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成本十几元的药品却卖2000元,上海医药垄断药价被罚没4.62亿元,原董事长及5名高管落马,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商学院 作者:雷映
来源 | 时代商学院
作者 | 雷映
编辑 | 孙一鸣
医药行业是反腐风暴核心区,同时也是反垄断核心区之一。近年来,医药垄断案屡禁不止。
近日,作为 2022 年 A 股营收规模最大的药企,上海医药(601607.SH、02607.HK)发布公告称,子公司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简称 " 上药生化 ")实施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的行为,违反《反垄断法》,收到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被没收违法所得和处罚款总计 4.62 亿元。
在此之前,今年 9 月以来,上海医药及其子公司上药生化、上海上柯医药有限公司的 6 名原高管先后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上海市纪委监委及下属监管机构监察调查。
该公司官网显示,上海医药是沪港两地上市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注册资本为 36.96 亿元,主营业务覆盖医药工业与商业。2022 年,上海医药的营收达 2320 亿元,位列《财富》世界 500 强与全球制药企业 50 强,综合实力位列中国医药企业前三 ,入选上证 180 指数、沪深 300 指数、摩根斯坦利中国指数(MSCI)。
子公司垄断被罚没 4.62 亿元,产品售价比国外高出数十倍
12 月 13 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两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以下统称《决定书》),檔案号分别为沪市监反垄处 [ 2023 ] 202301401 号和沪市监反垄处 [ 2023 ] 202301402 号。
《决定书》显示,2017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上海医药的全资子公司上药生化与武汉汇海医药有限公司(下称 " 武汉汇海 ")、武汉科德医药有限公司(下称 " 武汉科德 ")、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下称 " 民康制药 ")四家公司涉嫌滥用中国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市场上的支配地位,实施了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制剂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其中,武汉汇海、武汉科德、民康制药统一决策,分工协作,共同实施了涉案行为。这三家公司(以下统称 " 汇海方 ")具有关联关系且均为李美林、曾艺实际控制的公司,存在人员、办公地点混同,管理层、核心业务负责人共用的情况。
据了解,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上市,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简称 " 肠杆菌目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简称 " 鲍曼不动杆菌 ")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简称 " 铜绿假单胞菌 ")均有较好抗菌活性的杀菌剂,可普遍应用于婴幼儿及成人,静脉注射后血药浓度高,可用于治疗血液感染,在目前使用的抗菌药物中耐药率最低。
不过,该药品曾经因肾毒性与神经毒性明显,逐渐淡出临床。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出现及流行,以及临床治疗上检出率的增加,临床上经常陷入无抗菌药物可用的困境,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重新回归临床并用于一线治疗,在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医院和患者对其依赖程度高。
由于硫酸多黏菌素 B 原料药是生产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的必需原材料,中国没有企业生产该原料药,只能从境外进口。《决定书》显示,通过与海外原料药厂家签订供货協定、贿赂海外原料药厂中国区销售负责人等方式,汇海方首先控制了中国硫酸多黏菌素 B 原料药的进口供应。
然后,上药生化作为涉案期间唯一拥有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生产許可證的生产企业,与汇海方合作生产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值得注意的是,上药生化早于 1986 年获得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生产許可證,但于 80 年代末停产。由于长时间未生产,上药生化的该生产批件过期后再注册一直未获批准。
直到 2015 年,汇海方与上药生化沟通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再上市合作事宜,双方签订《合作協定》,约定由汇海方向上药生化供应硫酸多黏菌素 B 原料药。上药生化负责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药品再注册批件》申报和生产,并授予汇海方制剂独家经销权,上药生化从中收取加工费;同时约定,在进行制剂招投标时,双方就投标价格、配送商等事项进行协商沟通,共同商定招投标事宜。2017 年 1 月,上药生化获得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再注册批件,规格为每支 50 万国际部門。
2017 年,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上市销售前,汇海方通过合作的省级代理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市场推广。同年 3 月、8 月,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先后进入福建省、上海市医保挂网目录,挂网价格分别为 2303 元 / 支、2918 元 / 支。此后,该药品在其他各省陆续挂网,挂网价格多为 2303~2918 元 / 支。同年 12 月,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正式上市销售,上药生化根据汇海方指示,按照挂网价格,扣除配送费后向流通企业供货。
从挂网价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看,根据涉案四家企业的财务数据,2017 年以来,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的生产成本中,原料药成本仅为 4.8~6.2 元 / 支,车间成本为 3.8~8.4 元 / 支,因此该药品的生产成本合计为 8.6~14.6 元 / 支,挂网价格与生产成本的比值达 157~339:1。而上药生化在涉案期间同一生产线生产的其他冻干粉针产品挂网价格与生产成本的年平均比值仅为 7~29:1。
从该产品国内售价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售价对比,国内售价畸高。根据第三方统计数据,2022 年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加权平均价格为 65 元 / 支,中国市场挂网价格是该价格的 35~44 倍。
综上,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上药生化与汇海方在中国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市场具有支配地位,且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上述涉案行为排除、限制市场竞争,损害了患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受 " 两票制 " 限制,汇海方不能直接通过制剂低买高卖获取制剂销售的垄断利润。为此,汇海方在上药生化的配合下,通过虚高原料药销售价格,从原料药环节获取垄断利润。汇海方在原料药销售环节安排 38 家医药经销公司流转过票、层层加价,将实际进口价格仅为 73~94 元 / 克的原料药,逐步推高至 1.8 万~3.5 万元 / 克销售给上药生化用以生产制剂,造成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价格高是因为原料药价格高导致的假象,掩盖其在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市场实施不公平高价的行为。
而上药生化作为国内唯一的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 B 生产企业,在与汇海方合作过程中曾多次要求提高加工费,通过收取加工费方式分享垄断利润。例如 2019 年,上药生化要求将加工费从 140.4 元 / 支(含税,下同)提高至 200 元 / 支。2023 年 1 月,上药生化再次要求将加工费从 200 元 / 支提高至 230 元 / 支。
经核实,2022 年,上药生化该产品的销售收入为 41.40 亿元,上药生化的违法所得为 3.38 亿元。根据《反垄断法》相关规定,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上药生化停止违法行为,对其作出没收违法所得 3.38 亿元,并处 2022 年销售额 3% 的罚款 1.24 亿元,以上罚没款合计为 4.62 亿元。
此外,《决定书》显示,对汇海方三家企业,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亦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 2022 年销售额 3%~8% 的罚款,罚没款合计为 7.57 亿元。
三季度 6 名高管被查,商誉高居 A 股上市药企榜首
在医药反腐风暴下,作为医药行业内的大型国有龙头企业,上海医药也风波不断。
公开资料显示,2023 年 9 月至今,含原董事长周军在内,上海医药已有 6 名原高管因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调查。
今年 9 月 1 日,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称,因个人原因,潘德青辞去公司副总裁及在公司附属子公司担任的全部职务。
次日(9 月 2 日),上海市纪委监委官网 " 廉洁上海 " 一栏发布公告,上海医药原副总裁、上海上柯医药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潘德青、上海上柯医药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李平、上药生化原总经理陈彬华涉嫌严重违法违纪,正接受上海市闵行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上药生化原副总经理黄臻辉涉嫌严重违法,正接受上海市闵行区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今年 11 月 18 日,上海医药发布公告表示,因个人原因,周军辞去公司董事长、非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召集人及委员等全部职务。辞任后,周军不再担任公司及下属企业任何职务。
Wind 显示,周军于 2016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1 月担任上海医药董事长,于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11 月担任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截至辞任,周军担任上海医药董事长一职 7 年之久。
两天后(11 月 20 日),上海市纪委监委官网 " 廉洁上海 " 一栏发布公告,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周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上海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1 月 21 日,上海市纪委监委官网 " 廉洁上海 " 一栏发布公告,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顾浩亮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上海市闵行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2 月 25 日,时代商学院就反垄断被罚、高管 " 落马 " 被查等问题向上海医药发函询问,但截至发稿,对方仍未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前三季度,上海医药实现营业收入 1975.08 亿元,同比增长 13.11%;实现归母净利润 37.97 亿元,同比下滑 21.13%,呈现增收不增利的状态。
对于利润下滑原因,该公司解释称,主要系上年同期子公司青春宝搬迁收益以及本期参股公司上海上药康希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简称 " 上药康希诺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一次性特殊损益的影响,
2023 年半年报显示,由于对联营企业上药康希诺的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调整的净损失达到 4.31 亿元,2023 年上半年,上海医药对该公司一次性计提了 4.66 亿元资产减值损失。
此外,剔除上药康希诺的影响,2023 年前三季度,上海医药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额为 4.61 亿元,同比下降 3.54%。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药康希诺,上海医药还通过并购、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参股、控股多家子公司,其商誉资产在 A 股医药上市公司中居首位。截至 2023 年三季度末,该公司的商誉资产高达 113.83 亿元。由此,上海医药与复星医药(600196.SH)一同成为 A 股医药上市公司中仅有的两家商誉资产超过百亿元的公司。
【参考资料】
1.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等 4 家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行政处罚决定书》.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
2.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属公司四名干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上海市纪委监委网站
3. 《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周军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上海市纪委监委网站
4.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顾浩亮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上海市纪委监委网站
5. 上海医药相关公告 .Wind
(全文 3977 字)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学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 " 时代商学院 ",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