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联合创始人沈亚楠作别理想汽车,造车新势力高层换血成常态,欢迎阅读。
造车新势力中咄咄逼人的一霸——理想汽车 ( 02015.HK ) ,近来销量一路高歌猛进。
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累计销量突破 13 万辆,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销量,稳坐造车新势力销量头把交椅。就连 6 月在造车新势力中销量排名第二的哪吒汽车,上半年销量也不及理想汽车的一半。
然而,正值发展如火如荼之时,在理想汽车发展中功不可没的联合创始人以及二把手沈亚楠却悄然离去。
近日,企查查资料显示,沈亚楠已于 7 月 4 日退出了理想汽车运营主体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行列,退出前持股比例为 5.0768%。沈亚楠退出后,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持股比例由 90.2698% 提升至 95.0977%。
人财两清,商界强人沈亚楠告别理想
沈亚楠作为理想汽车的联合创始人以及二当家,他的离去不免令人唏嘘。
回顾其过去,沈亚楠既是一名学霸,也是一名商界强人。其于 1999 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工业外贸学士学位;2000 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2013 年,获得中欧国际商学院 EMBA 学位。
工作履历方面,2002 年以来,沈亚楠先后在中兴通讯、埃森哲、联想集团担任过重要职位,并于 2022 年 8 月获委任为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
沈亚楠自 2015 年就加入了理想汽车,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担任理想汽车总裁,并在 2017 年成为理想汽车执行董事兼总裁,负责理想汽车的整体战略、业务发展、供应链管理以及销售及营销。
实际上,沈亚楠在此次退出理想汽车股东行列之前,就早有预告。
去年 12 月,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称,为投入更多时间处理个人事务,沈亚楠已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沈亚楠亦将辞任集团其他职务,为确保工作平稳过渡,沈亚楠于公司的最后工作日预计为 2023 年 6 月底前后。
退出理想汽车管理层和股东行列,均在一个时间线上,由此看出沈亚楠已彻底告别了理想汽车。而接替他的是曾在三一重工担任过研究院院长、在理想汽车担任总工程师的马东辉,马东辉此前还任职于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简式国际汽车设计 ( 北京 ) 有限公司。
从马东辉的履历看,沈亚楠虽已离开,但理想汽车仍后继有人。
值得一提的是,沈亚楠此次还在理想汽车上收获颇丰。根据披露易数据,去年 9 月,沈亚楠累计在美股市场上出售理想汽车 100 万股,套现超过 1300 万美元。抛售前,沈亚楠在理想汽车的持股比例为 1.74%,抛售后下降至 1.68%。
而在 2021 年 12 月,沈亚楠则多次减持理想汽车,累计套现金额约 3078 万美元。经计算,2021 年以来的两轮减持,沈亚楠累计从理想汽车套现了约 4378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3.17 亿元。
各玩家纷纷调整组织架构
实际上,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越来越 " 内卷 " 的今天,不只是理想汽车的 " 二当家 " 离开了,一些造车新势力也重点调整了组织架构,高层换血已成为常态。
去年 11 月以来,小鹏汽车 ( 09868.HK ) 的联合创始人夏珩已卸任公司执行董事,并辞任了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小鹏汽车公司要职。目前,小鹏汽车官网中董事会成员名单已不见夏珩名字。
不仅如此,目前小鹏汽车多名核心高管处于已离职或者将离职状态。其中,公司动力总成副总裁刘明辉已经离职,接替他职务的是零部件公司德尔福的前技术高管顾捷。顾捷已加入小鹏汽车,出任动力部门高级总监,直接向何小鹏汇报。
今年年初,张光银辞任零跑汽车 ( 09863.HK ) 副总裁一职,公司对其另有任用,曹广麟则因个人原因辞任副主席兼首席财务官职务。
而接替张光银担任副总裁的是有在华为任职背景的徐军,接替曹广麟职务的张韦力亦有华为任职背景。
去年 12 月,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杜立刚被传将从公司离任。杜立刚是威马的元老人物,在沈晖 2015 年创办威马之前,该公司前身为杜立刚 2012 年成立的一家三电系统研发企业。
此外,爱驰汽车 2022 年出现三次高层人事变动,最近一次,任职董事长仅 4 个月的投资人陈炫霖辞任,原 CEO 张洋任公司董事长。
包括 " 二把手 " 在内的高管,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管频频震动,与行业迈入新发展阶段、饱受行业竞争重压不无关系。
一方面,广汽集团 ( 02238.HK ) 、吉利汽车 ( 00175.HK ) 等传统车企正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取得不错的成效,这令造车新势力有被蚕食市场份额的风险,今年以来行业的价格战就反映出市场的竞争正日益加剧。因此,造车新势力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为企业发展 " 换档提速 " 注入更大的活力。
另一方面,在造车新势力中,绝大部分车企深陷亏损泥潭,有些企业还因此出现了危机。通过调整管理层及组织架构,任用相应的高管人才,有利于增强企业技术研发实力和企业盈利能力,这也是企业能否实现续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