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太突然,千亿房企官宣违约!无法付息,欢迎阅读。
作者 | 吴霜 , 唐曜华 , 边万莉
编辑 | 方海平 , 周鹏峰 , 江佩佩
2023 年末,继阳光城、建业地产之后,又一家昔日千亿房企正式宣布境外美元票据出现违约!
总部位于上海、在港股上市的宝龙地产(HK01238),最新公告超 1500 万美元利息无法支付。
福建经济广播视频截图
2023 年,房地产行业度过了艰难的一年,在资金端,整体依旧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在销售端更是屡屡受挫。
值得注意的是,11 月至今,有关房企融资的利好政策频传。从" 三个不低于 ",到 "50 家房企白名单 ",再到最近密集的银行、房企座谈会、金融支持民营房企举措加速落地,六大行等多家银行加快推进已批复民营企业贷款落地等……但从目前来看,政策的传导依旧需要时间。
昔日千亿地产巨头又宣布违约
1 亿利息无法支付了
据公告,宝龙地产 2025 年 4 月到期的1591.62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14 亿元)票据利息应付日期在今年 10 月 30 日,宽限期为 30 天。但截至 11 月 29 日,宝龙地产仍然无法支付,构成实质违约。
" 公司已竭尽全力,但预计流动现金及银行存款仍无法履行当前及日后债务所需 ",宝龙地产在公告中表示。
民营房企融资再失利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无法支付利息并不是宝龙地产首次违约。
据上市公司公告,去年 7 月,宝龙地产曾就 7 月及 11 月到期的两笔美元票据进行交换要约。最后达成了 1.79 亿美元和 2.63 亿美元票据交换。
2022 年 7 月公告截图
宝龙地产表示,将始终坚持稳健经营,坚守 " 保交付 " 底线,将 " 品质交付 " 作为目标,履行承诺保障各地项目全力交付。截至公告公布日,集团仍继续保持正常的业务营运。
总负债超 1600 亿
据财报披露,今年上半年,宝龙地产录得总收入约 122.99 亿元,同比下降约 27.2%;公司拥有人应占核心盈利约 12.8 亿元,同比下降约 24.3%;实现合约销售额约 176.10 亿元,合约销售面积约 113.55 万平方米。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宝龙地产的总负债达 1636 亿元,短期借贷及长期借贷当期到期部分金额约 130.8 亿元,而现金及等价物为 89.47 亿元,存在数 10 亿元资金缺口。
销售规模持续降速
2022 年,宝龙地产就开始降速。销售额方面,2022 年,宝龙地产实现合约销售总额约 409.50 亿元,同比下降 59.55%;实现合约销售总面积 272.42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57.50%。
2022 年度,宝龙地产收入约 313.78 亿元,较 2021 年同期下降约 21.4%;公司拥有人应占核心盈利约为 24.51 亿元,较 2021 年同期下降约 34.9%。
股价跌超 90%
截至 12 月 9 日收盘,宝龙地产股价报收 0.64 港元,总市值只剩 26 亿港元,股价较 2021 年高点已跌超 90%。
宝龙地产最新财报截图
上半年净利润近 0.94 亿元,同比下降 86.5%
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 12 月 6 日分析指出,宝龙地产作为民营房企,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销售额持续减少,回笼资金受限是造成债务违约的主要原因。另外,民营企业的实际融资环境未及时得到改善也是原因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宝龙集团 1990 年成立于澳门,旗下业务包括房地产、商业、酒店、文化艺术等,创始人许健康为福建晋江人。宝龙地产(HK01238)2009 年在香港上市,是福建省厦门市第一家发行 H 股的房地产企业。2010 年,宝龙地产将总部从福建厦门搬迁到上海。
宝龙地产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等区網域开发近 300 个项目,浙江更是布局版图的重中之重。
图源 / 宝龙地产 2023 年半年报截图
据克而瑞统计,2021 年,公司的合同销售额达到 1012 亿元,正式跨入千亿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列,排名百强房企第 43 位。
房企融资利好来了!六大行集体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市场已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11 月至今,有关房企融资的利好政策频传。从" 三个不低于 ",到 "50 家房企白名单 ",再到最近密集的银行、房企座谈会,但从目前来看,政策的传导依旧需要时间。
金融支持民营房企举措加速落地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商业银行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的举措正在加速落地,近两周主要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投放超 140 亿。
从 11 月底开始,已经有农行、建行、交行、工行、中行、邮政共六家国有银行,以及浙商银行、广发银行两家股份制银行相继与房企展开座谈,加强合作,尤其是在信贷方面。另有多家银行正加快推进已批复民营企业贷款落地。
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
值得关注的是,"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 是监管部门反复强调的重点。
12 月 4 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为保障性住房等 " 三大工程 " 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10 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 " 三大工程 " 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破局点仍在销售端
一位城商行负责人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重点支持优质住宅、保障房等房企贷款。对于类似 " 三个不低于 " 的政策,目前没有相关的细化要求,实际上也有些难以实现。
另一位城商行高管也认为,目前房地产的回暖的破局点不在融资端,而在销售端,还有居民的信心。
至于传闻 " 为白名单房企发放无抵押流贷 ",多位银行人士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尚未见到白名单。但上述中小行高管认为,目前不少开发商存在流动资金缺口,光靠开发贷尚不能解决融资难题,但是向开发商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仍属于监管红线,在当前环境下这个问题还很难解决。
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复苏寄希望于销售的回暖,上述分析师认为,从目前政策的力度来看,还是希望以稳为主,不希望销售过度 " 起飞 ",政府还有足够的政策工具箱,不会一下子亮出底牌。
部分资料来自:上市公司公告、每日经济新闻
SFC
本期编辑 江佩佩 实习生 宋佳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