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太平洋坦克战(25):塔拉瓦1943——M4谢尔曼的中太平洋首秀(上),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燃烧的岛群 ,作者群主飞龙
本文是 " 燃烧的岛群 " 第 1163 篇原创文章,作者群主飞龙。
全文共 6187 字,配图 28 幅,阅读需要 18 分钟,2024 年 1 月 25 日首发。
本文收录在 " 坦克战史 " 专辑里,欢迎延伸阅读。
接上期(第 1159 篇)
图 1. 画作:海岛丛林中的恶战,前景的盟军士兵头戴钢盔,手持汤姆逊冲锋枪,左上臂佩戴下士军衔臂章,可能是班长一类的兵头将尾,仰卧在下士官脚下的显然是一名日军,头部有一挺九六式(或九九式)轻机枪。在丛林的背景中有一辆 M3/M5 轻型坦克,正在杀伤面前的一名冲锋的日军,画作的左侧有一辆侧翻的卡车,有意思的是看不到车的后方是车轮还是履带
图 2. 海岛作战中的轻型坦克,前景的士兵仍然佩戴一战风格的托米盔,后方坦克上的士兵似乎佩戴澳军风格的牛仔帽。实际上早在陆战 1 师登陆时,其坦克营的主要装备还是更时的 M2A4 轻型坦克
图 3. 1942 年 8 月 20 日,陆战 1 师坦克连 2 排的一辆 M2A4 轻型坦克正在扫荡日军一木清直先遣队藏身的椰林,坦克用火炮和机枪反复扫射,用履带碾压日兵,以至于最终履带上满是血肉模糊
图 4. 这张照片拍摄于 1942 年 6 月拍摄于缅甸仁安羌油田附近,中国远征军的 5 名士兵搭乘英军第 7 装甲旅的 " 斯图亚特 " 轻型坦克赶赴前线
图 5. 画作:1941 年 12 月,日军战车第 7 联队第 2 中队的两辆九五轻战(竹叶状的队徽)在菲律宾吕宋岛摧毁了一辆美军坦克营的 M3 轻型坦克,在战车前方有一些竹签状的路障
图 6. 这张照片大约拍摄于 1942 年 1 月,日军战车第 7 联队在击溃当面的美菲军独立坦克营后,缴获了一些 M3,照片中有 4 名日军和 2 名平民打扮的人员正在观察美坦克的内部,注意车身侧面写着 " 熊谷部队 " 的字样,代表这个玩意已经是该部队的战利品。菲律宾战役结束后,部分 M3 被编入当地的留守部队,并曾在 1945 年出现在土格加劳一带前线
1941 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无论是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军独立坦克营,还是防御缅甸的英军装甲旅,甚至是支援陆战队防御瓜岛的海军陆战队第 1 师坦克营,其装备都是战前刚刚发展成熟并开启批量生产的 M3" 斯图亚特 " 轻型坦克。这种坦克虽然相较于日军的主力装备——九五轻战和九七中战仍有一定优势,但是优势差距还不算太大,日军通过调整战术并灵活使用手头的武器,仍然可以摧毁盟军的轻型坦克。而且,自诺门坎战役以来,日军紧急研发了装备 47 毫米战车炮的九七式中战车改,并在吕宋岛上拿缴获的 M3 进行了射击测试,结果证明能够有效击穿,这让日本人误以为自己的坦克还能一战。
然而,从 1943 年底开始,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陆续换装 M4" 谢尔曼 " 中型坦克和 M3" 格兰特 " 中型坦克,这些安装了 75 毫米坦克炮的武器让太平洋战场双方的陆战技术兵器拉开显著的差距。在开始导入具体的战斗前,有必要回顾一下这两款中型坦克的开发历程。
M4" 谢尔曼 " 的原型是 1941 年 4 月开始研发的 T6 中型坦克,在 T6 之前,美军对已经量产的 M3" 格兰特 / 李 " 中型坦克并不满意,因此 T6 在设计中参考了很多已经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考虑到大口径主炮的重要性,T6 选择了 M2 型 75 毫米火炮,但也有换用双联装 37 毫米炮、105 毫米榴弹炮或英制六磅 57 毫米反坦克炮的计划。
图 7. 正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测试中的 M3" 格兰特 / 李 " 中型坦克原型车,为了容纳 75 毫米火炮而在车体右侧设计了一处怪异的炮架,车身也是铆接结构,这也是 1930 年代世界各国坦克的通常做法
图 8. M4 的原型—— T6 中型坦克,可以看到他使用了与 M3 中型坦克几乎一样的六组小型负重轮的设计
很快,T6 中型坦克演化出了最早的两个谢尔曼型号—— M4 型和 M4A1 型。M4 型采用的是焊接车体,看上去就像一个棱角分明的大铁箱子。M4A1 采用的是铸造车体,看上去比较圆乎。值得一提的是,M4A1 型比 M4 型生产得更早,而且最初的一批 M4A1 是从 M3 中型坦克转产过来的,M3 和早期型号的 M4 之间有不少能通用的零件。
生产型的 M4A1 型坦克与 T6 坦克最直观的区别在炮上,T6 的短管 M2 型 75 毫米炮有着炮口配重物,且原本打算在炮塔上再安装一个小型机枪塔,类似 M3 中型坦克的操作。M4A1 型则删除了很多 T6 的不实用设计,包括会成为防御弱点的车体侧面舱门。M4A1 和 M4 的正式生产型换用了长管 M3 型 75 毫米炮,反坦克能力显著提高。最终,M4 型一共生产了 7000 多辆,而 M4A1 生产了将近 10000 辆。
图 9. 采用焊接车体的 M4 早期型,车体正面与侧面钢板的衔接处棱角分明
图 10. 采用铸造车体的 M4A1 型,显然跟焊接车体相比表面更加平滑
图 11. 圆乎乎的车首装甲后边有一条巨大的焊缝就是混合车体的特征,这辆 M4 显然经历了残酷的装甲抗弹性测试,侧面装甲板上有许多处弹着点的痕迹
然而,M4 型和 M4A1 型还都不是很让美国军方满意—— M4 的焊接车体又高又大防护能力也差,圆弧形的 M4A1 虽然防护性能好一些,但整体铸造生产起来很麻烦。后来,底特律兵工厂突发奇想设计出了混合车体 M4 ——车体大部分仍采用焊接结构,但在车首焊上铸造而成的弧形前装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防护性与生产性的有机结合问题,堪称美国坦克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亮点。
虽然 M4 和 M4A1 的生产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始了,但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其采用的大陆公司 R975 汽油发动机不够用了,美国军械局不得不挑选了几款新发动机用于生产坦克,M4A2、M4A3 和 M4A4 也就应运而生。
M4A2 坦克沿用了 M4 型的焊接车体,换用了通用公司的 6046 型柴油发动机。虽然 M4 系列有很多采用焊接车体的型号,但 M4A2 的技术水平是最高的,其传动系统大体移植自 M3A3 型中型坦克,因此与其他 M4 型号也有着不少区别。基本上大多数 M4A2 的零件都没法和其他 M4 通用。M4A2 一共生产了 11000 多辆。
图 12. M4A2,与 M4 的外形差不太多
图 13. M4A3,与前边几个焊接型相比有些肉眼能看出来的细微差别
图 14. M4A4 型的 " 屁股 " 看起来比其他几个都大,因为这个改型安装的克莱斯勒 A57 汽油发动机体积较大
M4A3 坦克采用福特 GAA V8 汽油发动机,出力 450 马力,比其他几款发动机那 300 多马力高出了不少,因此 M4A3 也就成了 M4 系列中衍生出最多子型号的母体,著名的 " 大家伙 "M4A3E2 就是依靠 GAA 发动机那强悍的动力驱动的。M4A3 共生产了 12500 多辆,是 M4 系列几个型号中产量最多的。
M4A4 型坦克采用的是克莱斯勒 A57 汽油发动机。与前边几个型号不同的是,M4A4 基本上没怎么装备美军自己,绝大多数都援助给了其他盟军国家。中国在二战前后接收的谢尔曼坦克基本都是 M4A4 型。装备该型最多的是英国,其在 M4A4 上进行了相当多的改进,使之成为性能最好的谢尔曼坦克型号之一。M4A4 一共生产了 7499 辆。由于克莱斯勒汽油机的体积很大,M4A4 也成为了体积最大的 M4 基本型号,因此很多换用动力系统或悬挂系等新设备的试验车都是改装自 M4A4。
图 15. 加拿大的公羊 2 中型坦克,被美国命名为 M4A5
除了上面这些大规模生产并装备部队的型号之外,谢尔曼坦克还衍生出大量试验型号,比如采用了怀特 D200A 星形柴油发动机的 M4E1 及其正式生产型 M4A6。另外,加拿大生产的 Mk.2 中型坦克也被美国军方定名为 M4A5 型。谢尔曼坦克能衍生出枝繁叶茂的科技树,与各有优缺的几个基本型号关系巨大。
1943 年 11 月,在美军进攻中太平洋的马金环礁和塔拉瓦环礁的战斗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动用了 M4A2 型中型坦克,给日本守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中太平洋的反攻包括一系列海岛的登陆作战,这些岛屿上的守军都是日本海军人员。按照日本陆海军的分工,只有在马里亚纳群岛以内的 " 绝对国防圈 " 内才由陆军师团级的部队来驻防,在这条线以东只有特别重要的特鲁克环礁有师团级别的陆军部队,其他大量的岛屿只能靠海军的海兵队来防御。
对于疯狂扩张后的日本帝国来说,遥远的吉尔伯特群岛是其势力所达的最大范围,1941 年 12 月 10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两天后,日本海军第 4 舰队下属横须贺第 6 特别陆战队一部就登上了吉尔伯特群岛北端最大的马金环礁和塔拉瓦环礁,轻松驱赶了当地的英国官员,宣布占领此地。
图 16. 日本势力的最大范围,太平洋上自西向东依次是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位于吉尔伯特群岛南端的马金环礁又是前线中的前线,自然而成就成了美军拿来练手岛屿登陆战的首选
图 17. 吉尔伯特群岛由大量的珊瑚岛环礁组成,北面的马金环礁和塔拉瓦环礁比较适合人员驻防,也建有机场
图 18. 塔拉瓦环礁的礁盘,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南部的贝蒂欧岛(Betio),也因此在这里爆发最激烈的战斗
图 19. 1943 年 11 月 30 日的贝蒂欧登陆战,美陆战 2 师、陆战 3 师同时从潟湖内部发起冲击,由于岛屿实在太小,而且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没有那么多人类同时出现在这座岛上,堪称 " 人肉磨盘 "
图 20. 1943 年 12 月 4 日拍摄的贝蒂欧岛西侧视角(美军称为绿滩),可以看到在这个形似烟斗的岛屿上主要场地用作一座海军机场,美军登陆是从右侧的潟湖方向发起,这里的风浪轻微,绿滩的海滩上还标注出日军雷达站、海水中的两辆 LVT 残骸的位置
1942 年 8 月 17 日凌晨 2 时,美军以两艘潜艇 " 鹦鹉螺 " 号和 " 魟鱼 " 号搭载 211 名美军海军陆战队员登陆马金环礁的主岛布塔里塔里,这 211 人就是两个连的兵力,由埃文斯 · 卡尔森中校指挥,岛上守军只有海军第 51 警备队下属马金派遣队的 90 人,其中布塔里塔里岛上仅有金光久三郎兵曹长率领的 42 人。经过晚上的夜战,金光向特鲁克发出诀别电报:"9 时 5 分,全员从容战死。" 美军实际上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但到了 17 日中午,美军发现了天空中的日军飞机,当晚 19 时 30 分,开始乘橡皮艇返回潜艇,但由于风浪较大,多条橡皮艇被打翻。次日清晨,实施了第二次橡皮艇撤退,途中遭日机空袭不顺。18 日下午至晚上,第三批撤退的美军终于回到潜艇上,但还是留下了 19 具遗体和 9 名俘虏。反攻的日军在 10 月 16 日将这 9 名美陆战队员的俘虏斩首,首犯日海军第 6 根据地队指挥官阿部孝壮因此在战后于关岛被处以绞刑。美军在战后曾多方寻找被处决的 9 名队员的遗体,遗憾至今未果。
图 21. 美国根据卡尔森突击队袭击马金环礁这一事件拍摄的电影 "Gung-Ho!" 剧照,这里出现了陆战队员和日本兵的肉搏剧照
关于日军处决盟军士兵有一张著名的照片广为流传,这张照片中不幸被斩首的是澳大利亚特种部队的伦纳德 · 西弗利特(Sergeant Leonard Siffleet,1916.1.14-1943)中士。他于 1943 年 5 月 5 日被提升为中士后不久派往新几内亚北部执行情报侦查工作,但在日军敌后行动时被当地土著发现并出卖,土著将西弗里特和两名土著侦察员包围并抓捕后送交当地的日本驻军。最终根据日本第 22 特别根据地司令官镰田道章中将的命令,3 名俘虏被进行公开处决。
1943 年 10 月 24 日,西弗里特中士和列兵帕蒂瓦尔(Pattiwahl)、列兵雷哈林(Reharin)被带到艾塔佩(Aitap)的海滩上,在一群日本士兵和土著的围观下,由日本海军军官安野周夫(Yasuno Chikao)执行了斩首,并被随军记者拍摄下来。盟军于 1947 年 10 月 18 日对下达命令的镰田道章执行了绞刑,但是实施斩首的刽子手安野仅被判处 10 年徒刑,遣返日本后没有了音信。
图 22. 澳大利亚特种部队的伦纳德 · 西弗利特中士
图 23. 伦纳德 · 西弗利特中士和他的两名土著战友被日本兵带往艾塔佩的海滩杀害,为避免遭到反抗,三人都被蒙上眼睛
图 24. 最著名的一张斩杀白人战俘的照片,这张照片是我能找到的最清晰的版本,周围围观的日本兵和土著的脸清晰可见,持刀的刽子手安野周夫带着眼镜,可怜的伦纳德 · 西弗利特跪在沙滩上,他的手被一根绳子捆绑在身体两侧
图 25. 伦纳德 · 西弗利特被斩杀前的一刻,旁边的军官显然不是最终的执行人安野周夫
图 26. 伦纳德 · 西弗利特的土著战友被斩杀的一刻,刽子手似乎是更换了另外一个大胡子的军官
图 27. 伦纳德 · 西弗利特中士被斩杀地点的纪念碑,使用了安野周夫挥刀一刻的照片,纪念碑上记录了行刑时间 1943 年 10 月 24 日,巧合的是,进攻马金环礁失利被俘的 9 名美国海军陆战队是在一周前的 10 月 16 日被同样斩首杀害
经历了前期的小规模试探性进攻和在所罗门群岛的跳岛反攻后,美国海军力主在中太平洋实施两栖登陆,一来可以在日军中太防线上踹开一个大洞,同时也可以锻炼刚刚建造和完成训练的新航空母舰特混舰队。
马后炮的说,此时的美特混舰队实力虽然已经超过联合舰队,但差距并没有后来的 1944-1945 年那么大,但因为联合舰队在所罗门群岛航空战中损失了太多的熟练飞行员,加上以偏向保守的古野峰一担任指挥官,他选择不在这个偏远的岛群上投入联合舰队的主力。也就是说,古贺放弃了其前任山本一直追求的海上决战决胜思路(珍珠港、中途岛和瓜岛都是这种决战决胜思路的表征),而寄希望于等待最有利时机,以一场防御作战来赢得海上的胜利。然而你强敌更强,1944 年的天空更加是美国人的天下。
图 28. 古贺峰一海军大将,海兵 34 期,海大 15 期,在山本在前线阵亡后接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任期是 1943 年 4 月 21 日(山本死后 3 天)到 1944 年 3 月 31 日,前后不足一年。在其任期内,经历了美军在南太、北太和中太的反攻和跳岛作战,因为偏保守的操作而没有实施大规模交战
-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 给本站投稿只需要输入关键词 " 投稿 " -
- 加入粉丝群,只需输入关键词 " 加群 "-
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欢迎关注、收藏、转发三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