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健康经验:超40°C高温来袭,小心致命热射病,欢迎阅读。
高温,真的会要命。
最近# 北京一女性户外活动后热射病死亡 ## 北京一医院仅今天白天就接诊 10 名中暑患者 #等话题冲上热搜。
高温之下,我们知道了一个可怕的疾病——热射病。
图片来源:微博
新闻中,一名 57 岁女性患者因出现严重意识障碍被送至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体温高于 42 摄氏度,被诊断为热射病。此后,很快出现了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过近 7 小时抢救后,于 17 日凌晨离世。
仅刚刚到来的 6 月,全国就有多例热射病相关报道。
闷热的房间、室内工作场所、户外作业工地……都有可能成为被「热进医院」的场所。
热射病不是突然发生的,在中暑发展成热射病之前,会先经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等情况。
如果你出现了轻微的中暑症状,或许可以先采取一些降温措施,防止进一步发展为热射病。
中暑分为 3 个等级: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 3 个类型: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生活中有 4 类人,会更容易出现中暑或热射病问题,要特别当心:
1. 儿童
儿童身体和生活习惯的一些特点,导致了他们可能更容易中暑:
· 更能产热:儿童基础代谢率比成人更高,按每公斤体重计,儿童产生的代谢热量比成人高得多;
· 更能吸热:年幼儿童的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值高于成人,这导致他们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吸收热量;
· 不易散热:儿童出汗率低于成人,并且绝对血容量较小,通过汗液和血液循环散热的效果不如成人;
· 不爱喝水:很多儿童活泼好动,但同时又不会主动补充水分。
以上 4 点都让孩子在高温中更易中暑。同时,有很多文献都强调一点:有不少婴幼儿发生中暑甚至热射病及死亡的原因,是父母们将孩子单独留在车里。
在高温下,密闭的车内空间如果没有开空调,车内温度可以达到五六十度甚至更高。而且婴幼儿可能无法自行打开车门离开或求救。同理,其他密闭的空间,都有类似的风险。
2. 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
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人是发生热相关疾病后致死率最高的人群。
这两类群体的机体调节能力较弱,而且有很多长辈们为了省钱不开空调,这也都增加了他们中暑的风险。
图源视觉中国
3. 户外工作者
户外工作者直接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且很多属于体力劳动者,比如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还有很多部队官兵、运动员等需要在户外进行训练。这些都增加了中暑的风险。根据美国的一项研究:在 2005~2009 年间,美国中学运动员中每年平均有超 9000 人发生劳力型中暑。
要预防热射病,首先要预防中暑。
1. 最重要的一点:多饮水。不论是否进行大量体力活动都应增加液体摄入,而不要口渴时再饮水,高温作业前或大量出汗时,饮用温盐开水(1~2L 水加 6~8g 盐)或运动型饮料,不可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碳酸饮料,这些饮料会使体液丢失更明显。要避免饮用过凉的冰饮料,以免引起胃痉挛。高温现场供应茶水、酸梅汤等防暑饮料,茶水中加适量的盐,既能降温又能补充出汗丢失的盐分。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增加绿豆汤、冬瓜汤、西红柿汤、西瓜、香瓜等的摄入,以利防暑。
2. 保证充足的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全身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3. 夏天露天或高温作业,必须加强通风降温设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尽量避开上午 11:00 ~ 15:00 时作业,必须作业时,每隔 30~60min 换人操作,轮流休息,保证体力,避免长时间高温下作业。
4. 高温作业人员穿着应选用棉、麻类透气性好的服装,不宜穿化纤类,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5. 现场工作场所备有急救箱,内有人丹、藿香正气口服液、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药物,高温作业前用风油精或清凉油涂于额部及太阳穴,服用防暑药。在高温作业前常规服用藿香正气口服液 10mL,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对于热射病,死亡率与体温升高幅度、降温是否及时,以及受累器官系统的数量有关。因此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有中暑甚至热射病表现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处理,普通人可以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立即将患者撤离高温现场,移至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空调房间。温度保持在 22~25 ℃,不宜太低。
2. 使患者平卧并解开衣扣和腰带,松开或脱去衣服,以利呼吸和散热,更换被汗水湿透的衣服。
3. 若患者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
4. 意识清醒者,给予口服 500~1000mL 生理盐水,或饮用运动型饮料、绿豆汤等。给予人丹或藿香正气口服液服用,风油精或清凉油涂于额部及太阳穴。
5.尽快散热降温,直至体温降至 38 ℃ 以下。用湿毛巾冷敷额部、腋下、肘窝、腹股沟等处,为达到迅速降温的效果,可同时用冷水或 30%~40% 的酒精,用力擦拭全身皮肤,一般 15~20 min,以清洁皮肤、扩张血管、加快散热。密切观察体温、血压、脉搏的变化,10~15min 测量 1 次。
6. 对于重症中暑者,必须立即护送至医院诊治,不能让患者步行,应用担架使患者平卧,最好使用空调车转送。给予吸氧、静脉输入 5% 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等,运送途中予冰枕,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处放置冰块,继续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参考文献
[ 1 ]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heat-stroke-in-children
[ 2 ] 董海原 , 凌建春 , 寇林元 . 公众高温中暑预防与紧急处理指南 [ J ] . 健康向导 , 2014, 20 ( 4 ) :4.
[ 3 ]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severe-nonexertional-hyperthermia-classic-heat-stroke-in-adults
[ 4 ]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exertional-heat-illness-in-adolescents-and-adults-epidemiology-thermoregulation-risk-factors-and-diagnosis
[ 5 ]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 . 苏晓雯 . 中暑的预防和现场救护 .
[ 6 ] 解放军医学杂志 . 宋青,毛汉丁,刘树元 . 中暑的定义与分级诊断 .
[ 7 ] 腾讯医典 . 讲真,这天气真的可能 " 热死人 "
编辑 | 超楠
部分图片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