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消费会强劲恢复吗?,欢迎阅读。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楚楚 多措并举促进消费的持续恢复和扩大是 2023 年关键的经济举措之一。在 2023 年的前 11 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 42.8 万亿元,同比增长 7.2%。这一增长为国民经济的回升向好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与此同时,消费信心和预期不足、消费力整体疲软的现实仍然存在。2023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4 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对于 2024 年消费信心的强劲恢复,机构普遍持乐观预期。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4 年)》预计,2024 年我国消费有望持续恢复,继续发挥经济增长 " 压舱石 " 作用;高盛《2024 中国宏观经济展望》报告认为,2024 年中国消费端或将延续 2023 年的恢复势头;瑞银《2024 年— 2025 年中国经济展望》报告认为,2024 年中国消费和服务业将延续疫情后的复苏趋势。
尼尔森 IQ 零售洞察与分析高级经理马研表示,对 2024 年消费市场恢复保持信心。从宏观政策看,2023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键字 " 扩大内需 " 相关内容提到,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能,大力发展新兴消费。数字、绿色、健康消费和培育文娱、赛事、国货 " 潮品 " 等新消费增长点都将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遇。此外,全国 14 亿人口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都将成为消费市场持续复苏的内生动力。
罗兰贝格消费品和零售全球合伙人刘畅对此持 " 谨慎乐观 " 态度。他指出,谨慎在于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 40%,出口作为中国经济 " 三驾马车 " 中的 " 头马 ",如果无法显著增长,投资和消费都可能面临需求侧的问题;乐观在于,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2024 年留给中国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空间更大。
市场普遍认为,在 " 存量经济 " 的大环境下,消费市场将出现更明显地分层和分化现象。企业需要更加精细地打磨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在理性消费主导下对性价比的需求。同时,企业也需要关注情绪和体验类消费需求。
刘畅认为,虽然消费未来的走向会受到企业经营利润、股指和房价的影响,但不同人群和品类所受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超高和高收入人群来说,他们往往是经济刺激政策的受益者,消费在其支出中所占比例较低,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变化较小。对于这类人群,具有黏性、无可替代、甚至在通胀压力下有一定保值作用的商品,如奢侈品和黄金珠宝,依然将保持强劲的需求。而对于大众消费中的先定预算品类,如家居家电,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消费者预算和房价的心理挂钩关系的影响。
他认为,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领先企业也开始采取产业链向上延伸、精益运营和渠道扁平化等行动,以增强兼并整合能力,扩大市场份额,改善竞争环境。因此,2024 年及更长远的未来,头部品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尽管消费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企业运营、增长方式和产品迭代的变化中仍蕴藏着增长机会。马研表示,2024 年对消费品牌商和零售商来说将是极具挑战的一年,不仅需要更精准地把握本土需求,还要提升运营敏捷性,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