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重启基地对抗中国,美军天宁岛二战机场修复初见雏形,欢迎阅读。
根据美国 " 战区 "(The War Zone)网站 19 日报道,一系列卫星影像显示,位于西太平洋天宁岛上的一座二战机场在过去一年中翻修工作的明显进展。1944 年美军占领天宁岛后,在该岛北部一座日本小型机场基础上扩建出了这座大型机场,并在随后用于起飞 B-29 轰炸日本本土。2023 年,《星条旗报》曾报道称,美国空军将全面重启这座二战机场,以作为 " 战时用于分散部署太平洋地区部队 " 的基地。报道称,该机场庞大、复杂的 " 棋盘形 " 布局对企图摧毁机场的对手 " 提出了瞄准挑战 ",这些在未来该地区 " 与中国的高端战斗 " 中可能 " 特别有价值 "。
一年以来天宁岛北机场的变化 " 战区 " 网站
这一系列卫星照片来自知名影像遥感公司 " 星球实验室 "(Planet Labs),这些拍摄自 2023 年 12 月 3 日至 2025 年 1 月 29 日期间的照片,显示了天宁岛北机场广阔范围内原本杂草丛生的跑道、滑行道和停机坪等设施的逐步清理情况。
自 2023 年底至 2025 年 1 月期间的一系列卫星照片 " 星球实验室 " 公司
此外," 星球实验室 " 的另一组卫星照片则显示了岛上南部天宁国际机场(IATA 三字代码:TIQ/ICAO 四字代码:PGWT)的扩建工作,原本作为民航机场的它也在为了支持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行动而进行扩建。从这一系列照片中可以看出,该机场原本在跑道南侧有一条用于民用飞机的平行滑行道和小型候机室,而此次扩建则是在跑到北侧修建全新的滑行道、大型停机坪、飞机掩体和其他军用配套设施,同时还在岛屿南部港口建立了燃料储存设施等。
拍摄于今年 1 月的天宁岛国际机场卫星照片,可见跑道北侧正在施工的巨大新建区網域
自战后的 1947 年起,天宁岛北机场就处于实际废弃状态,直到 2000 年代开始因演习需求进行了一些小规模修复,来支持少量架次直升机和飞机的起降训练,到 2020 年代,美国军方开始决定对南部的天宁国际机场进行改扩建,赋予其作为备降机场的能力,以应对附近的关岛安德森基地 " 因为任何原因而无法使用 ",2023 年时,美国军方正式决定重启整个北机场。美国空军在去年 4 月的一份新闻稿中透露了 " 北机场正在进行的适应性修复工作 " 情况,超过 2000 万平方英尺(约 185 万平方米)的旧跑道正在修复,准备作为新的 " 力量投射平台 "。报道称,包括天宁岛在内的这些机场进行重启和修复,主要是为美国空军的 " 敏捷作战部署 " 概念提供能够用于进行短期、不定期部署的可用新据点,战时能够通过伪装、隐蔽、欺骗以及不定期的部署,企图以 " 神出鬼没 " 的活动来打乱对手原本按照部署规律进行的瞄准和其他打击计划,以减少作战部队的脆弱性。
作为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军用机场设施,关岛安德森基地在未来 " 与中国发生高端冲突 " 时将不可避免地成为 " 主要目标 ",目前关岛还正在建设一个巨大的综合防空反导体系,但这类大型设施在战时的可用性仍然推动了 " 敏捷作战部署 " 的相关概念。除美国空军外,美国海军陆战队等军种也在基于类似的分布式作战概念,重启了一些废弃设施来增加备用可部署据点。
天宁岛与太平洋上其他美国主要军事基地位置示意图
报道认为,修复天宁岛北机场在提供了额外作战据点的同时,提高了对手瞄准和打击的难度,增加了破坏关键设施和跑道所需的资源需求量。由于天宁岛北机场使用了类似城市街道的 " 棋盘形 " 布局,因此飞机可以在基地滑行道不同停机位间灵活移动,相对难以通过瞄准一处区網域实现最大程度的破坏,这与目前现存的军用基地都不大一样。同时,一些不怎么依赖跑道的有人或无人飞机也可以利用修复后的北机场,今年 1 月,驻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 F-35B 短垂起降战机就曾来到南侧不远处的天宁国际机场进行例行训练部署。
美国军方还计划使用移动式陆基弹射和拦阻装置,为较短跑道上的喷气式作战飞机提供安全起降条件,目前通用原子能公司已经提议,在 " 杰拉德 · 福特 " 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使用的电磁弹射器(EMALS)和 " 先进拦阻装置 "(AAG)基础上开发陆上起降支持装置。报道称,北机场作为西太平洋地区为 " 与中国开战时起降飞机 " 做准备的众多机场之一,是规模相对最大的,尽管从绝对上看仍无法完全抵御对其的打击,但 " 如此多的 " 机场作为潜在的作战据点可以使对手的目标选择和瞄准变得更加复杂,增大防区外武器消耗压力,来缓解美国空中力量最脆弱的环节,即在地面停放时所面临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