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百亿私募被骗钱”事件继续发酵:监管层要求机构自查,剑指两大方向,欢迎阅读。
百亿私募华软新动力基金被骗钱事件,震惊了 2023 年末的市场,目前仍持续发酵。
近日,广东私募收到监管发出的《关于涉及未托管产品及 FOF 产品的私募机构自查通知》。檔案中,监管层最为关注的是 FOF 的嵌套和产品未托管两大问题。这也表明,监管层对私募 FOF 的监管一以贯之。
私募基金被要求自查
上述通知称,要求机构类型为 FOF 基金或产品中存在未办理托管情况的,1 月 15 日前按照《通知》要求完成相关自查工作并将对应表格填写并上传,后续按月度报送。未办理托管的证券基金产品应尽快办理补托管。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和通知一起下发的还有两张表格,分别是 FOF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自查表和未托管私募有投资基金自查表。
从 FOF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自查表上看,除 FOF 产品本身的基本信息外,还要求对下投的第一层、第二层产品甚至更多的名称、持有份额和净值进行填写报送。
产品的底层标的信息则更为详细,分为两大类股票和其他资产。其中,私募 FOF 机构需要填写股票名称、持有数量和市值三大项,其他资产又包括了银行存款、衍生品等。
某私募人士认为,因为要穿透到最底层资产,特别是那种多层嵌套的,完成自查表的工作非常繁琐,申报工作将会耗时且较为繁琐。
一看到上述通知和表格,某券商托管人士就向记者表示:" 这个就是针对华软新动力事件的后续监管动作,非常明显。就是要求公司把 FOF 逐层嵌套资金信息上报,另外,就是因为华软事件到下层就是未托管产品,钱很轻松地被卷走了嘛。总而言之,华软事件本身暴露出来两大问题就是 FOF 存在的嵌套和底层产品无未托管。"
此外,这份自查通知还提到,未办理托管的证券基金产品应尽快办理补托管。此前不久的 2023 年 12 月 8 日,证监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 ( 征求意见稿 )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该征求意见稿提到,除基金合同另有约定外,私募基金财产应当由私募基金托管人托管。针对此前多层嵌套的私募基金该如何整改,该征求意见稿提到,对存量机构和产品設定了过渡期,其中私募基金管理人除名称、经营范围、实缴资本和高管持股比例外,应当在一年内完成整改;私募基金嵌套层级应当在两年内完成整改,对存量私募基金不符合其他规定的,完成整改前不允许新增募集规模或新增投资者、不得展期,到期予以清算。
私募 FOF 链条机构也已自查
事实上,华软新动力事件爆发后,私募 FOF 业务上涉及的信托、券商代销、托管等业务部门也都进入了紧急自查的行动中。
据多家券商托管人士透露,当时华软新动力事件曝出后,券商内部在完成对 " 是否代销和托管相应华软新动力旗下 FOF 产品 " 的自查后,重点就放在了 FOF 产品的嵌套和估值上。
某券商托管人士告诉记者:" 当时自查其实是有针对性的,比如说那个特别是说嵌套的产品,因为 FOF 一定是有嵌套的,包括可能是有一层的,甚至多层的。针对这一类只要有嵌套、不是直接投资的,我们(会)先把产品找到、梳理清楚,然后再逐个排查有没有出现类似情况。比如说底层资产,如果底层资产都在我这儿,那当然比较好;如果底层在外的,产品净值的接收渠道需要考虑是否靠谱,比如直接由对方托管行发过来就比较靠谱。另外,还要看净值报告本身有没有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