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够了,她经不起你们这么糟蹋,欢迎阅读。
开年大剧《南来北往》,结局给观众当头一棒。
片中,昔日 " 屌丝 " 牛大力逆袭,带着年轻漂亮的老婆," 打脸 " 当年百般追求的白月光姚玉玲。
多年后重逢,牛大力爱情事业双丰收,姚玉玲靠烧烤摊维持生计,光鲜和落魄形成鲜明对比
这段剧情,在热搜吵翻了天。
引来不少吐槽:" 这其实是男性视角的爽文吧?"
在观众看来,一个把漂亮看得比吃饭还重要的女人,无论处于何种位置,都不会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
更重要的是,以她对感情的认知清醒程度,哪怕她看到牛大力今非昔比,也不会后悔曾经的选择,怎么可能做出流泪的举动。
把白月光刻画为" 因感情上利己,所以得不到好结果,还在多年后懊恼 "的反派角色,就为呈现这样一出对比。
网友也搞不明白了,究竟是编剧不懂姚玉玲,还是要刻意丑化她。
而这种强行让白月光崩塌的叙事,在影视剧中早已不新鲜。
姚玉玲一出场,在列车上拿着把小镜子欣赏自己,笑容张扬,一个爱臭美、爱显摆的人设跃然螢幕。
图源:《南来北往》,下同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东北,正经历着衰落的过程。
但姚玉玲却透着一股子蓬勃的生命力,钱得花在买衣服、打扮自己上,心思得用在让自己过得舒坦才重要。
灰扑扑的画面里,观众总因身着亮色裙子、笑容满面的她眼前一亮。
她找男朋友,要么有面子,要么有钱、能提供情绪价值。
起先为了美丽不惜饿肚子,结果低血糖晕倒。
长相帅气、工作体面的汪新送了她几颗大白兔奶糖,她顿时疯狂追求。
结果两人感情刚有了起色,汪新就被登报,工作差点丢了。
考虑到未来的生活,姚玉玲决定当断则断。
而后,她认识了出手阔绰的贾金龙,就辞去自己播音员的铁饭碗,坐着列车跟贾金龙去往陌生的城市。
这样的女性,在那个时代显得太不合时宜。她看起来爱慕虚荣又拜金,和剧中其他讲究自我牺牲、道德感完美的女性角色形成极大割裂感。
也因此,剧中最引发争议的故事线,就出自姚玉玲和牛大力这里。
牛大力是和姚玉玲、汪新同一个大院的伙伴,火车站的司炉工。
起初,牛大力百般追求姚玉玲,他相貌平凡、能力一般,但彼时姚玉玲显然是大院里最漂亮的女人。
姚玉玲想要的生活,牛大力给不了;
她眼中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牛大力也无法认同。
就说那一幕,姚玉玲一身时尚装扮回到大院,被牛大力看在眼里。
两人撞见后,姚玉玲说自己去商店,牛大力就来了句," 又买衣服去啊?"
姚玉玲顿时拉下脸来:" 啥叫又啊?买衣服咋了,也没花你钱。"
结果牛大力好一通说,觉得这衣服自己也出力了:
" 咱俩看电影,吃啊,喝啊,是不是都我花的钱,那你省下来的钱不就买新衣服了吗?所以说你的衣服里面,有我一份功劳。"
姚玉玲听完顿感无语:" 你这账算挺明白啊,给我花钱心疼了?"
牛大力非但不承认,还不忘继续口头教育:" 衣服那东西吧,咱够穿就行,钱不好挣,该省咱得省点。"
姚玉玲的想法却是,一个男人,让女人去省钱,只能说这男人没能力。
可见姚玉玲心里早有盘算,二人观念不和,在一起也不会有好结果。
但牛大力不明白,他觉得姚玉玲就是嫌弃他穷,才不和他在一起。
牛大力去南方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满回到大院,第一件事就是找姚玉玲,请她去高級酒店坐最好的位置,点了满满一桌子菜。
他想用这个办法找回面子,觉得姚玉玲这下肯定要后悔,结果姚玉玲也并没有被打动,一句 " 祝你成功 " 拒绝了他。
她自始至终最看不上牛大力的,其实是两人并非一路人。
之前也不是没有试着接受过牛大力,但磨合过后,发现确实不大适合,这才放弃这段感情。
这样两个角色,到这故事线收尾也很合理,偏偏创作方要安排这样一个结局:
功成名就后的牛大力带着一身名牌的妻子逛街,碰见穿着破衣、一身狼狈的姚玉玲站在街边卖烧烤。
二人在对视后认出彼此,牛大力为了照顾她的生意,还特意多买了几根串。
姚玉玲转身,把自己皱巴巴的衣服往下抻了抻,而后掩面哭泣。
当日,热搜就为这片段吵翻了天:
" 年轻时那么爱漂亮的人,怎么会允许自己变成这样子?"
有人争论,是因为她爱慕虚荣跟了贾金龙,可贾金龙贩毒她不知情,因此也有网友反驳:
" 她要是犯法了那就拍她去坐牢,而不是用这种刻意的剧情羞辱她 "。
观众的不解,溢于言表。
说到底,这不是故事俗套就能解释的。
让人反感的,是把她变得穷困潦倒,不修边幅,还要安排曾经的追求者牛大力,亲眼见证她的落魄。
若不说这是一出年代剧,仿佛就要把 " 三年之期已到,恭迎龙王回归 " 几个字打在公屏上。
但事实上," 牛大力有钱了也知道找个年轻漂亮的老婆,那有什么资格说姚玉玲物质爱钱呢?"
在一些观众看来,这是非常明显的恶趣味,像极了早年男频爽文里面最爱刻画的 " 打脸白月光 " 情节。
不知什么时候起,影视剧也刮起了这股风潮。
将白月光角色刻画为男主逆袭专用的工具人,为其设定悲惨结局,只为了能表现 " 曾经的我你爱答不理,现在的我你高攀不起 " 的爽文剧情。
和姚玉玲这一角色相似的,还有《北京爱情故事》里的杨紫曦。
年轻漂亮的杨紫曦,想和彼时看起来没什么本事的男友吴狄分手。
两人相爱十年,男友不解,她摆出一堆名牌首饰,北京市的户口,三元桥的房子,还有她一直梦想的花店。
吴狄梗着受伤的脖子,眉头紧皱" 我说过给我时间。"
被杨紫曦一口回绝:" 我现在已经二十六岁了,我不能一直靠着梦想过日子呀。"
吴狄向她告白,她也一脸不为所动:" 你现在这三个字给不了我任何安全感,你再爱来爱去的我都老了。"
图源:《北京爱情故事》,下同
标准的 " 莫欺少年穷 " 式剧情,打脸很快开始。
送了杨紫曦一堆名牌的富二代,其实打心眼里没看起过她,嘲她 " 也就是一个小姐的角色。"
在杨紫曦胃疼到不行的时候,还要打电话叫她化好妆来陪朋友。
最后杨紫曦钱没捞到,上边所说的一堆赠品也都不作数了。
反观吴狄这边,空降年轻有为的女老总,两人发展出了感情线。
待到杨紫曦分手、打胎、再也不能生育、什么都不剩的时候,又回来求吴狄和好。
杨紫曦这一角色,在当年被彻底打上 " 捞女 " 的标签,不少被唾弃。
但电视剧之外,《北京爱情故事》的女编剧曾表示:
" 我不想给李蒙璐(杨紫曦在剧本中的原名)过多的道德批判,而会更多的给予同情,并给人物一个成长、醒悟的机会,但男人对这样的女人在潜意识中是痛恨而轻视的。"
在她的初始设定里,杨紫曦一开始因为北漂缺乏安全感,所以暂时迷失了自己,但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明白真正的安全感和物质无关,于是果断退还了富二代给予的所有物质。
结果剧本初稿完成后,开机前导演闭关一月,对剧本、尤其是后一半剧情做了大量修改,让李蒙璐在冬夜下水摸钻戒、导致不能再生育。
可就算是在后来播出的剧中,杨紫曦也曾非常清楚地向闺蜜表示过,自己的拜金是因为:
" 反正跟谁谈恋爱,都是女人受伤,那我干嘛不找个有钱的啊。就算我靠不住他们,我还可以靠住他们的钱。"
她如此清醒,又怎么可能把自己搞得一身狼狈,回去求前男友复合。
这种贬低角色的结局,似乎更像是满足一种 " 女神跌落神坛 " 的爽感。
但细看来,对于角色的刻画却并无益处,反而容易使角色崩坏,动机站不住脚。
小说和影视剧里,这些情节频繁出现,网友们也意识到不对劲。
背后的逻辑,是用女人之间的雌竞满足男人的心理欲望。
去年,社交平台上流行起 " 白月光变装 ",女孩们纷纷打上 tag:
白月光之所以是白月光,是因为她足够美好。
回想女性视角里的 " 白月光 " 角色,就能理解这句话。
《流星花园》里的藤堂静,在生日宴万众瞩目下一把剪掉自己的头发,宣布自己要去法国读书的消息:
" 华丽的衣裳,美丽的头发,对我来说都不是那么重要,从现在起,我要做我自己。"
图源:《流星花园》
《恶作剧之吻》中的裴子瑜,虽然和湘琴一样喜欢直树,却不会为了他放弃自我。
在湘琴以为她也要和直树选择同一门专业时,裴子瑜却表示:
" 没必要为了爱情,赔上自己的人生。我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我有我自己的人生,想做的事还是会去做。"
图源:《恶作剧之吻》
这样勇敢追求自己人生的 " 白月光 ",任谁看了不会鼓掌呢?
不止影视剧角色,现实生活里,王菲谢霆锋兜兜转转又在一起的故事,也让不少看客感慨白月光的威力。
但作为三角故事中的另一人张柏芝,也从未诋毁,而是大方送上祝福,说从知道她们在一起第一天起,就百分百祝福他们。
明明 " 白月光 " 这一词起初出现时,就代表着美好、可望而不可及的人。
如今被如此滥用,大有一番要将其打上刻板印象的意思。
不禁令人想起复旦大学的沈奕斐老师曾提出过的:" 警惕对女性美好词汇的污名化 "。
其第一步就是放大个别的特征并负面化,进而转移到对应的群体。
从 " 小姐 "" 大妈 "" 大姐 "" 姨 ",一个个变成了 " 贬义词 "。打扮漂亮展示个性就是 "xx 媛 ",现在又轮到 " 白月光 "……
" 不巧 " 的是,女性观众正在越来越清醒而敏锐,当创作者将恶意的自我批判带入女性角色时,观众不再跟着创作者的思路走,而是有了自己的看法。
这次观众的大范围逆反,就是最好的佐证。
观众并非要给姚玉玲一个多么灿烂的结局,而是勇于追求自己更好生活,不该是一个角色的污点;
不答应对自己百般追求的男性,更不是角色的槽点。
因为姚玉玲的拒绝,牛大力还曾喝药自杀;对男性的描述是 " 情种 "" 被绿 ",对女性却在审判她 " 错误板上钉钉 "。
她理应当拥有自己的人生,即便结局没有那么美好,那也应该是属于她自己的更合理的故事线;
而非作为一个毫无灵魂的反面教材,用来 " 驯化 " 电视机前的观众:
看,这就是 " 不知好歹 " 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