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一文读懂Find N5:8.93mm刷新折叠屏纪录,再薄Type-C放不下了,欢迎阅读。
最近几年,手机厂商发布会普遍拖沓,这与各家产品线不断延伸有关。
产品多,企业讲故事无可厚非,可发布会越来越长,用户看得也累,还有可能记不住重点。
相比之下,OPPO 要纯粹一些,今年的首场发布会,就两个产品:手机是 Find N5,智能手表是 Watch X2,时长也就一个小时十一分钟。
一句话概括上述产品的记忆点,
1)Find N5:8.93 毫米厚,最薄折叠屏手机,还在轻薄基础上加了电池容量—— 5600 毫安时,当然也接入了 DeepSeek,售价 8999 元起。
2)Watch X2:一个支持 5 天全功能续航,支持 60 秒快速健康检测的个人智能助理,可以独立手机打电话、收发微信,售价 2499 元起(国补之后 2124.15 元起)。
01 Find N5:8.93mm 超薄折叠
作为 OPPO 的折叠屏产品线,Find N 系列经历了 NN2N3 几代产品。
N5 属于 OPPO 的第四代折叠屏产品,也是市面上最薄的折叠屏产品,8.93mm ——刷新了折叠屏厚度纪录。
在这之前,一些主要超薄折叠包括华为 Mate X6,厚度是 9.85mm,荣耀 Magic V3,厚度为 9.9mm。
对照上表,可以感受一下之前的几款折叠屏,厚度都在 9mm 以上,且差距不算大。
Find N5 将折叠屏的厚度从 9mm,推到 8mm 这个水平,这 1mm 之差,大家可以从下面的图视觉感受一下差异:
Find N5 展开后单屏厚度对比硬币的差异
注意看细节,单屏厚度如果再薄,Type-C 接口就没地方放。
也就是说,短期内如果结构设计没有重大变化,折叠屏手机的厚度极限可能就是 8mm-9mm 之间了。
当然,直接取消 Type-C 接口,全部上无线充和无线数据传输的概念设计,也不是不可以。
很多人问,不断地减薄有什么用啊?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轻,所谓轻、薄不分家—— 230g 左右的重量,不管是折叠,还是展开状态,单手握持体验都很不错。
手机这样的移动设备,做轻、做薄一直是行业趋势。
从 OPPO 给的资料来看,Find N5 厚度降到 8.93mm,在上一代 N3 的基础上,折叠和展开的厚度降幅都在 20% 以上,机身每一个隐藏点能做减薄的地方都减薄了,下面这组数据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有一句话比较形象:这里抠一点,那里抠一点,抠出来一个 " 三室一厅 "。
除了薄,超平整镜面钻石屏也是不得不提的一个特点。
Find N5 搭载一块 6.62 英寸,2616×1140 分辨率,峰值亮度 1600nit 的外屏,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对这款产品来说,最重要的是这块 8.12 英寸 2480×2248 分辨率,峰值亮度 1400nit 的折叠屏。
它的尺寸和 iPad mini 基本接近,后者 8.3 英寸。
不过,比起大、亮度包括自适应调光方案,我觉得最重要是——超平整镜面。
息屏状态下折痕情况对比(因光线和视角略有差异),从左至右依次为 Find N/Mate X6/MIX Fold4 /X Fold3 Pro/MagicV3
所谓的超平整,即无感折痕,它不仅是视觉上,也体现在触觉上。
虽说息屏之后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沟槽的视觉效果,但摸上去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大家都知道," 屏大即正义 ",折叠屏也是如此,但它有个痛点——维修贵,伤不起,内外屏一起换差不多 5000 元以上,如果不在保内这对用户来说很痛苦。
我看 OPPO 官方给了一个保障服务,也就是碎屏险,1599 元,如果当年没有碎屏换机,可以折算到下一年的费用里去。
产品层面,对折叠屏保护,OPPO 的解决方案是超韧性玻璃内屏 + 超瓷晶玻璃外屏 + 中框 + 后盖的组合拳:
●内屏:采用 UTG 超韧性玻璃 + 上下双层保护膜 + 纳米涂层叠层,提升内屏的抗冲击性能
●外屏:采用晶盾超瓷晶玻璃,提升抗冲击和防刮性能
●中框:航空合金铝吸收掉了冲击
●后盖:复合纤维后盖提升抗摔性能
OPPO 不仅刷新了折叠屏超薄的记录,还想讲一个 " 防水 " 故事。
Find N5 支持 IPX6、IPX8 和 IPX9 三个级别的防护,IPX6 和 IPX8 都属于经常拿出来说的标准,但 IPX9 比较少,工业设备、航空航天可能会用到,把 IPX9 这个高温高压下的防水能力引入进来。
不能说这是 " 大炮打蚊子 ",但总觉得不是刚需——各位洗个温泉,蒸桑拿也非得把手机带进去吗?
影像能力是 OPPO 的传统艺能,之前这个能力主要在 Find X 上体现,现在 Find N5 直接复刻了 Find X8 的影像能力,包括智能识别运动参数的无影抓拍,哈苏人像,超光影系统等等,如果要用一个词总结,我觉得是——值得信赖。
如果再用一个词,我觉得是——不容易,毕竟只有 8.93mm 的厚度了,怎么也得平衡镜头模组的凸起程度。
Find N3 和 Find N5 镜头模组凸起效果对比
Find N5 搭载了由 5000 万像素的超光影广角镜头、5000 万像素的超感光潜望镜头和 800 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组成的后置超光影三摄模组。
这套超光影的概念最早在 Find X6 上提出,简单来说将广角、超广角和长焦三颗摄像头的硬體拉到主摄级别的感光和成像能力,支持全场景、全时段等不同环境下影像拍摄。
性能和续航这里,Find N5 采用的是台积电 3nm 工艺的骁龙 8 至尊版 +5600 毫安时冰川电池组合。
其中,骁龙 8 至尊版比上一代骁龙 8 Gen 3 单核、GPU 性能提升都在 40% 以上,OPPO 还说这是目前首个搭载,并且也是唯一能买到的骁龙 8 至尊版折叠旗舰。
但我要说,要考虑折叠屏,骁龙 8 至尊版肯定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接下来各家的旗舰产品都会陆陆续续采用,它不能形成绝对的差异化,只是抢首发打了个时间差。
比起处理器,倒是这个 5600 毫安时的冰川电池更加抢眼球——相比 Find N3 的 4805 毫安时提升超过 16% 以上,支持 80W 超级闪充,还新加入了 50W 无线闪充。
作为对比,Mate X6、Magic V3 这些产品的电池容量也都只有 5100 毫安时左右。当然,这与代差也有关系,毕竟接下来 Mate X7、Magic V4,一样也会加电池容量。
之所以给这么大容量的电池,除了匹配骁龙 8 至尊版的功耗之外,更多还是为了给折叠屏应用新场景——移动办公准备的。
各位朋友,你想用折叠屏看剧、刷视频?OPPO 时刻都为你的工作操着心。
OPPO Find N5 远程控制 Macbook 演示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硬體部分的变化,这次 OPPO 在 Find N5 上加入了 " 远控电腦 " 对 Mac 平台的支持——直接在手机上远程控制电腦。
还可以在远控状态下,进行分屏,将远程电腦上的檔案拖拽分享到手机或者其他应用当中。
OPPO Find 5 跨屏、跨应用檔案互传
跨屏远程移动办公体验这个概念其实不错,但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现在大模型都在谈 Agent,未来 Agent 可以实现很多远程办公自动化的能力,不排除未来 OPPO 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其二,如果你的公司安全策略严格,远程控制可能会无法使用。
而说到 AI 能力的整合,过去一段时间,Color OS 整合了包括 AI 智慧文档、全局搜索这些能力,并且以 " 小布语音助手 " 作为一个集中互動的入口,这个体验在 Find N5 这样的折叠大屏,且又是突出移动办公能力的产品上也得到了还原。
现在,OPPO 还在 Find N5 上首发了 AI 意图搜索,算法加入了对文字、图文和视频等多种内容的识别,也支持跨应用数据整理,比如让 AI 去帮你跨应用比价格,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省钱了。
而在海量的照片里面,用一句相对模糊的提示词,去精确的找到一张照片,截图,就比如 " 帮我找一下身份证截图 " 相比你手动去翻滚相册,体验天差地别。
当然,这个能力也不稀缺,谷歌、苹果、OpenAI 都在做,国产厂商也都在补足优化,所以它也不能成为核心的差异化能力。
最后就是,所有国产厂商都在接入的 DeepSeek,OPPO 也加入了这一个队伍。
在小布助手当中,OPPO 接入了 DeepSeek R1 满血版。发布会后,刘作虎是这样评价 DeepSeek 的—— DeepSeek 的伟大之处在于,代表中国人以低成本的形式做到了 o1 的水平,并且短短一个春节假期就完成了全民 AI 教育。
最后的最后再说说版本和价格:三种颜色、三种存储搭配。
存储分为 12GB+256GB,16GB+512GB 和 16GB+1TB(卫星版),颜色则分为玉白、锻黑、暮紫三种,价格 8999 元起,下面这张表格,大家直观感受一下:
02 Watch X2:超长待机的健康助理
这一次和 OPPO Find N5 同台亮相的是 Watch X2 智能手表。
我们先说一下颜色和价格,大家先感受一下,然后再说它能干什么。
目前,官方提供了蓝色、黑色和黄色三个版本,2499 元起,国补之后 2124.15 元起。
2000 元出头的价格,OPPO Watch X2 的定位基本还停留在智能硬體层面,毕竟有些定位奢侈品的产品,价格已经超过 20000 元了。
作为 Watch X 系列的第二款产品,X2 基本上和 X 的外观保持了一致,体现出家族的系列感。不过,Watch X 的银灰色版本,这一代没有提供。
材质方面,X2 和 Find N5 一样主打钛合金表圈,也搭载了高端智能手表常用的蓝宝石玻璃盖板。
Watch X2 钛合金表圈
硬體变化不多,芯片也还是骁龙 W5,同时搭载了多个高精度健康传感器——包括心电图电极,8 通道心率、16 通道血氧、腕温传感器等等。
而且,这些传感器基本在上一代产品,在 OPPO Watch 4 Pro 这些运动定位的产品线上,也都是标配。
配备这么多传感器,OPPO 想在 Watch X2 主打健康的故事,所以还在继续强化 "60 秒体检 " 的概念。
概括地说,它的健康检测覆盖睡眠健康、心脏健康、身心健康三个大项以及各自包含的睡眠评分、鼾声监测、血氧、心率、血压、身心状态等等十多项健康指标检测。
用 OPPO 自己的话说,熬夜、应酬、加班等场景下,手表都会主动提醒体检,60 秒就可以快速出一份检测报告。
如果是非智能手表用户,可能会问,我要一堆这个数据有什么用?
Watch X2 内置的专业健康顾问这个产品的理念还是可以看一看的,它可以根据鼾声提供风险评估,也可以出熬夜损害评估。
你想,这才是智能手表、智能硬體应有的延伸,用户要一堆数据确实没意义,要得应该是基于数据提供的专业报告和指引。
Watch X2 支持无感高血压风险评估,为用户预测高血压风险
另外,随着端侧模型、云端模型的接入,希望可以看到更加智能、专业和个性化的健康应用。
言归正传,智能手表的监测数据仅作为个人参考使用,如指标异常或身体反应异常,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生诊断。
健康之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功能是独立的 eSIM,国产旗舰智能手表基本都有。
智能手表 +eSIM 这个搭配可以满足一些不方便带手机的使用场景需求,比如跑步,这个时候借助一些内置应用,像微信、地图、音乐等等, 就可以获得很好的体验。
否则,离开手机,智能手表就变成了手表。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Watch X2 配备了这么多传感器,全功能开启可以维持 5 天的续航,轻智能续航 16 天(部分传感器及部分默认設定),作为对比,上一代 Watch X 的轻智能续航时间为 12 天,Watch 4 Pro 的轻智能续航为 12 天。
之所以把续航这个数据拉出来说,是因为它真的太重要了。
有一些产品,它得一天一充,我不说名字你可能也知道它是谁,这样的体验就很不好。
而且,手表总是摘来摘去,数据监测也就缺少完整性。
关于三防这一点,OPPO 在 Find N5 上说了很多,但是在 Watch X2 没怎么提,反倒是这个场景还更重要。
举个例子,平时游泳、淋浴,你戴个普通的电子手表,完全不用担心,但是戴个智能手表就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三防已经是各家智能手表的基本标配了,如果连三防都还要拿出来讲一遍,那它的故事可就太频繁了。
总结下来,Watch X2 有几个看点,大家可以关注:全功能续航 5 天,内置独立 eSIM,60 秒快速体检 + 健康报告,最关键的是它只有 2499 元。
03 结语:折叠屏厚度 " 卷到尽头 ",AI 与硬體深入融合
结合 OPPO 的发布会来看,今年各家估计都要 " 卷 " 折叠屏厚度了,理论上应该还会看到不同描述维度上的 " 最薄折叠屏 "。
回过头看折叠屏产品发展,其厚度从 15mm 的厚度,不断地迭代进步,到现在进入 8mm 时代,也不过 3-4 年的时间,是行业的巨大进步。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厂商除了把厚度卷到 " 减不动 " 的程度,什么时候可以把 " 大折叠 " 的价格再卷一卷——比起早期动辄 1.5 万元、2 万元要少很多,现在的 8999 元起的售价要便宜很多,但它依旧是一个很高的消费门槛。
如果说最薄折叠屏是硬體上的进步,那么 AI 的深入融合这是接下来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将大幅度的帮助用户提效。
就拿 "AI 意图搜索 " 这个话题来说,这类产品国内外公司在过去的 2024 年都有过概念演示,相关产品几乎把搜索体验提升到一个难以量化的程度," 飞跃 " " 爆炸式 " "Amazing",总之用这类词形容它对搜索效率的提升都不为过。
这背后,是 AI 技术进步的体现,是算法对文字、影像、视频等等不同介质的内容拥有更好理解能力的体现。
今年春节之后,大大小小的软硬體公司、产品都在接入 DeepSeek,这种趋势在未来可能会更加明显——好的大模型、AI 助手、解决方案,会在各种产品中出现,用以提升用户体验。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就是 AI 平权、技术平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