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小鹏广州总部开箱新G6:内外更新,死磕焕新Model Y?,欢迎阅读。
春节后的小鹏,新车官宣总是有些 " 冷不丁 "。
今年 2 月底,小鹏 2025 款 G6 迎来首秀,并在 3 月 1 日公布品牌 2 月销量的同时,宣布新 G6 正式入驻各大店面,提供体验和参观。20 万级纯电 SUV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外界也在好奇,除了 G7 和下半年的增程式车型之外,小鹏的 SUV 还要如何出牌。
小通这次也是受到了小鹏汽车的邀请,冒着阴雨前去小鹏汽车广州总部,给全新的 G6 来一波静态上手,看看改款堪比换代的 G6 有什么厉害之处,对比老款,新 G6 做对了什么?
巧合的是,特斯拉也推出了焕新 Model Y,电车通也已受邀试驾体验(可全网搜索查看)。有分析认为,小鹏新 G6 与特斯拉焕新 Model Y" 针尖对麦芒 ",到底能打吗?看体验。
第一眼看,新款小鹏 G6 和老款几乎一样,没有太多值得提点的地方。不过小通围着新车走一圈之后还是发现,细节上的优化,足以让新 G6 的气质再上一个层次。小鹏说 2025 款 G6 不是 " 年度改款 ",而是 " 全新换代 ",具体换了什么地方呢?除了更时尚的一箩筐新配色,小通找到了一些和老款的不同之处。
(图片来自电车通摄制)
新能源车行业总是对无断点的贯穿灯有一些特殊的执着,一条完整的可以发光的流线贯穿车身的左右,很难说没有科技感,工艺难度也比较高。正如手机的金属边框上少不了几条出戏的天线断点,观感难免有些割裂。这不,新小鹏 G6 也换上了无断点的贯穿灯,集成转向灯功能,小鹏的车标也终于不用局促在窄窄的一条黑线里,而是挪到了前舱盖上。
肉眼上不太容易感知到的地方是,分体式大灯下方的两颗激光雷达被移除了,但小鹏还保留了原来的黑化设计,所以看起来和老款没有什么区别。另外,两边的后视镜都配备了 "AI 智驾小蓝灯 ",给全新的图灵 AI 智驾赋予了新的标识。
这倒不是为了证明谁的小鹏 G6 是最新款,小鹏也说了已经同步启动老用户的众筹更新,更重要的其实还是通过标志性的指示灯去提醒周边的道路参与者 " 此车正在使用 AI 智驾 "。
小通问过一些小伙伴对老 G6 的看法,他们普遍认为 G6 的配置和尺寸在 20 万元这个价位当中都属于 " 甜点级 ",但对车身的造型颇有微词,认为 G6 像一块能开走的 " 软面包 ",既没有 Coupe SUV 的运动姿态,也没有传统 SUV 的端庄,新 G6 虽说改动不大,不过一些套件的更换让姿态看起来和谐了一些,又能一眼认出是小鹏的车。
靠小调整实现大效果的,还有造型上的细节,小鹏给新 G6 设计了新的扰流板和鸭尾,后保险杠的位置做了一个 "C" 字形状的型面变化,给圆滑的尾部添加了一些块面感,车长比老款多了 5mm 只是其次,这些看似很小的变化,足够把新小鹏 G6 变得更好看、更具运动感了,只能说好看的设计并不需要推翻重新再来。
不过老款车主也有值得高兴的一个地方,就是新一代小鹏 G6 应该不再配备电动升降的尾翼了。
2025 款小鹏 G6 还拥有一款全新的 20 英寸花瓣式五幅轮毂,暗夜黑版本还有单独的熏黑卡钳以及黑色的标识套件。新轮毂相比老款的 18 英寸低风阻轮毂,毫不夸张地说,真的是好看了太多,如果能做到全系标配,整个车型的气场都会提升。
如果要我评价新 G6 的外观,用更好看、更科技来形容就足够了,靠较小幅度的优化获得更好的观感在小通看来十抽成功,至少从 " 全面换代 " 的角度来看,新小鹏 G6 的外观设计拿出了更多的诚意。
2025 款小鹏 G6 的内饰,则要比外观设计的变化来得更多,甚至可以说是全面焕新,小鹏汽车智能产品经理于桐在新车亮相上表示:" 你在车内所看到的一切,几乎都是全新设计 "。
的确,小通走进车内的第一感觉和于桐所说的基本一致,最能体现 2025 款 G6 的 " 换代感 " 的就是内饰。最大的变化集中在前排,首先很能体现小鹏对女性用户关怀的,就是遮阳板上边的化妆镜,新款直接换装了两块超大面积的,并保留了补光灯。
另外一大更新点小通觉得是添加了流媒体后视镜,因为小鹏 G6 的掀背造型,导致尾窗开口很小,视野很一般,再加上后排还有一个凸起的头枕遮挡,光学后视镜没法提供足够的车后环境信息。流媒体后视镜不受尾窗影响,也不会和后排的乘客突然对视,引来尴尬。
至于大家关心的流媒体后视镜延迟的问题,目前来看主流的车型都能够把画面延迟控制在 60 毫秒以内,有的甚至能做到 30 毫秒级,远超国标的 200 毫秒内,可以说基本上不存在感知明显的延迟。
仪表屏和中控屏也获得了更新,仪表盘的尺寸增大到 10.25 英寸,并从原来的内嵌式改为悬浮式,好处就是显示的信息更多,也不用像老款的车标一样局促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有的时候设计为功能让步还是有必要的。
中控屏的尺寸增大到 15.6 英寸,估计仪表屏和中控屏能够和 P7+ 复用降低成本。中控屏的边框比老款和谐不少,没有矩形螢幕梯形边框的违和感了。结合小鹏最新版的车机作業系統,基础的点、划、双指缩放等高频操作响应很快,并默认采用左右分屏的高效布局,也支持手动调整显示比例。
桌面右下角常驻 AI 语音助手小 P,点一下即可唤起。小通尝试了一下,基础的指令支持免唤醒输入,互動上省去了不必要的重复唤醒。根据座椅設定界面可以得知,我们这次体验的这台新 G6 没有后排的座椅通风和按摩,前排还是该有的都有。
以及中岛上的两个无线充电板,可以给小通的 OPPO 手机激活无线快充。不过像是没有手套箱、没有电动遮阳帘这些,新 G6 保留了一些对老 G6 的 " 致敬 "。
整个中控仪表台,或者说整套内饰的设计语言,小鹏都在新 G6 上进行了重新设计,中控的细节更多,和氛围灯、多材质有了更好的结合,一条阵列氛围灯贯穿中控,用了木纹饰条做材质碰撞。
对了,空调出风口也变成了手动调整,小鹏也意识到有些事情还是直接 " 上手 " 最好。
四个车门的氛围灯和音响面罩做了重新设计,顶棚有 Microfiber 超纤绒覆盖,大部分能摸到的地方都用了皮质包覆,相比老款更会隐藏省钱的痕迹。按照官方的说法,新 G6 内饰缝隙控制在 5±2mm,小通仔细观察了一波,仪表台和门板之间的缝隙的确很小了。
并不是说老款的缝隙很大,而是老款的门板和仪表台之间的缝隙不是很规整,一段宽一段窄的,门板下半部分和仪表台下沿的衔接和也算不上完美,新款更多的是在设计、零部件公差等方面解决了廉价观感的问题。
方向盘更换为最新的电容式,和老款的电阻式离手检测方案,电容式检测不依赖物理接触,也不需要刻意摆动方向盘判断驾驶员是否离手,就小雷体验过的智驾车型来说,能有电容式方向盘的还是体验好一些。
在小通拍摄和体验期间,也有一些好奇的顾客上车体验,其中还有一些买了老款的老车主。通过了解,他们都是看到了小鹏的官宣来线下店体验,给他们的感受就是内饰变精致了,但空间感和之前的相差无几,和小通的想法一致,看来内饰的精致感更新的确能招来不少路人缘。
小鹏显然也是听劝的车企,老款小鹏 G6 被诟病的设计和精致感的问题,这一代一并解决,或许还从 MONA M03 身上学到了对女性群体的关注,以及 P7+ 的后续爆发,对 G6 的销售成绩应该可以有一个相对积极的预期,走对路果然还是比 " 臭搞技术 " 有用不少。
还有一个能让新小鹏 G6 达到换代效果的地方,应该就是底盘和电池了,很可惜的是,现在店内还没有试驾车可供体验,有机会的话,电车通还会跟进这款车的上市进度,为大家带来第一时间的动态体验。
根据官方的 QA,小鹏在新 G6 身上投入了 2 亿研发费重新开发了底盘,底盘阀体、悬置、衬托等硬體,通过数万次的减速带测试找到了最为理想的减震器调校方案。
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前排座椅纵向的冲击峰值比 40 万级豪车减少 30%,前排座椅垂向的冲击峰值比 40 万级豪车减少 18%;前排车身起伏加速度 0.13g,后排车身起伏加速度 0.17g...... 一系列数据均做到了比 40 万级豪车更好。
简单来说,就是小鹏给 G6 的悬架系统做了重新设计和重新标定,驾驶和乘坐的感受比老款更好。用户对老款 G6 的反馈普遍集中在悬架硬、滤震效果一般,过减速带和小坑洼时有多余的跳动,这波重新调校和设计,目的还是补齐老款的短板。
(图片来自小鹏汽车)
其实结合小通此前体验的 MONA M03 和 P7+ 可以感受到,小鹏对车身动态的处理比以前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具体在于起步和刹停很少出现令人不舒服的车身俯仰,多余的跳动也很少了。
实际上操控好的底盘不一定是纯粹的硬,舒服的底盘也不是一味的软,用户可能没办法从技术上去分析,但舒适一定是能感受出来的。
另外,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小鹏还给新 G6 全系都安排了 5C 超充 AI 电池,官方宣称充电 10 分钟可高速行驶 4 个小时锂离子传输路程和传输速度分别缩短 15% 和提升 20%,充电时的产热量降低 30%。
高倍率 5C 充电的确又是一项可以减少补能焦虑的技术,又可以提升整车的能量利用效率。结合现实来看,5C AI 电池还需要结合对应的超快充体系才可以达到理想的补能效果。
而且全系车型还会提供小鹏最新的图灵 AI 智能驾驶,将 P7+ 的视觉高阶智驾方案优势继续打下去。
如果去让小通评价新小鹏 G6,用 "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来形容应该最为合适,G6 的产品定义本身没有问题,当时卡在 25 万元以内的价位也十分有竞争力,上市后连续 4 个月夺得 20-25 万级纯电 SUV 销量冠军,累计销量近 100000 台。
G6 是小鹏产品阵列当中十分有战略意义的车型,卡在了主流的消费价位段,充当走量的先锋。
只不过,正如小通前面提到的,老款小鹏 G6 上存在一些不足,再加上 20 万级纯电 SUV 如今高手云集,竞争烈度早已远超当年。放弃 G6 是不可能的,全面换代刷新市场认知,小鹏还需要这么一款销量支柱。
2025 款 G6 官宣之后,紧接着 2025 款 G9 又来了,率先拿出 13.9kWh 同级最低电耗和 725km CLTC 续航;前后排座椅通风 / 加热 / 十点按摩,内饰用料也和 G6 一样进行了一次全新更新。
由此来看,小鹏还并不打算沉浸在 MONA M03 和 P7+ 的成功当中," 重新出发 " 的 G6 和 G9 以及接下来可能进一步官宣的 G7,整个 SUV 产品矩阵对小鹏汽车而言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并不是需要更多爆款,而是把现有的产品做成爆款。
接下来,2025 款小鹏 G6 为数不多的悬念,应该就是价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