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集度”改姓吉利,百度造车梦醒,欢迎阅读。
文 | 周鑫雨
编辑 | 苏建勋
8 月 14 日晚,吉利和百度联手打造的 " 汽车机器人战略合作项目 " 发布汽车机器人品牌 " 极越 "。此前,大众更为熟悉的造车品牌,名为 " 集度 "。
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更名——极越背后的公司主体、今年 8 月 9 日成立的 " 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吉利持股 65%,百度持股 35%,法人及执行董事为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兼 CFO 张权,总经理为集度总经理、CEO 夏一平。而曾经的集度,百度占股 55%,吉利占股 45%。
这意味着,百度从造车的牵头者,变为了提供技术的参与者。
据了解,目前集度作为百度 AI 技术的提供方,主要负责产品定义和科技研发。极越负责对外,主导品牌的经营管理、市场布局等工作。具有生产资质的吉利,则负责汽车的生产制造。
" 极越 " 发布后,吉利、百度的汽车机器人品牌架构。图源:第三方制图
此前,百度在造车上也度过了几近狂飙的两年:2021 年 3 月,集度成立,同年 6 月,公司就发布了首款产品的油泥模型图。一年后,首款概念车 " 集度 ROBO-01" 面世。
2022 年 10 月,售价为 39.98 万元的 ROBO-01 探月限定版成了集度首批规划交付的车型——集度汽车 CEO 夏一平表示,产品大规模交付的节点是 2023 年的三季度。
然而,作为新能源汽车赛道 " 入场券 " 的生产资质,是百度一直无法啃下来的硬骨头。
由于全国汽车产能过剩、新能源汽车骗补乱象频发,自 2017 年 7 月 1 日,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发放口变窄,近三年内新资质发放数为 0。
为了突破生产资质的卡脖子难题,大多造车新势力选择代工或者收购两条路径。比如理想收购力帆、小鹏收购福迪,都是采用了收并购具有造车资质的企业,补上资质缺口。
将造车主体让渡给具有资质的吉利,是百度为了保留造车火种,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接棒集度,被命名为 " 极越 01" 的首款车型,定位是吉利旗下智能驾驶的高端线,未来将在吉利杭州湾智慧工厂生产——这也是吉利旗下智能汽车品牌 " 极氪 " 的产线。集度 ROBO-01 探月限定版的三季度之约,将由计划 10 月上线的极越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