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丰田的安全智驾,比你印象中的强多了,欢迎阅读。
快评
作者 | 陈辉
主编 | 赵文华
对待新能源的态度,丰田表现得很暧昧。
特别是掌门人丰田章男曾多次发表反对汽车全面电动化的言论,但作为全球汽车行业 " 一哥 ",丰田的身体非常诚实,不仅早就布局了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同时也将大量重量级的电动化专利技术收入麾下。
以丰田在国内最早的合资伙伴——一汽丰田为例,已布局了 bZ4X、bZ3 两款纯电驱平台的车型,用于过渡的 " 双擎 " 和插混车型则几乎覆盖了旗下所有车型,可以说丰田对待新能源的态度十分端正。
但问题是,丰田已经摆正了对待新能源的态度,但丰田的新能源车在国内的接受度却依然不高?我分析原因有二:丰田现阶段推出的纯电产品并没有达到用户期望的水平,无论是 bZ4X 还是 bZ3,如果挂二、三流车企的标,再辅以一个美丽的价格,消费者可能就接受了,但作为全球老大的丰田做这样的产品,大家会认为太不敬业了,这是其一;其二,丰田自己也没有对智能电动进行强化性传播,以至于它留给所有人的印象还停留在油车时代的省油与皮实。
就包括笔者本人,在收到一汽丰田的试驾邀请时,也望着邀请函上 " 智能电混 " 四个字想了半天,更何况丰田面对的是那些并没有时时刻刻关注汽车行业动向的普通用户。
不过,在分别体验了 T-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 Toyota Safety Sense 3.0 智行安全后,我得替丰田说句公道话,这套智驾辅助虽然没法跟以自动驾驶为核心标定的国产头部智驾系统比,但它的确有自己的底层逻辑及应用体系。
T-Pilo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 " 不容出错的智能驾驶 " 为目标,基于 200 亿公里智能行驶 0 事故数据开发,可规避 41% 的死亡事故驾驶场景。特别是该系统采用了更稳定、成本更高的分布式 ECU 芯片感应器以及带 AI 算法的深度神经网络 DNN 技术,可识别立体影像,在车线模糊或未划线的车道上行驶,车道巡航持续率高达 95% 以上,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工作中,亦有着较强的感知与预判能力。此外,该系统具备 AI 学习能力,因为它同样支持远程 OTA 更新。
在实测体验中,搭载该系统的卡罗拉可以精准感应到前方假人,并在驾驶员没有制动操作的情况下,主动刹车在足够安全的距离内停下来。
Toyota Safety Sense 3.0 智行则对原有的 PCS 预碰撞安全系统、DRCC 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LTA 车道循迹辅助系统、LDA 车道偏离警示系统等功能进行了更新,并新增 RSA 道路标识识别辅助系统、EDSS 紧急驾驶停止系统、PDA 预判式主动驾驶辅助系统,后两项为丰田首创。该系统可为智能驾驶辅助的安全保驾护航。
关于卡罗拉、亚洲龙、皇冠陆放、格瑞维亚等智能电混双擎的驾驶表现,我也借着此次场地试驾说两句。作为全世界成名最早的油电混动系统,丰田 THS 技术是目前已进化到第五代,新一代 THS Ⅱ技术在动力及燃油经济性上均有提升,比如卡罗拉双擎,其综合动力性能比上一代提高了 12%,WLTC 工况下综合油耗进一步降低至 4.06L/100km。作为一台 A 级家用轿车,卡罗拉双擎可以说把燃油经济性做到了极致。
再比如皇冠陆放双擎,它在智能电混双擎基础上增加了 E-Four 电子四驱系统,可在 100:0~20:80 范围内持续调整前后扭矩。在场地設定的交叉轴项目中,皇冠路放在车轮悬空时只用了毫秒级的时间,就锁止了空转车轮,并将动力输出到有附着力的车轮上,从而轻松脱困。
当然,皇冠陆放骨子里还是一台城市家用型 SUV,它所搭载的这套电子四驱也主要应用于普通的野外路段。
「最后说说」
在中国智能电动这场急先锋式的变革中,主流合资都遇到了发展瓶颈,丰田也不例外。但相比于其它合资,丰田多了 HEV 油电混动这套动力技术保护体系,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近五年国内 HEV 市场年均增长超过 45%,2022 全年 HEV 车型销量约 90 万辆,其中,丰田 THS 领走了绝大部分份额。
由此推演,如果丰田加强智能车机、智能驾驶辅助的产品导入,丰田双擎系列应该还有巨大潜力可挖。一汽丰田此次将智驾作为体验重点之一,似乎也在表明这一意向。
当然,油混在海外市场能打,比如北美市场,丰田混动一年可以卖到 200 万辆,但放在中国市场,油混最终是辅助,智能纯电才能帮助丰田彻底摆脱困境。从丰田的最新规划来看,基于 BEV Factory 的全新一代纯电车型要到 2026 年才能推出,而被视为 " 纯电反击之战 " 的全固态电池也要到 2027 年才可能实现量产。
对一汽丰田这类合资车企而言,长达 3-4 年的技术转型期无疑是一场围绕营销的专题大考,但只要挺过这一阶段,丰田还是会稳稳伫立在国内头部位置上。毕竟像丰田这种国际巨头,一旦认清战略方向,就没有它攻不下的技术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