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学术头条:“高拟真数字大熊猫”研发启动,欢迎阅读。
亚马逊云首席科学家张峥:高质量文字工作者受 AI 影响不会太大
近日,亚马逊云科技资深首席科学家、亚马逊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峥表示,高质量文字工作者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他解释道,海明威有个非常知名的习惯,一天只写 500 个字,这 500 个字是千锤百炼出来的。ChatGPT 现在是抓不到这个修改过程的语料的,它看到的是整体,但它不知道这修改了多少遍又是怎么去调整的。
全球 20 家学术出版商正在合作开发全新的造假检测工具
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消息,近日,德国的神经心理学家 Bernhard Sabel 等人使用其新开发的一种论文造假检测器算法,对 5000 余篇 2020 年发布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筛查。根据监测结果,他估计该年发表的神经科学论文中有 34% 可能是伪造或剽窃的,在医学领網域,这个数字是 24%。目前这一筛查结果已于 5 月 8 日发布在预印本网站 medRxiv,尚未接受同行评审。不过 Sabel 在文章中表示,他们的算法主要检测了作者的隶属机构和他们使用的邮箱,所以有相当高的误报率。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将于今日发射
目前,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已完成推进剂加注,瞄准北京时间 2023 年 5 月 10 日 21 时 22 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
日本:运转超 60 年的核电站每十年进行一次大检
据日本《每日新闻》10 日报道,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当天正式决定,运行超过 60 年的核电站原则上每 10 年将进行一次大型 " 追加检查 "。根据日本现行制度,核电站使用年限为 40 年,若能通过老化程度等相关的大规模检查后,可一次性延长运行 20 年。此次决定中的每 10 年一次的 " 追加检查 " 将与 40 年年限检查规模相同。
华为成立商业市场数通技术委员会
5 月 8 日,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 2023 期间,以 " 联接更新,商业共赢 " 为主题的华为数据通信商业市场峰会在广东深圳举行。会上,华为和 21 家伙伴正式启动华为商业市场数通技术委员会。
首例出生前胎儿腦部手术成功实施
美国医生首次成功对仍在子宫内的胎儿实施了腦部手术,以修复其畸形的血管。这名婴儿出生几周后即出院,目前不需要任何药物或其他治疗。
" 高拟真数字大熊猫 " 研发启动
9 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協定。根据協定,未来三年双方将聚焦国家公园旗舰物种,围绕生态科普宣传和物种保护开展实质性工作,将开展全球首只 " 高拟真数字大熊猫 " 研发等工作。哈尔滨将建时速 1000 公里磁浮旅游试验线
9 日 , 哈尔滨工业投资集团表示,该集团 8 日与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協定签约,双方将联手在哈尔滨共同打造低真空超高速磁浮飞行巴士旅游试验线及制造产业化项目。该试验线时速将达 1000 公里以上。
我国再次刷新单模多芯光纤传输容量世界纪录
9 日,从中国信科集团光通信技术和网络全国重点实验室表示,继 2022 年 10 月实现全球首次 3.03Pbit/s 单模 19 芯光纤传输系统实验后,该实验室又实现了总传输容量 4.1Pbit/s,净传输容量 3.61Pbit/s 的单模 19 芯光纤传输系统实验,相比去年的纪录,传输容量提升近 40%。
古鱼兄弟失散 4.38 亿年 被发现相距不到 200 公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中科院古脊椎所 ) 研究团队在江西九江武宁地区约 4.38 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最新研究发现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 " 九江江夏鱼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次发现的九江江夏鱼和之前发现于湖北武汉地区的后棘江夏鱼均属曙鱼科,是一对失散了 4.38 亿年的江夏鱼 " 兄弟 ",化石产地表明,它们 " 分家 " 各自演化的两地直线距离实际上不足 200 公里。
研究发现冰河时期人类从中国迁徙到美洲和日本
中外科学家利用线粒体 DNA 追踪到一个从中国北部沿海到美洲的女性谱系。通过整合现代和古代线粒体 DNA,研究人员发现了至少两次迁徙的证据:一次是在最后一个冰河时期,另一次是在随后的融化时期。约在第二次迁徙的同一时间,同一谱系的另一个分支迁徙到了日本,这可以解释美洲、中国和日本旧石器时代考古上的相似之处。5 月 9 日,这项研究发表于《细胞报告》。
蝴蝶或一亿年前最先在北美 " 现身 "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蝴蝶最早在亚洲进化,但美国科学家主导的一项全球基因分析表明,1 亿年前,蝴蝶最早在北美 " 现身 "。最新研究结果可用于生成详细的蝴蝶家谱,有助进一步了解蝴蝶的进化起源,以及它们在世界各地如何传播。相关论文刊载于最新一期《自然 · 生态学与进化》杂志。
抗免疫攻击干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
近日,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了不会引起破坏性免疫反应的干细胞,并用其制造胰腺细胞,以治疗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小鼠。这一成果向利用 " 现成 " 组织或器官治疗心脏病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研究刊登于最新一期《自然 · 生物技术》杂志。
可用于 AI 的大型类腦神经网络实现
在《自然 · 机器智能》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荷兰国家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所(CWI)科学家展示了类腦神经元如何与新颖的学习方法相结合,能够大规模训练快速节能的尖峰神经网络。潜在的应用包括可穿戴人工智能(AI)、语音识别、增强现实等诸多领網域。
光子超材料表现出新物质态特征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 · 物理学》上发表论文称,经典的超材料纳米结构可驱动到一种状态,表现出与连续 " 时间晶体 " 相同的关键特征。
韦伯望远镜发现系外恒星有 3 道尘埃环
天文学家利用詹姆斯 · 韦伯空间望远镜观察太阳系外恒星 " 北落师门 " 周围尘埃,结果发现共有 3 道尘埃环围绕这颗恒星,其中两道为首次发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网站 8 日发布消息说,这 3 道尘埃环呈同心圆状环绕北落师门,从这颗恒星向外延展出去 230 亿公里,相当于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 150 倍。相比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这 3 道尘埃环结构更为复杂,相关研究报告刊载于当天出版的英国杂志《自然 · 天文学》。
我国学者发现头低位治疗能改善急性腦梗死预后
国际著名医学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日在线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陈会生教授团队原创临床研究 " 头低位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腦梗死的前瞻、随机、多中心、探索性研究 " 的最新成果。不同于传统的药物或手术治疗,该项研究可通过体位疗法,进一步改善腦梗死预后,提高腦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
磷素超积累藻株研制成功 可高效回收利用水体磷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团队研制了一种磷素超积累藻株,能够高效回收利用水体磷素,为实现磷素良性循环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知名医学院,更名大学!
5 月 9 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申报設定本科学校的公示。根据公示,河南省教育厅对新乡医学院更名河南医药大学,设立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河南体育学院、三门峡应用工程学院进行了考察,并予公示,公示期 7 天。
南开大学,揭牌新机构!
近日,5 月 7 日,南开大学 " 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 " 揭牌仪式暨启动会在天津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中心首席科学家周其林介绍了有机新物质创造前沿科学中心的建设背景、建设历程和创新方向。他表示,中心将围绕 " 有机物质构筑的方法和理论、有机物质构效关系 " 关键科学问题,以有机新物质创制方法作为基础,以有机新材料创制和生物活性物质创制为两翼,大力开展原始创新,矢志服务生命健康、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方面的国家重大需求。
第二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拟授奖人名单公示
第二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自 2022 年 9 月启动初评工作以来,经全国范围推报及复核初审,于同年 12 月 30 日完成初评,确定 24 名候选人进入终评。2023 年 4 月 25 日,经第二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产生马瑜婷等 10 名第二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拟授奖人选。现将拟授奖人选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 5 个工作日(2023 年 5 月 4 日至 5 月 9 日)。
前瞻经济学人 APP 资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