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华为打出了那张五年前的底牌,欢迎阅读。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作者 | 丸都山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视觉中国
华为召开了一场足以决定公司未来命运的发布会。
10 月 22 日,华为发布 HarmonyOS NEXT ( 5.0 ) ,宣告这款诞生于 2019 年的作業系統,正式迎来脱胎换骨的时刻。
由于其放弃 Linux 内核、AOSP 源代码,且不再支持打开 APK 檔案(安卓系统应用程式包)的特性,这一代的 HarmonyOS NEXT 系统也外界称之为 " 纯血鸿蒙 "。
很难想象,在 iOS 与安卓两大阵营分庭抗礼十余年后,行业内还会出现一个全新的、独立的系统生态。
对于应用厂商来说,今后维持第三套应用开发班底将成为常态。在此基础上,如何实现 " 三端 " 并行开发,且能够在性能上保证对齐,这些问题显然要比 iOS/ 安卓时代更加严峻。
至少在现阶段,能否获得开发者的信任,可能会成为左右 HarmonyOS NEXT 成功的决定因素。
自立门户后,如何 " 攒局 "?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余承东对鸿蒙系统生态的近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目前已经有超过 15000 多个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上架,终端设备数量已超过 10 亿。
" 有的原生应用的迭代,几乎达到了一天一个版本的速度。"
作为一款去年 8 月才推送开发者预览版的作業系統,能取得这样的进展实属不易。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 HarmonyOS NEXT 版本的应用,目前还只是搭载了基础功能。比如 10 月 8 日开起内测的微信鸿蒙测试版,仅包括基础社交通讯、音视频通话、朋友圈、微信支付等功能。
有趣的是,由于这些功能能够满足微信的基本使用需要,同时又符合部分用户对于 " 轻量化 "APP 的需求,这次内测的报名情况异常火爆。当然,诸如小程式、服务、视频号这样的拓展功能后续也一定会随版本更新上线。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 " 基础功能先行 " 的情况,一位鸿蒙开发工程师向笔者表示,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在使用新的编程语言重写 APP 后,必须进行大量的稳定性测试,这需要较长时间。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微信与鸿蒙团队合作期间,双方也做了大量针对 HarmonyOS NEXT 系统特性的功能优化。
最直接的证据是,在 HarmonyOS NEXT 版本上,出现了多项过去在安卓 /iOS 系统上从未搭载过的功能。当用户在微信上拍摄视频和照片时,微信会直接调用系统的原生相机焦段,以达到更加清晰的画质;另外,在视频通话时,后置镜头也可以随时调用以拍摄二维码。
这些看起来不那么 " 高大上 ",同时又非常实用的功能,单从技术层面来说并不难,但无论是 iOS,还是安卓过去从来都没有尝试过与应用商进行深度联合优化。
而在一些 AI 能力上,华为也不吝向开发者开放。比如第三方应用的视频导出场景中,华为通过方舟多媒体引擎在作業系統底层打通芯片编解码能力,这可以帮助用户更快地导出后期制作的视频,减少等待时间。
在今年的 HDC 期间,就有鸿蒙开发者向笔者表示," 鸿蒙原生应用开发的工作比较复杂,但也是极少数能与系统团队直接合作的机会,对于后续的产品优化非常重要。"
除了向开发者提供作業系統的底层能力外,华为也在利用鸿蒙原生的机会,与应用厂商共同做些新的探索。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 WPS,在其他作業系統中,移动版和 PC 版是分离的,但 HarmonyOS NEXT 版 WPS 完成了 PC 端与移动端在架构上的统一,可以在快捷办公的状态下实现不同端之间切换的一致体验。
在昨天的发布会之前,WPS 已完成鸿蒙原生版应用开发,在诸如手机端、折叠屏、平板等不同大小尺寸的螢幕上分别做了产品适配,并基于多平台账号统一,实现了跨端、跨设备的文档和数据共享,支持多用户协同、浏览编辑、修订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WPS 系统本身非常复杂,即便不算第三方库,WPS 也有 4000 万行代码。在 HarmonyOS NEXT 版 WPS 的开发过程中,华为除提供技术支持外,还抽调团队去协助代码的编译与调试工作。
其实,无论是微信的功能优化,还是 WPS 的跨端更新,都充分反映了华为在 HarmonyOS NEXT 系统上的心态——尽管鸿蒙系统最早因外部原因匆促上马,但在历经多年发展后,这个系统早已不是 " 平替品 " 的角色,而是主动寻找生态上的差异化。
纯血鸿蒙,成色如何?
对于应用开发者,鸿蒙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HarmonyOS NEXT 会是个好的选择吗?
先说作業系統的 UI 设计。在 HarmonyOS NEXT 的发布会现场,华为的高管们用大篇幅讲解了 UI 的设计理念和功能,应该说在画面动效和细节上,较前代产品确实有所提高,但设计本身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属于 "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
不过,HarmonyOS NEXT 的流畅性确实值得好好说道下。
对于安卓厂商来说,系统流畅性属于是 " 老大难 " 问题,在各家历年的 OS/UI 迭代中,都着力描写自家在系统流畅性上的技术突破,并逐渐演变为两条技术路线:一种是优化内存管理机制;另一种则是优化 CPU/GPU 的资源分配机制。
应该说,这些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大众认知中,安卓的流畅性就是不如 iOS。
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两个系统在优先级上的差异。当你触控 iPhone 时,iOS 的响应顺序为 Touch-Framework-Library-Kernal,螢幕属于最高优先级;而安卓则完全相反,当你触控螢幕后,系统会首先激活应用及框架,然后才是螢幕。
但问题是,安卓不可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把系统全部重写一遍,而新的鸿蒙系统则完全可以避开这个坑,这也可以看作是鸿蒙系统的 " 后发优势 "。
同样的优势还体现在一些概念性的应用上,比如鸿蒙的分布式架构,让开发者得以做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这绝对是羡煞行业的一项能力,但就像前文提到的问题一样,这样的原生能力是 iOS 与安卓完全无法实现的,十余年的版本迭代,让后两者几乎无法再做任何系统底层的修改。
另外,华为的传统强项——设备互联与应用互联,这次在 HarmonyOS Next 上也得到了大幅强化。
比如跨设备互通扫描功能,用户可以在使用平板軟體的状态下,用手机拍照,设备会即时提取出图片中的文字内容,并嵌入到平板上的笔记軟體中;在手机上没看完的文章、没刷完的视频,可以直接用平板接着看。并且手机还能作为遥控器,随时控制投播设备的音量、内容以及设备切换。
这些功能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使用体验,也能帮助华为打造一个更加紧密的生态系统。
而在搞生态这件事上,过去的安卓阵营,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成功过。
AI,鸿蒙的下一阶段?
在今年的 HDC 上,华为发布了基于盘古大模型的 Harmony Intelligence 顶层框架,在这个基础上向两个方向做延申,第一个是鸿蒙原生应用,第二个则是小艺智能体。
与目前业内主流思路一样,华为将 AI 能力融入作業系統之中,使其具备更强的感知及推理能力。
按照华为官方的表述,HarmonyOS Next 中的小艺可实现 23 类 TOP 场景记忆感知,任务成功率超过 90%,知识量突破万亿 Tokens, 支撑超过 300 个重点服务分发。
发布会上,华为分别展示了小艺在图文识别、圈选查询、檔案要点总结、润色文案、声音修复等 AI 功能。
仅从这些演示案例来看,HarmonyOS NEXT 上的小艺并没有特别出彩或新奇的功能,在经历自去年年初便开始的 " 端侧 AI" 的狂轰乱炸后,用户对于手机上的 AI Agent 已经很难感冒。
不过,华为在小艺与 HarmonyOS NEXT 系统的结合上做得很好。
比如华为将原生应用接入到小艺的服务分发体系中,像在银行 APP 中,在把转账信息拖给小艺后,就可以帮用户在银行 app 转账页面自动填写转账信息,非常方便快捷。
还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小艺智能体在场景感知和意图识别上较为出色。比如,当用户可以拖拽一段开会通知的文本时,小艺能根据内容快速创建日程;拖拽书籍封面图,小艺能提供该书的介绍和一键听书功能;拖拽带表格的图片,小艺能将其转成表格檔案进行处理。
而业内部分厂商在调用 AI Agent 时的逻辑,仍然还是在圈选内容后,自主选择对应的 APP,相较于小艺智能体的意图框架,基本可以看作是 " 被动服务 " 与 " 主动服务 " 的区别。
除了小艺智能体外,华为还着重介绍了 HarmonyOS NEXT 在 AI 功能上的隐私保护工作。考虑到该系统端云协同的特性,华为做了端侧大模型的预制工作,所有用户的隐私信息只在端侧完成,而不上传到云侧,从根本上保证隐私安全的问题。
总体而言,华为的 AI 团队为小艺智能体设计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框架,而且就目前各家的 "AI+OS" 的融合进度来看,HarmonyOS NEXT+ 小艺智能体的组合,也基本满足了在复杂场景中意图识别、理解、分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