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16套房作抵押贷出16亿?贵阳银行回应,欢迎阅读。
中新经纬 2 月 26 日电 ( 魏薇 实习生 张煦敏 ) 近日,贵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下称贵阳银行 ) 发布了一则关于涉诉事项的公告。公告显示,贵阳银行双龙航空港支行 ( 下称贵阳银行双龙支行 ) 因与贵州国际商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下称贵州国际 ) 合同纠纷向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告显示,包括贷款本金、票据垫款本金、未到期承兑金额以及按合同约定计算的利息、罚息、复利等在内的涉案金额暂合计 16.58 亿元。
中新经纬 22 日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贵阳银行投资者关系电话,工作人员表示,该案件尚未开庭,目前案件由该行法律合规部牵头,有进展会进行公告。
16 亿贷款从何而来?
根据公告,该案原告为贵阳银行双龙支行,而被告则高达 10 个,除了贵州国际外,还有王文银、刘结红、鞠皖苏 3 位自然人以及深圳正威 ( 集团 ) 有限公司 ( 下称正威集团 ) 等 6 家公司。
天眼查显示,被告一贵州国际法定代表人为王文银,该公司有两位股东,分别是正威集团 ( 持股比例 95.55% ) 、贵州双龙航空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 4.45% ) 。被告五深圳市诚威新材料有限公司、被告六魏紫姚黄红木艺术品有限公司 100% 控股股东均为正威集团,被告七正威科技 ( 深圳 ) 有限公司、被告九华威聚酰亚胺有限责任公司均有两大股东,分别为正威集团和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穿透来看,正威集团由王文银实际控制。由此可见,该案件均与王文银和正威集团有关。
来源:贵阳银行关于诉讼事项的公告
据贵阳银行公告,2021 年 6 月,贵阳银行双龙支行与贵州国际签订了《综合授信合同》,约定贵阳银行双龙支行向贵州国际授信人民币 16 亿元整 ( 敞口金额 ) ,期限 3 年。此外,双龙支行分别与被告二、被告三、被告四、被告九签订了《最高额保证合同》,该四名被告为上述债务提供最高额连带保证责任;贵阳银行双龙支行分别与被告二、被告五、被告六、被告七、被告八签署了《最高额抵押合同》,该五名被告以其名下所有的合计 16 套房屋为上述债务提供最高额抵押担保;贵阳银行双龙支行分别与被告二、被告十签署了《最高额质押合同》,该两名被告以其持有的相关股权为上述债务提供最高额质押担保。
根据《综合授信合同》的约定,贵阳银行双龙支行与贵州国际签订了一系列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及商业汇票银行承兑協定,相关合同签订后,该支行已履行完毕相应的贷款发放及汇票承兑义务。
因贵州国际未按合同约定按时归还相关借款本息及票据垫款,且相关担保人亦未按时履行相应的担保义务,贵阳银行双龙支行向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贵州国际立即偿还借款本金 2.92 亿元和利息 720.18 万元;票据垫款本金 11.18 亿元和利息 2226.73 万元;剩余未到期《商业汇票银行承兑協定》项下承兑金额共计 2.18 亿元,合计金额达 16.58 亿元。
中新经纬多次致电正威集团工商信息登记电话,截至发稿时,无人接听。2 月 26 日,贵州国际有关工作人员在接听电话后表示,公司一直在正常运营中,但其所在是业务部门,并不清楚相关诉讼情况。
天眼查显示,2022 年 9 月,正威集团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正威集团目前为 20 起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达 22.23 亿元。
对贵阳银行影响几何?
据贵阳银行 2023 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 年前三季度,贵阳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114.43 亿元,同比下降 5.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2.60 亿元,同比下降 2.93%。其中,第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 37.28 亿元,同比下降 9.1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3.91 亿元,同比下降 4.86%。也就是说,涉案的 16.58 亿元已超过该行第三季度净利润。
而该案件的抵押物是否充足,也引发外界关注。对此,贵阳银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抵押物除了房屋外,还有一家公司 100% 的股权。
对于该案件的影响,贵阳银行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按照监管部门及公司内部关于资产风险分类的要求,已将本次诉讼所涉贷款、垫款以及未到期承兑汇票敞口纳入不良,并已对相关资产计提了相应减值准备,预计本次诉讼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
与贵州国际诉讼案件涉及的 16 亿金额计提是在 2023 年三季报还是年报?对此,该行工作人员表示,去年下半年已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具体的时间并不清楚。
贵阳银行三季报披露,截至 2023 年 9 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 1.62%,较上年末上升 0.17 个百分点。
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看,截至 2023 年 9 月末,该行关注类贷款 97.37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5.98 亿元,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分别为 16.22 亿元、16.20 亿元和 19.15 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 1.32 亿元、4.16 亿元和 4.65 亿元。
(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魏薇:[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经纬 APP )
(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部門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
作者:董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