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李嘉诚7折卖楼,遭疯抢!加推122套,发生了什么?,欢迎阅读。
地产行业正在走出谷底,但是震荡依旧存在。
此前,万科创始人王石曾公开表示,房地产行业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但不意味着没有市场机会,而是 " 刚刚开始 "。房地产开发之外的经营服务业务,将是万科实现二次增长的 " 机会 " 所在。
对于未来行业机会,万科的董事长郁亮也表示,消费者需求更新迭代的速度快,市场是不会饱和的。
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行业的阵痛期存在毋庸置疑,但也因为行业规模巨大,改善的需求依旧存在,因此未来地产相关行业依旧是一个规模巨大行业。
但这需要时间去消化。
与内地地产市场不同,香港地产市场近几年表现平稳,降幅较小。
近日,李嘉诚 7 折卖楼的消息,引爆了香港地产圈。
由于价格 " 惊爆 ",该项目一经推出,就遭到了疯抢。据悉,该项目开启认购之后前两日收票逾 5000 张,超额认购达 18.6 倍。
面对火热的认购局面,8 月 6 日,长实集团宣布,按原价再加推 122 套公寓。
受此影响,8 月 7 日,长实集团出现了小幅的上涨,与之相比的是一众地产股票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九龙仓置地大跌 5.77%,恒大物业大跌 11.50%,碧桂园大跌 7.69%,碧桂园服务大跌 7.32%……
根据长实集团的财报显示,截至 2022 年末,长实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值项目高达 566.57 亿港元,那么不缺钱的长实集团为什么要七折大拋售?李嘉诚这一举动又透露出了什么信号?
作为地产界的 " 风向标 ",李嘉诚的动作总会对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8 月 3 日,长实集团旗下新楼盘 " 亲海駅 II" 项目公布了首张价单,共 132 户,每平方英尺价格为 1.5 万港元(约合人民币 14.8 万元 / 平方米),均价回到 7 年前。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其中最便宜的房型,实用面积为 210 平方呎(约合 19.5 平方米),扣除 18% 折扣后,折实售价为 290 万港元,折实呎价 13810 港元(约合 14.87 万港元 / 平方米),这一售价比周边二手房价格便宜约 30%。
所以,该项目开启认购之后,便遭到了疯抢。
那么不缺钱的长实集团为什么要七折售房?此行为是否会引起相应的 " 价格战 "?侃见财经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香港一手住宅市场放量。根据香港地政总署 7 月批出可预售楼花的部門共涉及 4602 户,按月环比涨幅接近 4 倍,为一年以来的高位水平,为了推动新盘的销售,此时向市场让利,吸引人气也无可厚非;
第二,地产商一般会采取 " 先量后价 " 的策略来吸引客户。据悉," 亲海駅 II" 楼盘预计到 2025 年 10 月才能交付,此价格可以对冲未来两年的下行风险;
第三,利率下行的风险较高,未来走势已经非常明确,所以此时低价有助于长实集团回笼资金;
第四,前面的鱼市场有重建风险,其次是用料和电梯比例,住宅中其实是很多人共用两个电梯。
此外,侃见财经还认为,本次的推盘量 并不是很大,总共也不过 254 套,所以外界对于此项交易反映过于剧烈,相关媒体报道也有些夸大。
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泽钜表示,订价的确吸引,集团一向奉行以市价或低于市价去卖楼以促进销售。
实际上,本次并非李嘉诚第一次降价卖房。
早在今年三月,长实集团就曾推出屯门飞扬第 2 期楼盘首张价单,折实呎价为 11042 港元至 13972 港元,最低呎价创周围片区 3 年新盘新低。
对于实力雄厚的长实集团而言,打折出售并非是因为集团的现金流压力。
对于市场,长实集团主席李泽钜表示,我们认为应该在逆周期买地或者置业,现在的时机的确比三年前更加稳妥。
8 月 3 日,长实集团披露了 2023 年中期业绩报告,财报显示,集团已确认物业销售收入为 82.46 亿港元,同比减少 59.6%;收益为 35.3 亿港元,同比减少 56.2%。据悉,2022 年,香港楼市价格累计下跌约 15%。
大幅下滑的业绩有可能是此次长实集团加速回笼资金的另外一个原因,而对于债务的谨慎也一直是李嘉诚的底线。
因此,长实集团的债务水平一直保持在 30% 以下。
此外,促使李嘉诚旗下公司长实集团低价推盘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其被市场低估了,所以过去一年多以来,长实集团进行着密集且疯狂的回购。
资料显示,进入 2021 年之后,由于美联储加息的影响,香港的股市进入到了下跌周期,但是,长实集团则从 2019 年就进入到了下跌周期当中,此后的很长市场都处于宽幅震荡之中。对于长实集团的表现,一方面是因为交班问题,另外一方面则是市场原因。
为了应对长实集团的下跌,体现公司的价值,长实集团便进行了密集的回购。
进入 2022 年 5 月中旬之后,长实集团就展开了密集的回购,进入 2023 年 5 月之后,长实集团的回购金额有明显扩大的趋势,其中 5 月 25 日、5 月 31 日、6 月 21 日,单日回购金额均超过了 1 亿港元。
对于港股地产市场的低估状态,港股上市公司碧桂园服务近期也表示,由于当下的股价未能充分反映集团的内在价值。所以公司将根据实际需要,于公开市场回不多于 3.37 亿股股份,据悉该部分股占到了碧桂园服务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