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理财经验:背靠国内最大水泥企业,海螺科技以低价换市场,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创业最前线,作者 | 段楠楠,编辑 | 冯羽
近几年,由于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国内水泥整体销量也在下滑。不过水泥外加剂企业安徽海螺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海螺科技 ")并未受到水泥销量下滑影响。相反,海螺科技近几年收入不减反增。
公司收入不降反升,与海螺科技强大的股东背景有很大关系。天眼查显示,海螺科技控股股东为海螺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建材集团之一,海螺集团旗下的海螺水泥更是国内最大的水泥企业。
(图 / 海螺集团官网)
在海螺集团以及海螺水泥支持下,海螺科技在水泥整体销售下滑的背景下,公司收入连续 3 年上涨。
在此背景下,海螺科技 2023 年 12 月 28 日向联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交所主機板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海螺科技收入持续上升,但公司利润却意外下滑。在此影响下,海螺科技能否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成功上市?
背靠海螺水泥,海螺科技无惧行业下行
作为海螺集团旗下众多企业之一,海螺科技成立时间并不长。招股书显示,海螺科技成立于 2018 年 5 月,是由海螺集团全资子公司海螺科创与临沂海宏合资成立。
成立初期,海螺科创持有海螺科技 70% 股份,临沂海宏持有海螺科技 30% 股份。2022 年 7 月,海螺科技完成股份制改革,截至 IPO 发行前,海螺集团通过旗下子公司海螺科创持有海螺科技 48.62% 股权。
招股书显示,海螺科技是一家水泥外加剂及混凝土外加剂生产、销售企业。公司产品最大的需求方便是水泥、建材类企业。
从公司收入来看,海螺科技大部分收入均来自水泥外加剂,2020 年、2021 年海螺科技 90% 以上的收入来自水泥外加剂及相关中间产品。2022 年占比虽有所下降,但依然高达 73.8%。
事实上,近两年水泥行业并不景气,2018 年至 2022 年,全国水泥市场规模有所萎缩,年复合增长率为 -1.2%。
虽然下游需求有所下滑,但并未妨碍海螺科技收入增长。数据显示,2020 年至 2022 年(以下简称 " 报告期内 ")公司收入分别为 13.02 亿元、15.38 亿元、18.40 亿元,三年内公司收入增速为 41.32%。
(图 / 综合损益表)
海螺科技收入持续增长,核心原因是公司拓展了混凝土外加剂及过程中间产品。数据显示,2020 年公司该产品收入仅为 6010 万元,到 2022 年增长至 4.6 亿元。
(图 / 按产品划分的收入)
而混凝土外加剂及过程中间产品收入增长,主要归功于控股股东海螺集团子公司海螺水泥的帮助。
数据显示,2022 年海螺水泥产能为 3.88 亿吨,是国内最大的水泥企业。在海螺集团以及关联公司海螺水泥的扶持下,海螺科技迅速发展壮大。招股书显示,海螺科技与海螺水泥及其子公司最早合作时间可追溯至 2018 年。
也就是说,海螺科技成立之时,海螺水泥及其子公司便成为海螺科技客户。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海螺水泥及其子公司对海螺科技采购金额分别为 7.51 亿元、8.08 亿元、7.65 亿元,占公司收入比例分别为 57.6%、52.5%、41.6%。
在海螺水泥的帮助下,加上公司混凝土外加剂及过程中间产品业务的拓展,海螺科技在下游需求萎靡的背景下,收入不降反升。
低价拓展第三方客户,公司增收不增利
依靠强大的背景,海螺科技迅速发展壮大。但对关联方依赖过重,也影响了公司对外扩张的能力。
正是意识到这点,海螺科技积极对外拓展客户。但在对外拓展的过程中,海螺科技却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报告期内,海螺科技利润分别为 1.42 亿元,1.27 亿元、9240 万元,三年内公司利润下滑 34.93%。
对于公司利润下滑,海螺科技给出的解释是,公司主要产品混凝土外加剂毛利率下滑,以及分销成本、行政开支、融资成本等其他费用增加导致海螺科技利润减少。
成立初期,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于水泥外加剂及过程中间产品。近几年,海螺科技开始拓展混凝土外加剂及中间产品,且在报告期内,该项业务收入大幅增加。
不过该业务收入增长是以牺牲产品利润率为前提。报告期内,海螺科技混凝土外加剂毛利率分别为 26.7%、25.2%、15.3%。
对此,海螺水泥表示,为了扩大公司混凝土外加剂市场份额,公司向第三方客户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混凝土外加剂。
2022 年,海螺科技向关联方客户销售混凝土外加剂毛利率高达 26.7%,但对第三方客户销售毛利率只有 6%,这也导致海螺科技混凝土外加剂整体毛利率只有 15.3%。
(图 / 按客户类型划分的毛利及毛利率明细)
同类型产品对关联方销售毛利率与第三方客户销售毛利率相差 20% 以上,在上市企业中较为少见。
在海螺科技对第三方客户 " 价格战 " 的影响下,公司整体毛利率出现下滑。报告期内,海螺科技整体毛利率分别为 25.2%、22%、19.8%,三年内海螺科技整体毛利率下滑了 5.4%。毛利率的下滑,使得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形。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海螺科技以如此低的价格销售产品,虽然能扩大市场份额,但由此带来利润下滑却有些得不偿失。
此外各项费用大幅增加,也影响了海螺科技的盈利水平。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海螺科技分销成本、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加融资成本合计分别为 1.6 亿元、2.01 亿元、2.5 亿元,三年内上述费用合计增长 56.25%,同期公司收入增速为 41.32%,可见过快的费用增长也是海螺科技增收不增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企业而言,收入增长固然重要。但在资本市场,投资者更在乎的是企业利润。毕竟给股东分红资金都来源于公司的利润,而非收入。
这也意味着,海螺科技如果以牺牲利润的前提来保证公司收入增长,恐怕很难获得投资者青睐。
目标企业仅成立 1 年,海螺科技溢价 50% 收购
除增收不增利外,海螺科技的资本运作也是被投资者诟病的一点。
2023 年 2 月 28 日,海螺科技与安徽海螺制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安徽制剂 ")签订了股权转让協定,后者向海螺科技转让安徽海萃工业制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安徽海萃 ")全部股权,转让对价为 1550.90 万元。
与海螺科技类似,安徽海萃也是 " 海螺系 " 企业。其控股股东安徽制剂是海螺科技控股股东之一海螺科创全资子公司,而海螺科创则是海螺集团子公司。
此次海螺科技并购安徽海萃属于关联方并购。该笔交易也在 2023 年 6 月 30 日正式完成,安徽海萃正式成为海螺科技全资子公司。
天眼查显示,安徽海萃成立于 2021 年 8 月 13 日,成立时注册资本为 1000 万元,且全部为实缴资本。此次交易中,安徽海萃评估基准日为 2022 年 10 月 31 日,这也意味着,在 1 年两个月的时间里安徽海萃估值增长了 50% 以上。
从海螺科技披露的信息来看,安徽海萃主要从事质量监控系统助磨剂生产,该产品主要用于水泥和混凝土外加剂实验室检测服务,跟海螺科技现有业务有一定互补性。
从自身业务发展来看,安徽海萃由于成立时间较短,2022 年收入仅 30 万元,对于海螺科技来说显然微不足道。
在安徽海萃收入如此低的情况下,海螺科技为何要以超过注册资本 50% 以上的价格收购安徽海萃?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海螺科技方面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但截至发稿日期,海螺科技并未作出回应。
对于年营收超 18 亿元的海螺科技而言,以 1500 多万元收购一家企业并无不妥,但关联方收购很容易引起监管层关注。
A 股历史上,不乏有拟 IPO 企业在上市前,因收购关联方资产而导致上市失败的案例。不过港股上市监管比 A 股要松,此次收购,大概率不会影响海螺科技上市前景。
值得海螺科技警惕的是,由于水泥市场销售低迷,公司大客户海螺水泥经营情况并不太好,公司利润已经连续几年出现下滑。
由于自身经营不佳,近几年海螺水泥对海螺科技的采购金额已经停止增长。为了拓展新客户,海螺科技不得不通过价格战的方式来获取新客户,随之而来的就是公司盈利水平下滑。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才是海螺科技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