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自然》杂志预测2024气候大事件:海牙国际法院究竟能否“拯救地球”?,欢迎阅读。
荷兰海牙和平宫,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岁末年初之际,各类盘点、预测、展望相继出炉,《自然》杂志近期也发布了 "2024 年值得关注的八大科学事件 ",其中既有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 GPT-5 亮相、超高速超级计算机启动等硬核科技的进展,也有世界蚊子项目投产(通过让蚊子鞋带特定细菌防止它们传播致病性病毒)、下一代新冠疫苗的试验等公共卫生事业的动态。
而关于近年来备受关注也愈发急迫的应对气候危机问题,《自然》杂志也给出了其认为即将发生、也最需关注的大事件。
国际法院将对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义务发表意见,但指定日期却一再延长
《自然》杂志预测称,2024 年下半年,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可能会针对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义务发表咨询意见,并对那些存在 " 破坏气候行为 " 的国家进行裁定,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针对这哥大事件,《自然》杂志起的标题也很直接,名为 " 拯救地球 "。
图片来自《自然》杂志(Nature)
所谓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简称 ICJ),是联合国最主要的司法机关,成立于 1945 年 6 月,位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内。国际法院的职责主要是根据国际法处理主权国家之间的法律争端,其事务由 15 位法官主持,法官任期 9 年,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均由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选出。
在环境诉讼方面,国际法院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有过不少经典判例,如 Gabcikovo-Nagymaros 水坝工程案(匈牙利诉斯洛伐克)、乌拉圭河纸浆厂案(阿根廷诉乌拉圭)等,均强调了各国应对其造成的环境损害承担相应责任。在全球变暖形势愈发严峻、应对气候危机紧迫性骤增的当下,国际法院在推动各国落实《巴黎协定》、为气候争议提供咨询意见和裁决等环节被寄予厚望。前述《自然》杂志预测中的相关内容,也是目前气候变化义务、气候诉讼领網域最受关注的事项。
虽然关注度、支持度很高,但国际法院的相关工作进展却并不顺利。2023 年 3 月 29 日,联合国大会就已经提请国际法院就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需承担的法律义务发表咨询意见。国际法院随即发出通知,请各成员国、国际组织提供书面说明材料,当时的提交截止日期是 2023 年 10 月 20 日,而书面材料中涉及到要求另一国承担责任的情况,另一国应在 2024 年 1 月 22 日前做出书面回应。但到了临近截止时间的 2023 年 9 月,国际法院却宣布陈述材料提交截止日期延长至 2024 年 1 月 22 日,书面回应提交日期延长至 4 月 22 日。今年 1 月 3 日,材料提交进度仍然缓慢,国际法院无奈再次宣布延期,陈述材料提交截止时间延至 3 月 22 日,书面回应时间延至 6 月 24 日。
指定日期的一再延长实际上对气候议题关注者的信心有不小打击,各成员国能否按要求提交材料,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又能否在今年下半年如期出炉,目前也还充满不确定性。
国际法院相关裁决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能够形成 " 道德权威 "
假设材料提交和咨询意见的出台都能按目前的时间规划完成,国家法院所给出的意见、裁决又能否生效并真的 " 拯救地球 " 呢?
哥伦比亚法学院萨宾气候变化中心气候诉讼研究员 Maria Antonia Tigre 在分析中提及,从相关意见、裁决的性质来看,并不具备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力。
梳理资料可发现,近年来,不断有相关研究指出发达国家应承担气候责任,如 2023 年英国利兹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就显示,全球约 90% 的过量碳排放源自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应当向历史上碳排较低的国家支付补偿金。在舆论场中,要求发达国家赔偿或为全球降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的呼声也较高。但回顾近年来的实际情况,COP1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15 次缔约方大会)上,发达国家曾承诺每年出资 1000 亿美元支持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危机,COP27 上又达成了致力于推动发达国家帮助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融资的 " 损失与损害基金 " 協定,但相关承诺、協定的落实困难重重、进展波折,目前都未能真正生效。从这个角度来说,想让国际法院的努力最终发挥巨大作用,似乎需要的还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合作,而这恰恰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难点所在。
不过,Maria Antonia Tigre 也同时提示,不应忽视国际法院咨询意见所具有的巨大法律示范作用和 " 道德权威 "(moral authority)效应,这对于推动各国重视其承诺的气候目标、促进全球共识的形成,进一步促使人们认识到气候问题的严峻性并行动起来十分重要。此外,国际法院的意见和裁定,也有利于各国在国内相关法律案件中进行参考并加以引用。
" 干旱、海平面上升、水和食物短缺、鹿特丹不存在、凤凰城没有电,各国为争夺资源挑起争端。没错,这是虚构的小说,关于 50 年后的人类和地球,但如果我们不重视那些重要的问题,到时,这也可能变成纪实作品。" 地质学家 James Lawrence Powell 谈及其近年再版的小说《The 2084 Report》时如是说,该小说 2011 年首次出版,以颇具实验性的 " 虚构的口述史 " 的方式,描绘了 2080 年代因全球变暖造成的地球乱局。近年来,在气候问题愈发严峻的情况下,该书得以再版并在环保领網域引发了不少讨论。对今后的命运,人们有焦虑也有期待,但相对于与日俱增的焦虑,期待中的 " 拯救时刻 " 却无法被具象化地描绘,关于未来的感受也因此变得更加模糊、不确定,就像国际法院一再 " 难产 " 的意见和裁决一样。
James Lawrence Powell 小说《The 2084 Report》封面,图片来自 Goodreads
此外,除了应对气候危机,《自然》杂志还提示,在生态环境领網域应关注 2024 年即将完成的联合国限塑条约的政府间谈判,该谈判旨在建立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協定,以解决地球现存 70 多亿的塑料废品及相关污染问题。(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