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奔驰宝马联手入局充电桩,新能源汽车下半场还有哪些新的看点?,欢迎阅读。
竞争了百年的奔驰和宝马近日宣布签署合作協定,双方将以 50:50 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
老对手联手布局新战场,两家传统豪华车企为何此时达成合作?为什么是在电动车补能环节?又为何选择中国市场?
奔驰宝马突然入局充电桩市场,会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什么影响?未来是否会有更多造车企业涌入补能市场?补能市场今后会是 " 各行其道 " 还是迎来 " 大一统 "?
比亚迪股价近日持续下跌,但是华为汽车概念却持续火热,除了 " 以价换量 ",新能源汽车下半场,车企们还有哪些致胜王牌,行业格局又将有哪些新的变化?
本期《钛度热评》特邀资深媒体人一起就话题:" 奔驰宝马联手入局充电桩,新能源汽车下半场还有哪些新的看点?" 进行了讨论,下面是部分观点集锦。
关于老对手联手布局新战场,两家传统豪华车企为何此时达成合作?为什么是在电动车补能环节?又为何选择中国市场。
侃见财经负责人李双江表示,奔驰和宝马的合作,在行业内引起了大讨论。据悉,本次宝马与奔驰合作的方向是充电桩方向,双方将以 50:50 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目的是建立一个充电桩网络。
实际上,自 2019 年末开始,以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全球掀起了新能源化的浪潮。在资本的加持之下,特斯拉市值一路飙升冲过了万亿美元市值的门槛。
特斯拉一跃成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汽车企业,这点对于传统车企的冲击特别大,于是很快全球资本产业就达成了共识,认为新能源汽车才是汽车未来的方向,在这种共识的推动下,全球的新能源产业链的估值都得到了数倍的提升。
在强大的造富效应之下,越来越多的跨界企业或者新生代的企业犹如雨后春笋。再加上还有那些量产不多的车企上市之后市值很快超越老牌车企的 " 刺激 ",传统车企是彻底的坐不住了,纷纷转型新能源汽车,其中转型最为成功的就属于比亚迪。
但作为一个传统行业,汽车行业即使新能源化也不算新产业,由于渗透率快速提升,因此行业很快从蓝海变成红海,因此传统车企就更为 " 着急 "。
而且,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大部分定价都是在 30 万左右,这严重冲击了豪华车企的中高端市场,所以宝马、奔驰为了不掉队,进行合作也不足为奇。高端市场规模本身存在局限性,很多传统车企的护城河也并非一日形成,未来的路还很长,传统车企也不必过分着急,新生代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并没有完全赢得这场胜利。
估值终究会回归,还是要理性看待新能源汽车行业。
数科社内容负责人林木表示,奔驰和宝马此次联手在中国布局超充,无疑有些报团取暖的意味,为了实现 1+1>2 的效应。虽然双方一直是竞争对手,但在新能源汽车大变革下,亦站在传统油车的同一战线上。从品牌定位上来看,奔驰、宝马是中国最大的豪车代表,但近年来正中高价位区间面临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的挑战,前者需要稳固自身的地位。另一方面,二者联手也投射出如今汽车行业有多卷,全球经济下行态势下,不少车企都在降本增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有目共睹,是车企必争之地。新能源汽车大势所趋,超充就像手机快充之于手机,是智能出行时代体验的重要一环。同时,此次合作目前来看也是一种低头的表现。过去几十年奔驰宝马在高端市场的地位根深蒂固,让他们养成了一种傲慢心理。这点从新能源汽车变革初期两个品牌的跟进速度就能看出来,充电桩相当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落地,特斯拉、蔚来等玩家早在几年就开始大刀阔斧抢占先机,奔驰和宝马却等到现在才知道在中国市场低头,关注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个人认为,时机过晚,不太可能实现 1+1>2 的收益。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消费者对充电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在这个背景下,德国两大豪华汽车制造商——奔驰与宝马决定联手在中国市场建立超级充电网络。这一合作不仅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更引发了市场的好奇,两大巨头联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两大巨头的合作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超充网络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对充电设施的巨大需求。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出行方式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也在持续攀升。然而,充电设施的不足成为了制约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构建覆盖广泛、高效便捷的超充网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超充网络的建设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超充网络的普及将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降低充电焦虑,从而推动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超充网络的建设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包括电池制造、充电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等各个环节,为整个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因此,各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和第三方充电公司都纷纷下场构建超充网络,奔驰和宝马合作无疑就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
其次,奔驰、宝马联合做超充也是被市场倒逼的结果。一直以来,奔驰和宝马都是有名的竞争对手,两者之间经常爆发商战,然而这次的合作却是两家巨头迫不得已的选择,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面对着国产造车新势力的竞争压力,奔驰和宝马确实在新能源汽车领網域的发展相对缓慢,陷入了被动状态。国产造车新势力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市场策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了显著的优势,这使得奔驰和宝马等传统汽车制造商感受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压力,奔驰和宝马选择联手,共同对抗国产造车新势力的挑战,是很自然的选择。
二是构建超充网络确实是一个投入巨大、建设时间长、投资回报慢的产业。对于奔驰和宝马这样的传统汽车制造商来说,单打独斗并不是明智的选择。通过合作,两者可以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加速超充网络的建设进程。这种合作不仅可以减轻单个企业的负担,还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通过车企间的合作能大大降低自己在补能战略上的开销,这也是奔驰和宝马选择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补能战略已经成为了各大车企竞争的重要方面。通过合作,奔驰和宝马可以共同研发和推广换电技术,降低研发成本和市场风险,提高竞争力。同时,这种合作也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第三,虽然奔驰宝马的合作看上去很好,但是难度并不小。奔驰和宝马作为两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企业文化的汽车品牌,其在技术标准、产业体系和企业基因等方面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差异性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会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一方面,在技术与产品方面两者差异巨大。在技术标准方面,奔驰和宝马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套技术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充电设备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例如,奔驰的和宝马虽然都是家用充电桩,但其接口、通信協定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无法互相兼容。这就需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技术协调和标准化工作,以确保充电设备的通用性。在产业体系方面,奔驰和宝马在供应链、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证各自的利益,又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这需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达成一致共识。
另一方面,在企业基因方面,奔驰和宝马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可能会导致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产生摩擦和冲突。例如,奔驰可能更强调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而宝马可能更看重技术创新和市场反应。这就需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消除误解和矛盾,但是这样的调节成本并不低。
第四,虽然从目前来说困难不小,但是长期的意义依然巨大。从长期来看,奔驰宝马的合作确实具有重大意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超充网络作为基础设施的作用日益凸显。就如同电信行业中的三大运营商的铁塔公司一样,它们通过统一建设、共享资源的方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奔驰宝马的合作虽然难度不小,但是其还是非常助于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如果能够成功地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超充网络,并且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那么这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蓝媒汇联创兼运营总监岳轻表示,奔驰宝马这次联合,里外透出的感觉就是急了。
这个 " 急 " 是指奔驰宝马近百年的品牌价值,在国内浩浩荡荡的新能车浪潮中突然变得一文不值。从几万到十几万到几十万,国产新能源车型已经把能占的坑全部填满。甚至提起新能源车,消费者心智中竟然已经开始认为除了国产品牌外,其他都属于杂牌了。
不光奔驰宝马,甚至奥迪保时捷等传统豪车品牌这几年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也在大幅放缓。在产品竞争不过的背景下,如果还想在全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里分一杯羹,那就只能放下架子,把最好的一块蛋糕拱手让人,选择一些边边角角的利润。
电动车补能就是除整车之外最丰厚的利润空间,奔驰宝马入局其实也是看到了目前国内补能行业混乱、规格不统一、难以整合的情况,或许还有借助品牌价值的最后一点余晖、想要成为补能 " 带头大哥 " 的意思。
从补能入手、从而制定标准,更进一步的影响消费者购买倾向,带动产品销量,或许就是奔驰宝马此次入局的主要逻辑。但遗憾的是上游产品决定下游配套,只有车卖的好、卖的多才配整合行业标准,就像 lightning 口、安卓口、typeC 口的竞争一样,体量越大者越难撼动、最终赢得统一化。
目前看来,奔驰宝马此时入局已经为时已晚但尚有希望。未来补能市场将是车企细分之后的主要战场。不过当下来说,该战场的规则还没定下、裁判也尚未表态,其竞争也是混沌无序的,各凭本事跑马圈地罢了。
《鲸平台》智库专家郭施亮表示,两大车企的联手合作,实现巨头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目标。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车企也需要加快转型,与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车企缺乏了新能源汽车的基因,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打开市场新的增长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不断提升,奔驰与宝马从竞争对手到强强合作,也是市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加速普及的结果。从此次合作来看,宝马与奔驰的合作,有利于提升使用体验,也是打开市场的体现。如何创造市场增量,如何摆脱入局过晚所带来的影响,这也是未来双方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奔驰宝马突然入局充电桩市场,会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什么影响?未来是否会有更多造车企业涌入补能市场?补能市场今后会是 "各行其道 "还是迎来 "大一统 "。
异观财经主理人杨晓易表示,随着 " 碳达峰、碳中和 " 政策的持续推进,新能源行业长期趋势愈发明确,市场依旧认为新能源行业是一个不错的投资赛道。
2022 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全年销量超 688.7 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25.6%。
据统计,2022 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 3.11 亿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 1310 万辆,结合这两个数据,新能源车占比仅 4%,与上面提及的 25.6% 市占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新能源车市占率的不断提升,新能源车的保有率也将不断提升。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背后,电作为补能方式的市场需求巨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充电桩市场。
目前,中国充电桩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竞争的格局。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国家队,特来电、星星充电等服务商,以及直接向用户提供充电服务的主机厂等众多参与者,使得充电市场整体而言处于分化状态。
奔驰宝马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巨大的市场机会。二者联手进入充电桩市场可以完善其产业链布局,提高其在新能源汽车领網域的竞争力。同时,奔驰宝马的联手进入将加剧充电桩市场的竞争,很可能对现有企业形成一定的冲击,其进入充电桩市场将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更新,有利于推动充电桩行业加速整合。
首席商业评论创始人卫明表示,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的报告,电车销量高增趋势下,车桩比上升成为痛点。根据充电联盟数据,截至 2022 年 12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1310 万辆,充电桩保有量达 521 万台,车桩比为 2.51:1。2022-2023 年电动车销量超预期爆发增长,虽然随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车桩比有所下降,但充电难、充电慢依然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痛点。
特斯拉和蔚来依靠自己的补能网络(超充电站和换电站),直接获取了一部分忠诚用户,这对其他车企来说是一个优势,也是其他车企早晚要去涉及的部分。
当电车的同质化越来越高,在外出行的充电服务将会成为一个卖点。否则车主只能限于短距离的出行,场景想象空间有限。
这次双方的合作也有一个 bug,就是股权各自 50%,这似乎不是一个非常好的股权架构,一旦有不同意见,容易拖着,无法快速决策。但目前宝马奔驰在电车和电车网络上都还不是大佬,时间不等人,两家都是巨头,就先合伙干起来再说吧。
当然,车企投资补能网络也会玩一个博弈游戏,就是都会尽量留下一部分资源给自己车主专享,拿出一部分资源出来共享,以换取其他车企投入的网络共享,都是希望用杠杆以小搏大,在收益与投入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也用合适的收入撬动更大的充电网络,同时保证自身品牌对车主们的吸引力。这其实也能理解,在充电站利用率不能达到百分百或者彻底盈利之前,大家都抱着一个分摊成本共建的思路。
所以,回到宝马奔驰的这次合作,公告中也明确说了,宝马集团与梅赛德斯 - 奔驰集团的客户可享受专属服务,如即插即充、线上预约等无缝数字化充电体验。所以,在保障充电站经济性和有效利用的前提下,对自己车主还是有额外加权的。
开放,是为了保证充电网络的经济价值,专属,是给自己车主们提供附加的情绪价值。小耳朵饭要有,保证车主们不饿,但是自家车主们也得要有一点小灶,这样才能吃得好。未来几年,这些各家车企的微观因素,叠加宁德时代等企业对电池技术的深度研发,以及 " 新基建 " 发展方向等宏观因素,将会加速补能网络的建设,竞争与合作发展。
多少说主理人褚少军表示,首先 50:50,并不是 51:49,这是一个 " 奇妙 " 的比例,基本可以预示终局,即这个看起来高大上,吸引了无数舆论关注的企业最终并不能改变市场格局,毕竟企业是商业化公司,不是纯做慈善和友谊。再者本身该公司的母公司之间就是竞争关系,并不是 " 亲兄弟 ",更何况 " 亲兄弟 " 也可能打架,50:50 很难搞定意见不一致的关键决策,会导致企业失去该有的决断力和商机。
其次,50:50 更多的是一次商业噱头,而不是真正的想大干一场。毕竟 50:50 也不是奔驰和宝马的母公司 50:50,而只是梅赛德斯 - 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这实际上和大家认为的奔驰和宝马 50:50 还有差异。以及从目前曝光的规划来看,规划到 2026 年才完成 1000 个充电站,7000 个充电桩,也就是说一个充电站平均只有七个充电桩,平均下来每个城市没几个,当然也可能集中在大学城市。这样的数量并不能真的形成竞争优势,而只是简单地做到 " 有 " 而已。
本质上,很可能只是一种应急反应,因为中国品牌的新能源电动车蓬勃发展,以及特斯拉的全球扩张,作为传统汽车好强,奔驰和宝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但又搞不定内部全面转向新能源。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加之中国又是全球第一大的汽车市场,传统豪强不可能视而不见,必须要有所动作。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都是中国新能源品牌崛起给逼的。
当然,客观地说,不仅奔驰宝马联手,凯迪拉克也和南方电网等一起合作,瞄准的都是新能源市场。传统豪门想要继续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品牌优势,专属的充电站是必须的,不然不符合尊贵的品牌认识,宝马和奔驰合作,强品牌联合强品牌,既能省钱,还能提供对应的社交和情绪价值,还能赢得传播度,何乐而不为呢?至于最终的成果,管它呢,先赚一波曝光度再说。
未来补能市场肯定既要 " 大一统 ",又要 " 各行其道 "。" 大一统 " 在于充电的标准,会尽量统一,这样才有利于主机厂之外的第三方和资本市场大力进入补能市场,把补能市场做大做强,这样反哺新能源汽车继续开疆拓土。另一方面,必然又会 " 各行其道 ",毕竟品牌竞争需要形成差异化,补能就是其中能形成差异化和品牌影响的重要领網域。
贝克街探案官负责人贝克表示,商场上有一句老话,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互斗百年的宝马和奔驰,日前在中国 " 握手言和 ",双方将以 50:50 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
至 2026 年底,该合资公司计划在中国建设至少 1,000 座具备先进技术的超级充电站,约 7,000 根超充桩。首批充电站计划于 2024 年起在中国重点新能源汽车城市开始运营,后续充电站建设也将覆盖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
互斗百年的老对手,之所以选择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形成合力,一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发展迅速,截至 2023 年 9 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 1821 万辆,保有量快速提升催生充电需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发展快车道。
另据中国充电联盟微信公众号数据,2023 年 1-10 月国内新增充电设施 274.4 万台,同比增加 31.3%,其中私桩 / 公桩分别新增 201.7、72.8 万台,同比分别增加 29.4%、36.5%。
其中国产厂商蔚来积极部署高速充电网络,建成 1090 根高速超充桩,其中 228 根为 500kW 超快充桩,系蔚来自研超充技术,最大电流 660A,采用超轻液冷枪线,单手即可完成操作。
实际上,宝马奔驰此次合作切入电车超充已经有些晚了,未来想要突破瓶颈,恐怕只能通过差异化竞争,比如不用排队,即插即充、线上预约等无缝数字化充电体验。另据公开资料可知,该合资公司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购可再生能源电力,为中国客户提供可持续的豪华充电体验,至于能否突破现有国产充电桩的封锁,只能交给时间验证,但在蔚来超充网络的封锁下,留给宝马和奔驰的时间不多了。
关于比亚迪股价近日持续下跌,但是华为汽车概念却持续火热,除了 "以价换量 ",新能源汽车下半场,车企们还有哪些致胜王牌,行业格局又将有哪些新的变化。
大力财经创始人魏力表示,从市场格局来看,传统油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豪华车市场也正向新能源车过渡。
奔驰与宝马近日宣布在充电桩领網域展开合作,此举背后凸显了两大核心动机。一是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传统豪华车市场正向电动化转变,双方的合作意在稳固其在电动车市场的地位。二是电动车普及与用户体验深受充电设施完善程度影响,两家车企通过合作,期望共同推动充电网络的建设,从而提升电动车的使用便利性。
选择中国市场的原因在于其庞大的汽车市场规模及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扶持。奔驰与宝马此举既是为了在电动车市场占据有利位置,也是希望分享中国政策红利。
此合作可能对充电桩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将加剧市场竞争,推动充电桩建设速度,还可能通过技术资源整合,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
比亚迪股价下跌可能与市场对其业绩和前景的担忧有关,造车新势力一直在蚕食其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华为汽车概念持续火热可能与市场对科技巨头进入汽车行业的期待有关。
由于电动车市场的多样性,不同车企可能选择不同的充电技术和标准,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未来,科技公司和传统车企的角力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看点。
资深媒体人董晓孝表示,奔驰和宝马,这对竞争百年的对手,近日牵手合作,这无疑是汽车市场的一件大事,引发业内热烈的讨论。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作为传统车企代表的奔驰和宝马,也有了 " 危机 " 意识,需加快步伐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老牌企业,坚固如诺基亚手机,在苹果 iPhone 掀起的智能手机技术革命后,轰然倒下。类似的商业故事不胜枚举,老牌车企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颠覆性技术革命," 危机 " 意识增强,也想从新能源汽车市场分得一杯羹。与此同时,传统车企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奔驰和宝马联手合作以电车超充网络为切入点,从电动车补能这块 " 肥肉 " 来分一杯羹。可以说,电动车补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除整车之外的又一块 " 肥肉 ",谁拥有了补能市场,谁就有了稳定的 " 钞能力 ",这也是奔驰和宝马联手布局电动车补能市场的一大原因。新能源汽车发展正迎来黄金时期,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品牌车企的角逐才刚拉开了一个序幕。
《钛度热评》是由钛媒体推出的热点事件观察栏目,主要邀请对不同行业发展、不同商业模式有着独到见解、深度观察的媒体人和行业从业者,通过多角度解读全面展示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如果你关心最新趋势、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想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交流观点,欢迎添加《钛度热评》社群小助手微信:taiduzhushou,加入《钛度热评》社群,跟我们一起打造一个思考者的社群,让有价值的思考被更多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