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资治通鉴: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劝你离他远一点,省得恨上你!心眼小的人,格局往往不大,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往往比较狭隘,最好离远点!,欢迎阅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李子霄 Author 李子霄
臣光曰: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资治通鉴 · 秦纪二》
这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评价,评价的是谁呢?燕国的太子丹。
这个名字,可能我们很多人比较陌生,太子丹干了什么事呢?
太子丹策划了刺杀嬴政的行动,他就是刺杀嬴政的背后主谋,荆轲只是前边负责行动的人。
荆轲刺秦王,我们很多人都知道,都觉得荆轲是一种大义的行为。
当然,对荆轲来说,荆轲确实也配得上这样的称赞,但是,这背后的主谋太子丹,却并不值得称道。
太子丹为什么要派荆轲刺杀秦王嬴政呢?
真的是为了天下吗?那当然不是!
太子丹跟嬴政早年都在赵国待过一段时间,太子丹当年在赵国是质子,跟嬴政的关系不错。
而嬴政后来当上了秦王,太子丹又跑到秦国做质子,本来太子丹觉得自己跟嬴政关系好,嬴政会厚待他,但是嬴政却翻脸不认人,并没有厚待老朋友太子丹。
太子丹觉得自己受到了无视,老朋友发达了却忘了自己。
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
所以,太子逃离了秦国,由此对嬴政心生怨恨,就有了刺杀嬴政的心思。
接下来,更是策划行动,招募勇士,去完成这一刺杀行动。
于是,就有了荆轲刺秦王嬴政这段故事。
这就是司马光所说的太子丹不能忍受一时的愤怒,而去冒犯虎狼之秦,缺少考虑和深远的智谋,就这么挑起了事端,也加速了燕国的灭亡,让供奉燕国始祖召公的庙宇香火被迫中断,这其就是一种非常大的罪过。
但是,历史上很多评论家还说太子丹很贤能,这岂不是太过分了吗?
其实,这完全就是太子丹不通人情世故,自我精神内耗导致的问题。
嬴政不厚待他,并没有把他当老朋友看待。嬴政有错吗?
没有什么错,嬴政的目标、秦国的目标是一统天下,跟太子丹走得太近了,将来不好下手。
而且嬴政不念旧情,这只是以太子丹的朋友来说,但是从秦王的角度来说,嬴政做错了吗?并没有做错什么。
相反,太子丹小肚鸡肠,不通人情世故,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反而记恨在心,甚至派出刺客,用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来报复嬴政,可以说就像一个被抛弃的怨妇,恨不得天上下来几百道雷,把渣男给劈成渣渣!
说白了,太子丹最大的问题就是精神内耗,钻了牛角尖。
反过来看,别人不把你当朋友了,你转身离去、释怀、忘记,把过去的友情当作一段美好的回忆,这就够了,大家老死不相往来。何必苦苦相逼呢?
但是,偏偏太子丹非要出了这口气,不然念头不通达。
太子丹的问题在于不懂得向现实妥协,不能忍下这口气,结果给自己找麻烦,也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在保持自己原则的情况下,对现实学会妥协,保存自己的心力。
看透人情冷暖,看透人情世故,你或许心里会舒服很多,也会因此释然。
这也是一种处世之道,这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很多事,如果你学不会,如果你不懂得释然,只会精神内耗,让自己难过,让自己痛苦。
你觉得是这样吗?
这是专栏第 36 节,观看更多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分享庙堂之上千年回响的九鼎之声。为君之道,牧民之术,治国之策,成事之法,尽在其中。
读史学谋略,有位又有为。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谋略智慧。
--- 推荐订阅 ---
2、《资治通鉴》视频讲解,省去阅读时间,点击下方链接↓↓↓
3、我的新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让《资治通鉴》读以致用,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