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李小龙陨落50年,《猛龙过江》后还有好看的功夫片吗?,欢迎阅读。
国内影片集体复苏,院线电影也是爆了一部又一部,悬疑片、爱情片、喜剧片,电影行业百花争鸣,可偏偏少了我们独创的功夫片。
说起功夫片,不得不提起世界功夫电影第一人——李小龙,火遍好莱坞的布鲁斯 · 李。
李小龙的一生传奇又短暂:师从叶问,却在影视行业大放异彩;能拍电影,还能自创截拳道;看似热血硬汉,大学专业却是哲学 ......
只可惜,天妒英才。
1973 年 7 月 20 日的深夜,香港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悲剧:功夫巨星李小龙逝世,我们再也听不到那声标志性的 " 啊打 " 了。
次日,报纸上关于 " 李小龙逝世 " 的消息席卷而来,有不少龙迷难以接受事实,认为是李小龙正在拍摄的电影《死亡游戏》的预热,从而痛骂制片方。
但这一次不是电影的噱头,7 月 31 日,李小龙在华盛顿下葬,一代功夫巨星的传奇人生就此终结了。
01 演艺人生
李小龙本名李振藩,他的父亲李海泉是中国粤剧 " 四大名丑 " 之一,受父亲影响,李小龙很早就接触到影视事业。
1941 年 2 月,3 个月大的李小龙首次登上银幕,在伍锦霞执导的粤语影片《金门女》中亮相,饰演幼年王莱露。
后来,在李小龙上学期间,也参演了多部电影,《富贵浮云》《梦里西施》《人之初》《人海孤鸿》等。
小时候的李小龙经常逃学,学习成绩也很糟糕,单单是小学五年级就复读了两次。
他虽然讨厌学习,但喜欢拍戏和打架,于是老师便鼓励他参加校际拳击比赛,机缘巧合下又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
从小丰富的演艺经历和师从叶问的双重加成下,他顺利与好莱坞福克斯电影公司签订了演员合约。
在李小龙之前,好莱坞的华人演员大多演的是长长的辫子、阴险狡诈、故步自封的反面角色,但李小龙的出现打破了好莱坞的刻板印象。
初次试镜,李小龙身穿西服、体态优雅、自信从容,不仅展示了华人演员真正的风度,还在采访中娓娓诠释了对中国功夫的理解。
签约福克斯后,李小龙的第一个机会是《青蜂侠》电视剧中加藤一角,剧中李小龙并不是主角,是主角的帮手,算是二号人物,但电视剧上演之后,风头甚至赶超主角。
除外,李小龙还在电影《蝙蝠侠》中客串出场,完成了中国功夫和超级英雄的梦幻联动。
后来,享誉全球的影片《龙争虎斗》更是让李小龙成为真正意义上好莱坞电影中第一位华人男主演,好莱坞电影中,华人只能做配角、做反面的魔咒就此打破。
美国电影业起步较早,好莱坞在那个年代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巨头。而影片《龙争虎斗》里 " 反歧视 " 的意义大大超越普通的文艺作品,李小龙靠一拳一脚在世界荧幕上打出了中国功夫的知名度,也为后续华人影星在好莱坞的打拼铺平了道路。
不过李小龙的才华并非局限于 " 演 ",他还会 " 编 "、还能 " 导 "。
02 自编自导自演的功夫喜剧
1971 年,李小龙从好莱坞回港拍摄了《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两部功夫片接连爆火,不停地打破票房纪录,香港电影也从武侠片时代过渡到功夫片时代。
在那个花拳绣腿横行的年代,这两部真正的功夫片以近乎实战的武打套路革新了影视界的三观。而那句火到至今的经典台词 " 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 就是出自《精武门》。
有了这两部作品的成功经验,李小龙决心担任编剧、导演、演员三重角色,拍摄他自己的东西,他心中的國術与功夫。
于是,《猛龙过江》出现了。
《猛龙过江》是李小龙唯一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他和邹文怀共同成立协和公司,自己担任编剧、制片、导演、主演、武指、主演,拍摄心目中真正的功夫电影。
《猛龙过江》讲述的是一名香港青年受亲友之托,前往罗马的一家唐人餐馆,帮助老板对付黑社会分子威胁的故事。
影片极具中国特色,电影片名以中国书法的形式从右至左书,背景中的金龙也气势如虹。
影片中,李小龙饰演的唐龙是一个远赴海外的中国青年,开头就因不懂外语而在餐馆点了一桌子汤,让人啼笑皆非。
开始的唐龙有多 " 垮 ",后期他真正动手时就有多 " 炸 "。
在对抗来餐馆闹事的流氓时,他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那些小痞子,甚至还用自制飞镖制服了拿枪的敌人。
虽然电影中的艺术形象大多有 " 主角光环 " 的庇佑,但在面对洋人对华人的质疑时,一句 " 向他翻译,这才是中国拳 " 依然看得人热血沸腾。
《猛龙过江》不仅传递了李小龙对中国功夫的见解,更表现了他气度翩翩的武德。
黑社会分子在和唐龙交手过程中节节败退,于是请来了三位空手道高手。毫无疑问,他们都被唐龙逐个击退。
在唐龙把敌人打趴后,餐馆的伙计想上前 " 补刀 ",唐龙却大手一挥:" 不要打了,他认输就算了 "。
《猛龙过江》就是这样一部功夫片,有笑、有泪、有真本领、有武德 ......
《猛龙过江》公映时盛况空前,甚至需要出动警方控制人潮,有些剧院还被迫暂停放映。
上映后,票房再创新高,超过《唐山大兄》和《精武门》,达到了 530 万,在当年打破了东南亚几乎所有地区的票房纪录。
《猛龙过江》的成功无疑是对李小龙编导、演技的多重肯定。
而李小龙导演的不只是一部单纯的功夫片,他在影片中加入了喜剧元素,还借鉴了启斯东 " 棍棒喜剧 " 的夸张表现手法。观众们看到的主角唐龙不只是一个功夫大师,还是一个鲜活的人物,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
这部电影不仅在观众口碑中享誉盛名、获得第 11 届金马奖,也是香港电影首次 " 功夫 + 喜剧 " 的伟大尝试。
李小龙在《猛龙过江》中的成功把中国功夫传播到世界各地,而 "Kung Fu(功夫)" 这一中国词汇也就此写入英文词典。
美国人称他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武之圣者,泰国人称他武打至尊,他就是我们华人的骄傲——李小龙。
在李小龙逝世以后,不少名导大作的电影作品都在致敬李小龙,李小龙精神还在,但我们的功夫片好像逐渐走向了没落。
03 功夫片该何去何从
功夫片可以说是近年来最不景气、消亡现象最明显的一种电影类型,即使有一些挂着 " 功夫 " 的招牌,但其内核还是喜剧、仙侠,所谓的 " 功夫 " 也被 " 五毛特效 " 替代。
今年 4 月份上映的《龙马精神》致敬香港龙虎武师,意义非凡,还是由曾经那个辉煌年代的武打巨星成龙主演,这本应是一部充满情怀的片,但观众似乎并不买账。
某瓣评分 5.5,观众们也纷纷给出了不少槽点:" 感情牌 "" 剧情无聊 "" 平淡 "。
难得出一部功夫片,但出来的功夫片观众还不爱看。
打星杨紫琼的《瞬息全宇宙》虽然口碑较高,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不过其中的 " 功夫 " 只是陪衬,主要剧情还是围绕着奇幻和冒险。
有人说功夫片的没落是必然,一是那些能打的人老了,不再有那么 " 拼 " 的新人;二是曾经那个年代需要武行惩恶扬善,现在的太平盛世,大家只想躺平赚钱 ....
或许功夫片真如李小龙遗作《死亡游戏》中说的那样:" 是一段等待死亡的历程 "。
还是希望功夫片能够向死而生,能和这个时代一起进步,让《猛龙过江》中的 " 中国功夫精神 " 得以传承。
本文为洪伙团队 暴食 11 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使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致敬李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