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资治通鉴:在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前,哪怕你权力很大,依然不会如意!很多事,努力之后,未必会有好结果,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重要的是释然,欢迎阅读。
资治通鉴:在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前,哪怕你权力很大,依然不会如意!很多事,努力之后,未必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重要的是释然!
【原文】
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
叔孙通谏曰:" 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
帝曰:" 公罢矣,吾直戏耳!"
叔孙通曰:" 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
时大臣固争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
【译文】
公元前 195 年,刘邦平定英布的叛乱之后回到长安,但是,病情更加严重了。
这时候,刘邦又打起了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的主意。
张良劝说刘邦,但是,刘邦根本不想听别人的劝解,只想着让自己称心如意。
张良一看,他劝不动,干脆请病假,不再管官场中的事务。
这其实是一个高招。
这叫什么呀?这叫知进退。
有些事不是你能决定的,你该提你的意见,提过了别人不听,那你千万不要再固执坚持自己的想法了。
躲得远一点,确保自身安全,这才是高明的举动。
知进退,方能得以善终,这也是张良告诉我们的人生智慧。
而张良不再干预刘邦改立太子的事,真的是不管了吗?
不是!这其实也是张良的一种表态。
你想换太子,我不支持你。但是,我也不反对你,你看着办。
张良也明白,刘邦想换太子,根本换不成。所以,干脆躲得远一点。
远离是非,方能得以善终。
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卷入更多的是非,这也是张良的睿智。
张良这个太子少傅劝了之后,太子太傅叔孙通也来劝刘邦,对刘邦说:
从前晋献公因为骊姬的缘故,废掉了太子,改立幼子(奚齐),结果让晋国发生了几十年的内乱,成为了天下人的笑柄。
而秦朝也是一样的问题,因为没有早点确立扶苏为太子,结果被赵高这个小人钻了空子,改立胡亥为太子。最终,秦朝二世而亡,宗庙断绝,这是陛下您亲眼所见。
如今太子仁孝,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而陛下您跟皇后也是共患难的夫妻,怎么能这时候背弃她呢?
如果陛下您一定要废掉嫡长子而改立少子,臣愿意先让陛下杀了,用臣的血来涂地。
刘邦听了之后,知道事不可为,只好说道:行了行了,你不要这样了,干嘛这么认真呢?我不过是开个玩笑。
叔孙通又强调: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如果动摇了,天下就会震动。你怎么能用天下的事来开玩笑呢?怎么能开这种玩笑呢?
当然,反对刘邦的人,不仅仅是张良和叔孙通,其他的很多官员也纷纷反对,而且态度很坚决,这也让刘邦知道,大家根本不想拥戴赵王,于是,最终断绝了自己改立太子这个想法。
【解读】
这就是刘邦的不如意。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刘邦想立刘如意为太子,这事前面他已经试探过了,这可以说是他最后一次试探,他知道再也没有机会了。
为什么大家都反对呢?咱们之前也分析过,直接看前面的总结,下面的蓝字链接。
刘邦这段故事也告诉我们,跟你出生入死的未必是你的队友,往往会因为利益问题,站到你的对立面。
樊哙、周勃、灌婴、张良等人,恐怕早就站队刘盈了,这时候的刘邦,可以说已经没有能力改变这一事实了,只能留下一声叹息。
这也告诉我们,你在拼命努力干活的同时,也小心被别人摘了个桃子。
而刘邦自然也会留一手,防止自己为别人做了嫁衣,咱们后边的内容再继续说。
这是专栏第 52 节,观看更多专栏的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阅读更多专栏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见下方小程式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