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一年卖出8亿杯,7000家门店仅6家直营,茶百道冲击“新茶饮第二股”,欢迎阅读。
中新经纬 8 月 18 日电 ( 闫淑鑫 ) 近日,四川百茶百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下称茶百道 ) 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印证了此前的上市传闻。这也意味着茶百道或将成为继奈雪的茶之后第二家新茶饮上市品牌。
超 7000 家门店,直营仅 6 家
茶百道创立于 2008 年,第一家门店开在四川成都。截至 2023 年 8 月 8 日,茶百道在全国共有 7117 家门店。
和蜜雪冰城一样,茶百道主要通过加盟模式来拓展门店网络,在上述 7117 家门店中,加盟店达 7111 家,直营店仅 6 家,占比约为 0.084%。
靠着这 7000 多家门店,2022 年,茶百道一共卖出 7.94 亿杯奶茶,总零售额达到约 133.32 亿元。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 年,中国新式茶饮店市场的市场规模为 2029 亿元,按零售额计,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占据约 31.6% 的市场份额。其中,茶百道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 6.6%。
来源:茶百道招股书截图
招股书显示,2020 — 2022 年,茶百道分别实现营收 10.80 亿元、36.44 亿元、42.3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97.9%;实现净利润 2.38 亿元、7.79 亿元、9.65 亿元。
2023 年第一季度,茶百道营收为 12.46 亿元,较上年同期 8.15 亿元增长 53.0%;净利润为 2.85 亿元,较上年同期 1.89 亿元增长 50.7%。
茶百道的赚钱能力也不差。数据显示,2020 — 2022 年及 2023 年一季度,茶百道净利润率分别为 22.0%、21.4%、22.8%、22.9%。
而门店数超 2 万家的蜜雪冰城,其 2020 年、2021 年的净利润率为 13.48%、18.47%。
赚钱不靠加盟费
加盟商是茶百道的主要客户。
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茶百道共有 5591 名加盟商,其中 444 名加盟商开设了两间以上的门店。
不过,加盟费并不是茶百道的主要收入来源。
茶百道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货品及设备的销售;二是特许权使用费及加盟费收入;三是其他。
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茶百道货品及设备销售收入占比均超过了 90%,其中 2022 年,该部分销售收入为 40.2 亿元,占总营收的 95%。而同期,其特许权使用费及加盟费的占比仅 4%。
货品及设备的销售,即指向加盟店销售乳制品、茶叶及水果等制作茶饮的材料及配料,以及包材及门店设备。而茶百道这些货品的提供主要依赖供应商。
招股书显示,茶百道的供应商主要供应制作茶饮所用的乳制品、茶叶、糖、鲜果、果汁、包装材料等材料及配料。目前,该公司与逾 230 名供应商合作,并拥有逾 130 名备选供应商作为備份供应商。
2020 — 2022 年及 2023 年一季度,茶百道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分别为 41.6%、29.5%、37.4% 及 41.4%,其中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为 12.0%、10.0%、11.6% 及 12.9%。
茶百道坦言,公司倚赖第三方供应商及其他业务伙伴提供原材料及服务,若失去任何该等供应商或其他业务伙伴,或若彼等的营运发生任何严重中断,公司业务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新茶饮要扎堆上市?
茶百道上市一事,市场早有传言。
今年 6 月,有消息称,茶百道获得近 10 亿元融资,估值 180 亿元。茶百道方面确认了融资消息,但并未透露金额。彼时,就有消息称,茶百道可能要上市。
招股书显示,茶百道此轮融资金额一共 9.7 亿元,投资方包括 TowerQuality、正心谷、新希望、番茄资本、中金公司等。据悉,这是其成立至今的首笔融资。
进入 7 月,市场上更是相继传出了茶百道、古茗、沪上阿姨、霸王茶姬、蜜雪冰城以及新时沏 6 家新茶饮公司正在准备港股或美股 IPO 的消息。对于上市传言,多家公司回应 " 不予置评 " 或 " 目前尚不便回应 ";仅霸王茶姬直言 " 目前没有任何明确的 IPO 计划 "。
扎堆筹划上市背后,餐饮行业正在加速回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 1-6 月,全国餐饮收入约 2.43 亿元,同比增长 21.4%,餐饮成为前六个月增长最大的消费品类。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新式茶饮店行业规模 2017 年至 2022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4.9%,远高于中国软饮料行业 4.1% 的整体增速,新式茶饮店未来亦有广阔的成长空间,2022 年至 2027 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高达 19.0%。
在这一背景下,各大茶饮品牌纷纷加速扩张,喜茶、奈雪的茶等头部玩家也陆续开启加盟模式,密集拓展门店规模。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中新经纬表示,2023 年以来,茶饮品牌呈现出 " 无边界 " 的状态,较高端的品牌也推出中低价格的产品,下沉品牌也向 " 五环以内 " 进军,整个市场呈现出全面竞争的景象。
" 中国茶饮市场发展到当前的阶段,各品牌期望成为上市公司是大势所趋。各家新茶饮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来扩张规模,提高品牌影响力,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江瀚称。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提到,2023 年中国新式茶饮进入内卷期,竞争激烈程度逐渐加剧,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抗风险能力需要资本的支撑,同时上市募集的资金还可以支撑拓店和供应链建设。
不过,上市并非终点。江瀚认为,茶饮品牌进入资本市场,还是要给市场更多的想象空间,讲好自己的品牌故事,让资本市场认可品牌的发展。
" 这意味着中腰部茶饮品牌更要拥有打造差异化的能力,无论是推出创新爆品的能力、取得受欢迎的联名 IP 的能力,还是持续流量运作的能力,这些才是新茶饮品牌归根结底要思考的问题。" 江瀚表示。
(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闫淑鑫:[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经纬 APP )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部門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常涛 罗琨
作者:郑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