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李斌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欢迎阅读。
文 | 孟帅 编 | 深海
上个月刚刚辟谣 " 绝不会倒闭,也不可能倒闭 " 的蔚来,交出了第三季度的成绩单。从这份刚刚交出的答卷来看,蔚来仍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今年第三季度,蔚来 55432 辆的季度交付量创下了历史新高,但蔚来本季度 8% 的毛利率不及去年同期的表现,而蔚来第三季度 45.57 亿元的净亏损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增加了 10.8%。为了赢得决赛的入场券,李斌 11 月初还为蔚来做了 " 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不得不做的艰难决定 ",即减少 10% 左右的岗位。
不过,想要努力赢得决赛参与资格的蔚来,近期也迎来了诸多好消息。财报公布之际,蔚来公布了斥资 31.58 亿元买下江淮汽车第一先进制造基地和第二先进制造基地的生产设备和资产的消息。蔚来借此或将拥有独立造车的资质,而蔚来的新车主们届时也将告别蔚来汽车车尾贴有 " 江淮汽车 " 尾标的时代。
而被外界视为让蔚来负重前行的换电业务,如今也将告别单打独斗的模式。今年 11 月,蔚来先后宣布与长安汽车、吉利汽车达成换电业务合作,同时还有多家车企正在洽谈合作当中。如此一来,蔚来的 " 换电朋友圈 " 不断壮大。有分析认为,蔚来的换电业务长期面临未能盈利的窘况,此时蔚来选择放开怀抱、广交朋友,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蔚来肩上的重担,从而加快换电基建设施的推进。
01. 三季度净亏 45.57 亿元,蔚来力争参与决赛资格
蔚来刚刚交出的三季度答卷,让身为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的李斌稍稍松了一口气,但压在李斌肩上的重担仍旧不轻。
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蔚来录得营收 190.67 亿元,而去年第三季度、今年第二季度,蔚来的营收分别为 130.02 亿元、87.72 亿元。与前者相比,蔚来本季度的营收同比实现 46.6% 的增长,环比则实现 117.4% 的增长。
其中,蔚来本季度的汽车销售额达 174.09 亿元,同比实现 45.9% 的增长,环比实现 142.3% 的增长;而蔚来第三季度的其他销售额为 16.58 亿元,同比增长 55%、环比增长 4.5%。
具体来看,蔚来本季度汽车销售额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交付量的增长。本季度,蔚来共交付汽车 55432 辆。其中,包括 37585 辆高端智能电动 SUV 以及 17847 辆高端智能电动轿车。
而蔚来本季度的交付成绩,创下了其季度交付量的历史新高。蔚来本季度的交付表现,不仅较上年同期的 31607 辆实现了 75.4% 的增长,较第二季度 23520 辆的交付量也实现了 135.7% 的环比增长。
根据中汽中心零售数据,2023 年第三季度,蔚来在中国 30 万以上的纯电汽车市场中位列第一,市场份额高达 45%。不过,若将价格区间的限制条件去除,蔚来的 " 销冠 " 称号不保。作为曾经并驾齐驱的两家造车新势力,如今蔚来和理想汽车的交付量已拉开明显的差距。
今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共计交付新车 105108 辆,同比增长 296.3%,其前三季度的累计交付量则达到 244225 辆。仅第三季度,理想汽车的交付量便接近蔚来的两倍。而蔚来前三季度 109993 辆的累计交付量,则仅为理想汽车交付量的 45%。
交付量被昔日伙伴甩开较大差距的同时,蔚来本季度的毛利、毛利率表现环比均出现好转的迹象。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蔚来的毛利达 15.23 亿元,环比飙升 1650.9%,但同比下降 12.2%。本季度蔚来的毛利率为 8%,尽管与上一季度 1% 的毛利率相比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与去年同期 13.3% 的毛利率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同样的情况,也体现在蔚来的汽车毛利率指标之上。得益于平均售价的提高,整车成本的持续降低和规模效应,蔚来第三季度的汽车毛利率为 11%,尽管与上一季度 6.2% 的汽车毛利率相比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仍不及去年同期 16.4% 的汽车毛利率。
对此,蔚来在财报中解释称,汽车毛利率较 2022 年第三季度有所下降,主要由于产品组合变动,部份被电池部門成本的下降所抵销;汽车毛利率较 2023 年第二季度有所提升,主要由于产品组合变动以及促销减少。
第三季度,蔚来的净亏损为 45.57 亿元,虽然环比收窄了 24.8%,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增加了 10.8%。若将时间范围进一步放大,今年前三季度,蔚来的累计净亏损达到 153.52 亿元,与去年同期 86.51 亿元的累计净亏损相比扩大 77.46%。
常年巨额的亏损之下,蔚来不得不想办法开源节流。早在 11 月初,身为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的李斌就已通过全员信表态,未来两年会是汽车行业变革期竞争最激烈的阶段,外部环境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但蔚来的综合表现离预期目标仍有差距。要想赢得参与决赛的资格,蔚来必须进一步提高执行效率,并确保关键业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
为此,公司根据以下原则确定了业务的优先级,并制定了组织与业务优化的具体计划:确保核心关键技术的长期投入,保持技术与产品的领先优势;确保销售与服务能力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确保 3 个品牌 9 款核心产品的如期上市;组织提效,合并重复建设的部门与岗位,变革低效的内部工作流程与分工,取消低效岗位;资源提效,推迟和削减 3 年内不能提升公司财务表现的项目投入。
受上述计划的影响,蔚来将减少 10% 左右的岗位,具体调整会在 11 月完成,李斌坦言," 很抱歉这次调整会影响到一些同事,也请理解这是公司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不得不做的艰难决定 "。按照蔚来去年底 2.68 万名的员工规模来计算,此次可能有近 2700 名蔚来员工收到离职通知。
而在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李斌透露," 我们梳理和调整了公司的关键目标、优先事项和行动计划,专注于高效执行和体系能力提升,来确保关键技术持续投入、销售能力足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展望今年的最后一个季度,蔚来给出了 4.7 万辆至 4.9 万辆的交付指引,同比增长 17.3% 至 22.3%;同时预期总营收为 160.79 亿元至 167.01 亿元,同比增长约 0.1% 至 4%。蔚来方面还表示,受益于零部件成本、锂价下降以及效率的提升,预期第四季度整车毛利率将达到 15% 至 18%。
02. 终于拿到生产资质
就在三季报发布之际,蔚来还向外界公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即公司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收购某些生产设备和资产签订了确定性協定。
据悉,江淮是中国一家主要的国有汽车制造商,目前与蔚来共同制造蔚来所有的现有车型。根据这些确定性協定,蔚来将从江淮收购第一先进制造基地和第二先进制造基地的生产设备和资产,而蔚来为此需要支付的代价约为人民币 31.6 亿元(不含税总价)。
另据江淮汽车发布的公告显示,12 月 5 日,公司接到安徽省产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项目《竞价结果通知单》,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成为资产一包、资产三包受让方。
其中,资产一包的交易价格为 16.66 亿元,资产三包的交易价格为 14.92 亿元。本次交易将采取一次性付款方式,在交易合同生效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由受让方支付交易款。
据江淮汽车介绍,一包涉及乘用车公司三工厂存货、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采用成本法评估,资产净值 15.61 亿元,评估价值 16.38 亿元,增值额 7611.37 万元,增值率为 4.87%;三包涉及乘用车公司新桥工厂构筑物和设备。采用成本法评估,资产净值 14.67 亿元,评估价值 14.68 亿元,增值额 70.31 万元,增值率为 0.05%。
天眼查显示,作为这笔交易受让方的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0 年 8 月,注册资本达 60 亿元,法定代表人为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由蔚来控股有限公司 100% 全资控股。
而早在 10 月 20 日的蔚来制造日上,秦力洪就曾明确表示,江淮汽车此前发布的资产转让公告中涉及的资产确为江淮和蔚来合作的工厂相关设备和资产。彼时,秦力洪还称," 这个转让,对江淮和蔚来两个公司的正常市场经营都不会有任何影响。其他更多的信息我们还不便透露,等到方便和大家说的时候,我们会跟大家沟通。"
等到 12 月 4 日,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的名字便现身其中。同日,包括沈斐、黄鑫在内的多位蔚来高管纷纷表示,今日将见证历史、微博暂时停更。
由于 " 车辆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 是工信部建立的汽车生产企业信用数据库,它的其中一个作用便是公开车辆生产企业和获得正式公告的车型,因此在该网站查询到的企业均为有生产资质的企业。一时间," 蔚来汽车获得生产资质 " 的话题引发大量关注。
雷达财经了解到,蔚来与江淮汽车的缘分可以追溯至 2016 年。那一年,蔚来和江淮签订了代工協定。2017 年,江淮汽车开始为蔚来第一款车型 ES8 提供代工服务。2017 年下半年,江淮汽车为蔚来打造的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正式投用,设有冲压、车身、涂装以及总装四大工艺车间。
2021 年 3 月,江淮汽车与蔚来合资成立了江来制造,该公司旨在加深双方在制造与服务管理、供应链等方面的合作。2021 年 5 月,蔚来与江淮汽车以及江来制造续签了联合制造生产協定,从 2021 年 5 月至 2024 年 5 月,江淮汽车将继续制造 ES8、ES6、EC6 等蔚来车型。
在此期间,双方曾一直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蔚来旗下的车型都由江淮代工生产。伴随着蔚来的销量一步步增长,江淮也因此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年末期间,仅是靠着帮蔚来代工,江淮就有超过 12 亿元的代工相关费用入账。
去年 12 月,江淮汽车还曾发布公告称,拟花费 17.04 亿元,收购蔚来汽车(安徽)有限公司持有的在建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相关项目在内的一系列资产。江淮汽车表示,这次交易有利于其继续深化与蔚来汽车的战略合作。
在汽车行业分析师、招银国际研究部经理白毅阳看来,江淮汽车此举可能是为了加深双方捆绑、稳固与蔚来的代工关系,所以选择用真金白银释放诚意,主动伸出新 " 橄榄枝 "。不过,时间转眼来到当下,随着蔚来此番收购江淮工厂相关资产,蔚来汽车张贴 " 江淮汽车 " 尾标或将成为历史。
在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李斌对于蔚来收购江淮工厂资产获取独立生产资质的动机进行了回应," 从制造角度,如果我们完全由自己独立制造,制造成本会下降 10%"。
事实上,在获得独立造车资质这件事上,蔚来落后于多位造车新势力玩家。早在 2018 年,理想汽车就通过花费 6.5 亿元收购力帆汽车从而获得造车资质;而小鹏汽车则在 2020 年通过收购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获得生产资质;即便是晚于蔚小理登陆资本市场的零跑汽车,也在 2021 年通过成功收购福建新福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顺利取得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
有分析人士认为,汽车厂商早期采用代工模式,可以节省一大笔自建工厂的费用,从而降低公司的资产运营压力,更快地将汽车产品推向市场,但代工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对于蔚来而言,获得汽车生产资质仍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一方面,蔚来自己造车后,能在供应链的协调、供货周期以及生产控制方面拥有更大的决定权,还可以节省掉额外且金额庞大的代工费支出。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年末期间,江淮给蔚来的代工产量约为 7.5 万台,代工相关费用超过 12 亿元,粗略计算代工费约为 1.6 万元 / 辆。若按照 1.6 万元 / 辆的代工单价计算,仅今年第三季度交付的 55432 辆汽车,就可以为蔚来省下 8.87 亿元的代工费。
另一方面,不再在蔚来汽车的车尾张贴 " 江淮汽车 " 尾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蔚来车主对于品牌的认可度。此外,蔚来获得汽车生产资质,也能帮助其在资本面前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不过,前述人士也表示,与不少同行相比,获得汽车生产资质并不代表着蔚来借此拥有了领先诸多对手的明显的竞争优势。获得汽车生产资质,更像是蔚来补齐了自己的一块短板,迈过了一道迟早需要迈过的难关。
03." 换电朋友圈 " 不断扩容
除了前述提到的这些动作,蔚来长期以来大力主张的换电业务也传出不少消息。
雷达财经从蔚来官网了解到,NIO Power 是蔚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加电解决方案,拥有广泛布局的充换电设施网络,依托蔚来云技术,搭建了 " 可充可换可更新 " 的能源服务体系,为车主提供全场景化的加电服务。截至 12 月 6 日,蔚来充电站的数量达到 3485 座,蔚来换电站的数量达到 2200 座,蔚来第三方充电桩的数量达 928127 个。
11 月 21 日,蔚来宣布与长安汽车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協定,双方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展开合作。根据協定,双方将联合推动建立换电电池标准,在统一的电池包标准基础上,联合研发可换电车型。
据李斌透露,从充换电业务开始的第一天,蔚来就决定向全行业开放。与互联网云服务基础设施一样,蔚来换电网络和蔚来能源云也是走了一条基建先行、内部闭环、全场景验证、对外开放的道路。而李斌在内部讲话中还曾透露,除了长安汽车外,还有 4 至 5 家厂商正在进行合作洽谈。
与长安汽车 " 交个朋友 " 的几天之后,蔚来在换电业务方面结交的新朋友也揭开了神秘面纱。11 月 29 日,蔚来与吉利控股在杭州签署换电战略合作協定,双方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網域展开全面合作。
根据協定内容,双方将通过 " 共投、共建、共享、共运营 " 模式,携手打造 " 私家车 " 和 " 营运车 " 两大换电标准体系,加速推动车端、站端、电池端、运营端连通协同,扩大换电网络规模,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完善的服务。
除此之外,双方还将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换电运营管理体系,合作研发适配双方换电体系的换电乘用车。此次合作符合国家新基建、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将加速换电技术标准化、换电网络规模化的进程,助力汽车行业低碳转型。
相继与长安、吉利牵手后,有媒体报道称,蔚来换电业务的下一个潜在合作伙伴或为曾与蔚来有过多年代工合作的江淮汽车。对于江淮将加入蔚来 " 换电朋友圈 " 的消息,蔚来汽车方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换电业务)对所有车企都是开放的。目前没有(江淮入局)的相关信息。"
在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看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本身成本就高,且换电站需要储备大量不同型号的电池,这就导致换电站全国铺设的成本很高。
在今年举办的上海车展上,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曾提到,蔚来的换电站放满电池后单站成本大概 300 多万元。中邮证券一份研报也曾对蔚来换电站投资成本作出分析,其中提及以其二代站为例,设备投资约 150 万元,电池投资高达 100 万元(13 块 75kwh 或 100kwh 电池),电力成本(假设每日服务 30 次)、租金成本与人力成本合计达到 100 万元,上述总成本约为 350 万元(一代站成本约为 346 万元)。
张翔进一步指出,目前行业内布局换电业务的企业不多,蔚来的换电业务长期处于未盈利的状态,而换电站在全国铺设又需要有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因此蔚来需要对外开放合作,需要有这样的联盟,不能再单打独斗。
对于车企而言,随着蔚来的换电业务与更多的伙伴达成合作,越来越多的车企可以享受到蔚来已初具规模的换电补能服务,有助于构筑合作共赢的局面;对于用户而言,蔚来 " 换电朋友圈 " 的壮大,也可以帮助消费者节约购置成本、使用成本,提高补能效率。
在第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蔚来方面透露," 我们将把大众市场品牌的电池包、换电站开放给合伙伙伴,目前充电桩业务基本已经盈亏平衡,也有投资者对 NIO Power 独立融资感兴趣,不排除 NIO Power 独立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李斌在财报电话会上还透露,蔚来将在 12 月 23 日举办的 NIO Day 上发布一款全新旗舰车型。此前业内有消息称,该车或命名为 et9,定位将在百万级别。
不过,交银证券研报认为,其预期这款新车对蔚来销量的增量很可能十分有限。目前蔚来的销售车型已经包括轿车、SUV 等 8 款,已有十分全面的覆盖。交银证券研报认为,明年交付量不确定性较大,除子品牌 " 阿尔卑斯 " 外,明年蔚来主要集中在改款上," 阿尔卑斯 " 首款车型将于明年下半年发布,意味明年销量增长受限。
同时,交银证券研报还指出,最近蔚来公布的与长安和吉利关于换电站的合作,对蔚来自身的销量增长影响有限,但换电站使用率上升可能影响用户换电体验。
频频开展各种动作的蔚来,接下来能否上演绝地反击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