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哈尔滨的模仿者“翻车”了,欢迎阅读。
红了这么久," 显眼包 " 哈尔滨的卷只增不减,卷自己、卷目的地、卷全国旅游 …… 服务上无微不至,玩法上不断创新,旅游产业链相关衍生产品也在不断扩展," 飞轮效应 " 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不,哈尔滨又开始卷自己了,冻梨摆盘算啥,冻梨都开 " 花 " 了,小猪也出皮冻了 …… 更造出了新词 " 重南轻北 ",这可是酸坏了本地人。
研学无疑是最受欢迎、最出圈的产品。从广西 " 小砂糖橘 " 游学全民直播后,云南 " 小野生菌 "、四川 " 小熊猫 "、河南 " 小豫米 "、中国台北 " 小凤梨 "……" 小字辈 " 齐聚东北,哈尔滨被戏称为 " 冰雪幼儿园 ",开启了带娃模式。
旅游上下游产业链也火了,在抓住商机这件事情上,哈尔滨不仅不是 " 恋爱腦 " 反而反应迅速," 南方小土豆 " 成网络热词后,中央大街很快上新了小土豆挂件,15 元 1 个。
还有卖爆了的东北特产。黑龙江大姨在直播间卖特产,准备了一年的蔓越莓干被一扫而空。大姨说:" 前几天一个人直播,观看人数都是零,你们现在可倒好,全干起来了,我备一年的货卖没了。我现在都不敢开播了。"
据悉,淘宝天猫上蔓越莓搜索同比上涨 958%,连带周边商品蔓越莓汁和蔓越莓干的同比搜索也分别上涨了 228% 和 136%。" 这两天突然就爆了,1 月 7 日卖了 500 多单,1 月 8 日 1000 多单。" 某淘宝商家公开表示。
来而不往非礼也。各地为了感谢哈尔滨对当地小朋友的照顾,并纷纷回礼。广西回了近 200 吨砂糖橘、沃柑;云南回了 1 万份松茸饼干和 1 万盒鲜花饼;四川雅安的回礼竟是 " 鱼子酱 "……
这场因冰雪旅游结缘的友情不断加深的同时,在全国人民围观与见证下,再次将话题热度推向新的高潮。结果就是哈尔滨上热搜,跟哈尔滨相关的目的地上热搜。
从目的地营销的角度来讲,既有目的地端的积极推动,但真正掀起这股风的反而是各个互联网平台上吃瓜群众的深度参与,进而推动了一场全民关注的哈尔滨冰雪旅游盛会," 飞轮效应 " 显现,实现正循环。
对于其他目的地而言," 蹭流量 " 远不能满足其野心。不仅有沈阳、长春、大连等东北城市纷纷效仿与学习,更有新疆、河北等同样具有冰雪资源的目的地的跟进,集体 " 进修 " 怎么讨好 " 南方小土豆 " 的欢心。
有网友笑称,中央大街有一半人可能都是全国各地文旅局的人。比如丹东文旅局长在中央大街让游客品尝丹东草莓,鹤岗文旅发放鹤岗小串,鞍山市文旅局局长免费发放南果梨、岫玉平安扣等鞍山特产 ……
沈阳主打一个 " 听劝 "。有网友发文建议:" 希望沈阳文旅部门发现各种细节,提供周到的服务,比如许多‘南方小土豆’天还没有亮就拉着行李箱逛早市了,是不是应该在早市安排个行李寄存处。"
沈阳文旅局局长深夜在线答复:" 我已落实小河沿早市存放行李服务事宜,市场方正抓紧落实,近日可见效果。"
但不得不说在哈尔滨火之前,沈阳是出过圈的。不曾想,还没火几天,很快被哈尔滨盖过了风头。
作为吉林长春人的白冰,看见吉林不会宣传自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直接喊话吉林文旅,表示自己要为家乡宣传出一份力量。
好在终于等来了长春文旅的发力。驶向浪漫的 54 路文创列车咖啡店将于 2024 年 1 月 11 日上线。车厢内满满的复古布置以及应景的 BGM,服务员小姐姐穿着国民旗袍,穿梭在长影站和西安大路间。
但不可否认的是,哈尔滨的走红,其他相邻的城市的确有所收益,比如小 " 砂糖橘 " 去过了沈阳、延边、漠河等其他目的地。
但也有目的地走向了另一个方向,比如新疆、河北也红了,但更多是 " 黑红 "。
新疆为学习哈尔滨,不仅在伊犁投入巨资建了一座冰雪大世界,还举办了天马冰雪节。据悉,这场冰雪节规模非常宏大,园区内的冰雕面积达一万多亩,还有长达二十公里的冰长城。
但不曾想,新疆网友却来了一波反向宣传,集中吐槽当地高昂的物价。比如 " 看你们想怎么玩,在哈尔滨玩半个月的钱,在伊犁只能玩一天 ";再比如 " 机票贵、住宿贵、拌面贵、停车费贵,简称‘四贵’ ";再比如 " 如果你是一万预算,我建议你夏天来,因为起码可以在公园长椅凑合几晚。" 显然,这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结果,最后官方不得不关闭评论区。
在反向宣传这件事情上,河北竟然意外地与新疆同频了。河北文旅局宣传视频中喊出了口号:" 这么近这么美,周末到河北,不想去三亚,就来河北更有性价比。"
同样翻车在评论区。河北网友回复," 来河北就是好啊,有山有水有树林,你来了就知道什么叫白来一趟了。"" 河北最好玩的地方不是火车站吗?一张票不到一百就可以去北京。"
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蹭到热度流量的,也有因跟风 " 反噬 " 的。不得不承认,从新疆和河北的营销来看,虽然收获了流量,但对于旅游发展来说,带来的更多是负面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大部分不和谐声音都来自于本地人,如何引导本地人正确地维护发展旅游,显然需要多向哈尔滨、淄博这样的优等生学习。
但更深层次的是问题在于,旅游产品与需求、市场的高度不匹配,或许根本解决方案还是每一个目的地需要修炼的内功。这很难不让人想起近年来,多地文旅局长成为变装网红,但吸引流量只是营销的第一步,而如何用好流量,做好流量转存,才是一个目的地长久的发展思路。
哈尔滨值得学习的地方在于,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基础所需,更精准预判了并匹配了其他游客所需产品或服务,甚至进一步引导创造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