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盘点2023年银行业罚单:千万元以上罚单22张,最大罚单2.24亿元,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曹萌
2023 年,银行严监管态势持续。时代周报记者据同花顺 iFinD 数据和监管部门披露的罚单统计(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不在统计范围内),2023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29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包含原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 1796 家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各分支机构)开出 2033 张罚单,罚没总金额 23.91 亿元。
来源:图虫
对比 2022 年,监管机构 2023 年对银行开出的罚单数量有所减少,但大额罚单数量增多,罚没总金额连续四年上升。11 月 16 日,中信银行因信贷业务违规、绩效考核不符合规定等 56 项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出 2.24 亿元罚单,是 2023 年最大银行罚单。2022 年,银行业最大罚单为原银保监会就青岛农商行信贷业务违规等行为实施的 4410 万元行政处罚。
2023 年,监管针对银行的处罚主要集中在信贷业务、公司治理以及内控合规案件防范等方面。其中,银行金融机构涉及信贷业务违规的罚单近千张。
千万级罚单比去年增加 10 张
在 2033 张罚单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包含原银保监会)开出 1520 张,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别开出 348 张、165 张。2023 年银行业罚单较 2022 年的 2424 张明显下降,但罚没金额却增加逾 5.5 亿元。
此外,2023 年银行业大额罚单数量明显增多,百万级罚单近 300 张;千万级以上罚单 22 张,比 2022 年增加 10 张。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马天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23 年以来,银行业严监管态势持续,大额罚单金额上升明显。随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挂牌运行,各类金融活动统一纳入监管,对金融机构的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将全面强化。
2023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5 月 18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揭牌。7 月 20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31 家省级监管局和 5 家计划单列市监管局、306 家地市监管分局统一挂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农商行罚单多,股份制银行罚金高
在 2033 张罚单中,2023 年,农商行被开罚单数量最多,共计 735 张,罚没金额近 4.56 亿元;国有大行被开罚单 575 张,罚没金额近 6.79 亿元;城商行被开罚单 327 张,罚没金额约 4.36 亿元;股份制银行被开罚单 327 张,罚没金额近 7.21 亿元,在各类银行中罚没金额最高。
在股份制银行收到的罚单中,最大罚单为中信银行因信贷业务违规、绩效考核不符合规定等 56 项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没收非法所得,罚没超 2.24 亿元。
中信银行就此回应称,此次处罚所涉问题均发生在 2019 年及以前年度,这与前期司法机关对时任中信银行行长孙德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依法判决,都充分体现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 "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要求。该行已根据监管意见,全部完成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在国有大行收到的罚单中,最大罚单为中国银行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等 12 项违法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 3664.2 万元。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银行 18 名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罚,处罚金额从 1 万元至 38.5 万元不等。
在城商行收到的罚单中,最大罚单为上海银行因无结售汇业务资质的分支机构违规办理结售汇业务、虚增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等 8 项违法事实,被国家外汇管理局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 9834.5 万元。同时,上海银行三名相关责任人,被给予警告并处以 6 万元至 7 万元不等的罚款。
上海银行回应称,本次处罚涉及的业务发生在 2019 年 -2021 年,部分业务按办理的时间进行追溯,已对发现的问题即查即改,并依规对相关责任人开展责任追究。
在农商行收到的罚单中,最大罚单为湖南安仁农商行因未按规定收缴假币、占压财政资金等 9 项违法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开出 515.5 万元罚单。
信贷与内控为罚单重灾区
2023 年,监管机构的处罚主要集中在信贷业务、公司治理以及内控合规案件防范等领網域。
在 2033 张罚单中,涉及信贷业务违规的罚单占比最高,共 961 张,包括业务管理不到位、信贷业务审查审批不严格、贷款三查不尽责等;涉及内控问题罚单 565 张,包括反洗钱、员工行为及案件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全等重点合规事项。
马天娇表示,信贷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违规行为包括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违规发放贷款、违规开展同业业务等,是银行业自我整改的核心领網域。她指出,银行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各项业务合规经营;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确保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银行内部规定。
对于信贷业务的监管,监管机构围绕银行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以及项目融资等业务发布 " 三个办法一个规定 ",促进相关业务规范发展。其中,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受托支付标准,适度调整受托支付时限,增加紧急用款相关规定,提升受托支付的灵活性;优化流动资金贷款测算要求,增加信用方式办理贷款相关内容,更好契合融资实际;明确贷款期限要求,引导商业银行有效防范贷款期限错配风险,优化贷款结构;整合其他相关信贷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系统性。
对于 2024 年银行监管趋势,马天娇认为,信贷业务和内控仍是重点监管领網域。
她还表示,数字支付领網域的监管将持续趋严,监管对支付机构违法违规行为采取 " 零容忍 " 态度,新出台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非银支付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指导行业有序发展;监管对银行数据安全与合规的要求越来越高,银行要进一步加强数据治理能力,尤其是常被监管处罚的监管数据质量和报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