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年薪200万,加仓中国的公司“抢人”,欢迎阅读。
量化实习生的 " 身价 " 又翻倍了!美国资产管理公司 Point72 给其 2024 年暑假实习生开出了 200 万元的年薪;而今年 6 月,另一家量化公司的类似岗位曾因年薪百万火遍金融圈。
作者 | 路春锋
编辑 | 韩忠强
运营 | 刘 珊
打一天工,就赚 8000 块是什么体验?
这种只会发生在电视剧里的剧情,在量化圈频频照进现实。最近,一家来自华尔街的资产管理公司 Point72(Point72 Asset Management),给实习生开出了年薪 24 万 -30 万美元的优厚待遇,合人民币达到了令人吃惊的 8000 元 / 天,实习地点在纽约。
不过,这家公司可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它由美国 " 对冲基金之王 " 史蒂文 · 科恩创立,而这家公司的前身在 2000 年前后,曾创出过连续 3 年收益率近 70% 的傲人战绩。当前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 300 亿美元,2022 年 Point72 位列全球对冲基金排行的第 16 位。
而创始人科恩也一直关注中国,2006 年他即在香港成立了亚洲第一家办事处。2023 年初至今,Point72 已调研国内上市公司 120 次之多,且偏好高精特新企业;此外,今年该公司还与桥水基金、索罗斯基金等一同,加仓了部分中概股和中国资产 ETF。
" 目前 Point72 对以上问题不作评论 ",在被问及是否有意进入中国内地发展量化交易时,Point72 回复「市界」道。
量化实习生 " 身价 " 翻倍
" 实习生月薪完胜了我的年薪 "。最近,网友们不断被海外量化机构的 " 天价 " 实习薪资给震惊到。
今年 6 月底,海外高频量化交易机构 SRC 在纽约和上海,以月薪 1 万美元、合日薪 4000 元人民币的 " 天价 " 招聘实习生,让一众网友直呼:" 太恐怖了,实习一天赚得比我一个月都多。"
现在,全球顶尖的资产管理公司 Point72 竟然直接开出了 " 翻倍 " 的待遇——在其 2024 年暑假的实习生招聘启事中,Point72 表示:量化研究和开发岗位的年薪为 24 万 -30 万美元,具体薪资按起止时间进行计算,实习地点在纽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薪资换算成人民币大约 174 万 -218 万元 / 年,即月薪最高 18 万元,日薪最高达到恐怖的 8181 元。
▲(图源 / 企业官网)
「市界」注意到,在香港,Point72 还开放了量化分析师实习生、量化阿尔法研究员实习生两个岗位。
其中,量化分析师实习生的申请人,须为金融、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或其他定量学科的大學生、硕士或博士生。同时,候选人须会使用 C++、Java、C#、Matlab、R、Python 或 Perl 中的一种编程语言。
这一岗位的年薪在 12 万 -18 万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 88 万 -132 万元 / 年。具体薪资将根据实习时长、工作地点、工作经验等因素浮动。这两个岗位的薪水,虽然只有前面量化研究和开发岗位的一半左右,但仍然是大部分人所难以企及的百万年薪。
如此高薪背后,是量化需要的人才本就稀缺。" 他们(量化机构)要求的人才在各方面的素质要求都很高,比如要国内外顶级名校毕业的硕士、博士,或者在国际竞赛中获过奖。" 多位熟悉量化交易的业内人士曾对「市界」解释道。
「市界」此前曾报道,该量化机构之所以开出日薪 4000 元的待遇,是因为招聘几乎只面向清华姚班、北大图灵班这种级别的候选人。
尚在象牙塔的实习生都如此,经验丰富的量化人才就更为稀缺了。" 掌握核心技能的量化金融人才,往往被多家企业争夺,导致人才流动率高,而他们原来的雇主也必须提供更高的薪资福利才能留住人才。" 国际知名金融猎头 Selby Jennings 指出。
时下,量化交易在国内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量化交易市场也正处于井喷期。在香港以 " 天价 " 薪资招贤纳士的 Point72,是否也有意进入内地市场,开展量化交易?
对此,Point72 回复「市界」:" 目前 Point72 对该问题不作评论。"
回顾国内量化交易,它崛起于海外量化机构的中国籍员工回国创业。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百亿量化私募,其创始人或主要管理团队等核心成员,几乎都有海外求学、供职的背景。
这构成了在海外量化机构面前国内量化的相对劣势,似乎也有种被降维打击的感觉。
" 说实话,海外量化机构已经干了二三十年,在策略的研发和丰富度等各个方面都比我们更好一些。" 国内某头部量化私募对「市界」表示:" 就期货市场而言,海外量化机构几乎可以叫‘掠夺式盈利’,可能接近 70% 的利润都被他们赚走了。说来也惭愧,国内量化虽然也有 CTA 策略,但这个预测周期都属于非高频,根本打不过人家,所以收益基本等于拱手让给了人家。"
不过,我们也无需妄自菲薄。目前来看,这些海外量化在华的管理规模较小、业绩也一般,表现出明显的 " 水土不服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2016-2022 年间,共登记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 38 家,管理规模 672.84 亿元。当前中国私募基金的管理总规模已经高达 20.8 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无新增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
量化私募衍盛资产在其官微的分析文章中解释道: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监管政策和体制相对复杂、个人投资者众多、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海外机构在国内市场上的运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的特点和规则与国际存在一定的差异,海外机构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和理解这些差异。
" 不可否认,在策略研发等方面,海外头部量化机构确实有着更长时间的积累。但经过过去几年境内量化基金的发展,行业整体进行了大规模的人才涌入和资源投入,借助对于国内市场的专注,已经在本土战场基本追上了巨头们的脚步。" 衍盛资产指出,在对中国市场的深度理解上,本土团队依然具有天然优势。
华尔街之狼
值得注意的是,Point72 背后的老板,正是在金融业界享有盛誉的美剧《亿万》的原型、被称为 " 对冲基金之王 " 的史蒂文 · 科恩。
▲(史蒂文 · 科恩。图源 / 企业官网)
《商业周刊》曾评选他为 " 华尔街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股票交易员 "。由他创立的 SAC 资本 ( SAC Capital,1992 年成立 ) ,也就是 Point72 的前身,曾在 1998 年 -2000 年连续 3 年创造了接近 70% 的回报率,登顶当时对冲基金的赚钱榜。
科恩的另一个关键词是 " 巴菲特的反面 " ——即与巴菲特坚持长线的价值投资不同,科恩一直是追随短线交易。
" 我不能很确切地解释它,那是对规律的认知。开始交易时,除了螢幕上的数字,我不看任何事情。我甚至不能告诉你公司是做什么的,我也不关心。我总根据自己的直觉,这完全是凭感觉的。" 科恩曾如此解释自己的投资逻辑。
不过,正如《亿万》剧情中演绎的那样,超高的收益率引来不少质疑。据媒体报道,老虎基金创始人朱利安 · 罗伯逊曾在 2004 年表示,他觉得科恩的某些交易可能 " 不恰当 "。2009 年底,其前妻帕翠莎 · 科恩也出来指控科恩,在成立 SAC 前就曾涉及内幕交易。
当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一直紧盯 SAC 不放。据媒体报道,因涉嫌 " 在 1999-2010 年间,鼓励员工进行‘大量的、无处不在的’内幕交易 ",最终在 2013 年 SAC 被检方起诉。同年 11 月,SAC 承认所有指控,并同意支付 18 亿美元的罚款达成和解。此外,SAC 也被禁止接受外部投资,停止顾问咨询业务。
2014 年 3 月,SAC 更名为 Point72,转型为家族办公室。" 科恩为解决监管问题而过渡到 Point72。作为家族办公室,Point72 专门管理科恩、他的家人以及符合条件的员工的资产。" 该公司官网写道。
随后的 2018 年 1 月 1 日,Point72" 解禁 " 归来,成为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的投资顾问公司。同年 2 月开始接受外部资本投资,并在当年筹集了 57.6 亿美元。
此后,其管理规模一路上升。该公司官网显示,截至今年 7 月 1 日,其管理规模已突破 300 亿美元,在全球有 2500 多名雇员,超过 175 个投资团队。旗下有 4 种投资策略,包括多 / 空股票投资、系统性投资、全球宏观投资和风险投资与股权增长。
回归后的 " 华尔街之狼 ",行事作风变得十分低调,但赚钱的本事一如当年。
据媒体统计,在 2022 年全球收入最高的 15 位基金经理中,科恩以个人收入 19 亿美元、主要基金 11.8% 的回报率,位列该榜单的第二位,仅次于城堡投资的创始人肯 · 格里芬(Ken Griffin),而中国投资界熟悉的桥水基金创始人瑞 · 达利欧以 9 亿美元的收入位列第 8 。
不过,华尔街之狼也有 " 踏空 " 时。2021 年 1 月底,美股游戏驿站遭到对冲基金做空,当时散户们就将矛头了指向科恩等人,并在一名叫做吉尔的人的号召下,顺利逼退了对冲基金。
随后,科恩表示 " 我现在要休息一下 ",并注销了其推特账号。" 因为他和他的家人受到威胁。" 科恩的发言人彼时解释道。
此外,科恩旗下的 Point 72 Ventures 还投资了多家加密货币公司,例如加密货币交易公司 Radkl、不可替代代币(NFT)公司 Recur 等。
科恩本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潜力十分感兴趣,因此 " 已经完全转换到了加密货币。"
据《福布斯》报道,随着数字资产的暴跌,仅至 2021 年底,美国加密货币市场就损失了近 2 万亿美金。科恩也在去年 8 月退出了加密货币交易公司 Radkl。
加仓中国
视线拉回国内,最近,Point72 频繁调研 A 股公司。
据「市界」不完全统计,仅在 9 月的前 8 日,"Point72""Point72 Hong Kong Limited" 等主体,就在国内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出现过 11 次;而年初至今,已出现 120 次之多。
「市界」注意到,最近,Point72 偏爱调研科创板和具有 " 专精特新 " 标签的通用设备制造公司,例如研究智能机器人、数控专用设备的国盛智科,设计开发激光设备、自动化设备的海目星,专注于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埃斯顿等公司。调研次数之多、类型之专注,可见 Point72 对 " 智能科技 " 的看好。
这与桥水基金不同。桥水去年只调研了 3 家国内公司,分别是主营基建业务的浙江交科、苏州银行,以及为餐饮企业提供信息系统服务的石基信息。公开可查信息显示,今年以来,桥水也只调研了石基信息。
此外,Point72 还喜欢投在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据第一季度持仓报告,在 Point72 HK 的前十大重仓股中,中概股数量最多,且大多数为互联网企业。例如,第一重仓股为阿里巴巴,持仓约百万股,市值接近 1 亿美元,持仓数较上季度增长 35%。
其次,百度、贝壳、欢聚,以及新东方紧随其后,分列持仓的第 2-5 位。此外,新建仓的还有金融科技公司富途、知乎、高途等;老的持仓还包括唯品会等。
无论是调研国内高新企业、还是 " 猛砸 " 中概股,都反映出这家量化巨头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其首席亚洲经济学家 Joy Yang(杨婕)曾表示:"Steve 对中国非常有兴趣,他在 2017 年就来到中国,进行第一手的调研。" 而香港办事处也是该公司在亚洲开设的第一个办事处,早于新加坡、东京等主要亚洲城市。目前,香港也仍是其在亚太地区最大的办事处。
实际上,不止 Point72。公开资料显示,桥水基金和金融巨鳄索罗斯旗下的索罗斯基金,均在各自的二季度持仓报告中,表达了对中概股和中国资产 ETF 的青睐。
具体来看,桥水基金耗资近 6000 万美元加仓中国大盘股 ETF,此外也加仓了 iShares 安硕中国大盘股 ETF、iShares 安硕 MSCI 中国 ETF 等。另外,拼多多、餐饮公司百胜中国、携程、蔚来等中国资产,也被桥水买入。
索罗斯基金则建仓做多阿里巴巴。此外,摩根大通、花旗、瑞银的全球顶级投行也都加仓了部分中概股。
这些全球顶尖基金公司和投行们的举动,反映了他们对美股将回调的担忧,同时,企图通过增持中国资产来平衡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