是目前重要的政策方向,AI 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组分亦是政策扶持的重点。经过战略改革后的平安健康战略定位与战略方向清晰,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同时 AI 赋能公司业务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科技属性,无论是互联网 + 医疗健康还是 AI 赋能,都在政策面可以给出一定的估值溢价。
基本面方面,平安健康作为平安集团养老生态圈的旗舰,持续挖掘集团禀赋,通过深化与集团商保、综合金融等业务的协同,公司医疗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的业务形态已经成熟,并且运营高效。展望未来,凭借政策支持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预计公司业绩将保持强劲增长,从而打开了公司估值的向上空间。
估值方面,平安健康作为港股医疗与科技板块的代表,海外经济正处于降息周期中,根据历史经验,科技板块会在降息周期的前中期受益,医疗板块中的科技股更是其中的翘楚,从货币政策周期的维度来看,平安健康作为典型的科技股,自身基本面稳固,AI 赋能业务的特性使其在资本市场中具备相当的稀缺性,因此估值修复 + 科技受益的投资机会至少会持续到中期。
*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