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一年狂赚4200亿,超级狠人黄仁勋,欢迎阅读。
硅谷 " 最好战 " 的华人
2024 年艰难开局。
但英伟达的势头很猛,继去年狂赚 588 亿美元(换算为人民币约为 4226 亿元)后,今年 1 月份,英伟达股价再创新高,市值飙升近 3000 亿美元。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英伟达重要的市场之一,扛起了全球 1/4 的销售总额。只不过,美国的出口管制让英伟达受了挫," 阉割版 " 芯片在中国遇冷。
英伟达 CEO 黄仁勋曾用 " 把我们的手绑在背后 " 来形容当下的境况。
前段时间,黄仁勋低调来华,这是他时隔四年后,再次来到中国大陆。
与国内冷清的年会氛围不同,英伟达中国区的年会热闹异常,黄仁勋穿着东北大马甲扭秧歌的视频爆火全网。
扭秧歌
据说,豪横的黄仁勋拖着行李箱,以抽奖形式,给员工发现金红包,颇为巧合的是,那名中奖的员工名字叫 " 华为 "。
今天的芯片战争,不仅仅局限在商业领網域,更是大国间未来全球格局的博弈。
作为英伟达背后的掌舵人,黄仁勋从一个 " 小混混 " 到以 298 亿美元的身价,跻身福布斯富豪榜,其创业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黄仁勋是如何带领英伟达一步步走上巅峰的?了解芯片,黄仁勋和英伟达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01 硅谷 " 最好战 " 的华人
身价上百亿的黄仁勋,险些成为 " 问题少年 "。
1963 年,黄仁勋出生于中国台湾,祖籍浙江丽水。
爸爸是化学工程师,妈妈是老师,这是个典型的中国家庭," 望子成龙 " 是父母的夙愿。
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九岁时,父母就将黄仁勋和哥哥送往美国舅舅家。
舅舅家经济困难,将他们送到一所乡村寄宿学校,说是寄宿学校,实则更像一个问题少年集中营,有人带刀,有人全身都是刺青。
由于年龄小,黄仁勋经常受欺负,被分配洗厕所。在这里,他学会了抽烟、打架,俨然一副小混混的架势。
只不过,这只是他融入周围的方式,其本质并没有因此变坏,反而磨练了他的抗挫力。黄仁勋不仅能与大他 7 岁、浑身刀疤的 " 大哥 " 室友和睦相处,还能教他怎样读书。
他说:" 在那里并不意味着学坏,而是学会坚强和适应环境。"
时至今日,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仍然感谢那段经历,甚至开玩笑地说," 没人能比我洗厕所干净,没人比我洗碗更高效 ",这已经是后话了。
直到 1974 年,因为父母的移民,黄仁勋才得以转到正规学校,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学霸生涯。
黄仁勋在 16 岁时,考上了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电子工程系,还收获了爱情,他曾对女友 Lori 许下承诺:10 年后,在自己 30 岁时,一定要成为公司 CEO。
在创立英伟达之前,黄仁勋先后任职于 AMD 和 LSI 公司 ( 巨积 ) ,不同于硅谷技术狂人,黄仁勋既懂技术又懂销售,在 LSI 公司任职时,他主动从芯片设计部门调到了销售部,原因在于消费者不会关心你从哪里毕业,只会关心你的产品有何意义。
这份打工生涯,让他结识了日后的创业伙伴克里斯和普雷艾姆。
1993 年初,10 年之约将至,三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正式创办了英伟达(NVIDIA),立志要打造一个图形芯片帝国。
在日常生活中,黄仁勋颇具 " 顽童 " 个性。
他会悠然自得逛夜市买麻花;还曾作为路人,误入女歌手的街边直播,顺道点了一首 Lady Gaga 的歌曲;在 2013 年的小米发布会上,黄仁勋亲自站台,用中文高喊 " 小米威武 "。
但在芯片领網域,黄仁勋是个狠角色,被称为硅谷 " 最好战 " 的华人。
他曾向行业老大哥英特尔和 AMD 放下狠话:
" 即便是英特尔将图形计算能力提高 10 倍,也无法与英伟达匹敌。"
" 我已经很多年没关注过 AMD 了,我们之间的实力差距是 9:0。"
敢向老前辈宣战,黄仁勋是有底气的。
英伟达是历史上第一个市值高达万亿美元的芯片公司,市值一度是英特尔的 7.9 倍,AMD 的 4.7 倍。
" 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从来不是参与战争中的任何一方,而是那个卖武器的。"
英伟达就是那个卖武器的。有人评估,一个 ChatGPT 跑起来,需要一万枚英伟达 A100 芯片。
只不过,再伟大的理想,也需要一步步来抵达。
02 耗时 20 年,英伟达何以封神?
回顾英伟达的历史,无论是元宇宙、加密货币还是 AI,这些风靡科技的热潮黄仁勋一个没落。
他曾说:" 作为一家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必须非常渴望成功,程度更甚于你的对手渴望你死掉。"
英伟达多次踩中了时代的风口,也并非是天降大运,而是黄仁勋敢于冒险、敢下赌注,他的两次关键抉择,直接将英伟达送上了无人能及的芯片冠军宝座。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硅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无晶圆厂革命。
无晶圆厂的芯片公司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不仅英伟达,巨头高通、Marvell 这些占领全球芯片产业制高点的企业都是得益于此。
在此之前,拥有一家晶圆厂是芯片公司的标配。正如 ADM 创始人杰瑞 · 桑德斯说过的,真正的男人要有晶圆厂。
现实情况却是,建造一家晶圆厂十分烧钱,运营成本要数十亿,桑德斯曾把半导体晶圆厂比作游泳池里的宠物鲨鱼,饲养成本很高,最终还可能会害死你,这不是一家初创公司负担得起的。
黄仁勋定下战略:只设计芯片、不制造芯片。
当时,黄仁勋的创业资金不过 4 万美元,在与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会面后,开启了两家公司长达 26 年的合作,台积电制造英伟达的芯片,而英伟达能够轻装上阵,集中火力和资源,专注于芯片设计。
但英伟达真正的护城河是开创 GPU 时代,靠着軟體平台驱动来赚钱。
长期以来,英特尔在 CPU 领網域拥有绝对的统治力,CPU 是中央处理器,相当于电腦的 " 大腦 "。英伟达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1999 年,为了对应英特尔的 CPU,英伟达推出全球首款 GPU —— GeForce 256 显卡,为日后崛起奠定了根基。
英伟达 GPU 的本质是并行运算。
在图形处理上,CPU 和 GPU 有何区别?借用一位 UP 主的比喻,相对于 "1 位博士做 100 道简单的算术题 ",和 "100 位小学生一起做 100 道简单算术题 ",从两者耗费的时间来看,GPU 更高效。
为了打开市场,黄仁勋做了一个关键性决定:
他秘密启动了一个叫 CUDA 的项目,目的是打造一个通用的并行计算架构。
为此,英伟达每年投入 5 亿美元,而当时其年营收不到 30 亿美元,巨量的投入,让黄仁勋备受质疑,被称其为 " 不盈利的技术 "。
黄仁勋顶住了压力,他之所以敢赌,是对 GPU 通用计算的看好,
当英特尔和 AMD 忙于主频大战时,他就大胆预言:未来微处理器将用于 AI 等其他领網域。彼时,距离 AI 爆发还有 10 年。
2006 年 6 月,CUDA 架构正式上线。仅过了一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吴恩达就基于 CUDA/GPU 构建了第一个深度学习模型,其后利用这个模型从 1000 万张图片中,成功识别出一只猫。
这引发了行业的震荡,让人们看到了低成本运行 AI 计算的希望,GPU 迅速在科研界星火燎原。
黄仁勋超前的预判和不计成本的豪赌,让英伟达在风口到来之际,提前做好准备,走出英特尔的阴影,开始了 5 年 20 倍的惊人反转,也因此成为 AI 时代的第一个赢家。
英伟达与 AI 浪潮的渊源,是黄仁勋在 2016 年亲自播下的种子。
黄仁勋是个工作狂,总是亲历亲为,在 OpenAI 成立之初,他亲手将全球首款 DGX 交给了 OpenAI,那是英伟达当时最强的浮点运算 GPU。
黄仁勋在赠给 OpenAI 的伺服器上签名
有了黄仁勋的助力,OpenAI 在六年后推出 ChatGPT,并将更新迭代的速度缩短至 1 个月。当 ChatGPT 席卷全球之际,作为芯片供应商的英伟达借此搭载上高速发展的 AIGC 浪潮。
黄仁勋断言:"AI 的 iPhone 时刻已经来临。"
但他的野心不止是提供芯片的 " 军火商 ",而是要成为 AI 的技术基础设施。
03 大败局:" 我渴望活下去 "
作为 " 硅谷最好斗的华人 ",黄仁勋的人生里只有四件重要的事情:工作、思考、帮助别人以及创造。
创业者大都是九死一生,黄仁勋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失败中汲取的黑色生命力。
一路走来,英伟达的登顶之路可谓是磕磕绊绊,好几次徘徊在生死边缘。不同于热衷于谈论自身辉煌战绩的人,黄仁勋总能坦然面对失败。他说:" 在英伟达,我经历了失败,极大的失败,所有的失败都令人羞愧和尴尬,几乎使我们走向了灭亡。"
面对失败,有人就此沉沦,但黄仁勋活下去的愿力,总让他化险为夷。
" 我渴望活下去的意志,超过几乎所有人想要杀死我的意志。"
在创业之初,黄仁勋一度绝望。1995 年,经过两年打磨,英伟达第一款产品 NV1 显示芯片问世,遗憾的是,这款产品非但没有掀起业界革命,还差点让英伟达走向破产。
与市场上主流的 " 三角形纹理映射 " 方式不同,英伟达标新立异,采用了 " 四边形纹理映射 " 方式,
过了一年,黄仁勋才意识到,公司设计的架构是错误策略,在技术上并不合格。与此同时,该技术与微软发布的 Windows 95 在结构上不适配。
毫无疑问,Windows 95 是 PC 的未来,如果英伟达完成了世嘉的游戏机,就意味着他们创造出与 Windows 不相容的产品。
黄仁勋意识到自己错了,他 " 必须停下来 "。
为了挽回项目,黄仁勋主动向世嘉公司承认错误,争取到了对方 700 万美元的研发经费,重新开发新芯片。
即便如此,公司资金只够维持 30 天,为了生存,黄仁勋不得不裁员,从 100 多人缩减到 30 多人。他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苦果,但输得起才有赢的那一天。
紧接着,黄仁勋带领团队积极投入研发,两年后,他建造的 Riva 128,震撼了新兴的 3D 市场,上市仅 4 个月就卖出上百万片,这款产品硬生生的将英伟达拉出了泥潭,拯救了公司运营。
直到现在,黄仁勋的开场白总是那句:" 公司距离破产只有三十天 ",以此激励员工,而三角形也成为了现在 NVIDIA 总部大楼的模样。
经此一役,黄仁勋明白跟现实较劲不是英雄,放下面子、适时转身才是勇敢者。在多年后台湾大学的演讲中,他说" 坦诚面对错误,谦卑寻求帮助,是聪明、成功人士最难学会的 "。
黄仁勋台大演讲
黄仁勋的第二次折戟沉沙是在移动市场上。
2007 年,乔布斯 " 重新发明了手机 ",iphone 打响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智能手机第一枪,自此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硝烟四起。
黄仁勋洞察到移动市场的巨大潜力,斥资 3.67 亿美元,收购 Icera 的调制解调器业务,但 Tegra 系列芯片,因架构老旧、功耗过高、基带缺失,以及价格等原因,市占率持续走低,与此同时,高通和联发科逆势崛起,抢占了大片江山。
再三思考下,2015 年黄仁勋壮士断腕,放弃了移动手机市场。
在事后的复盘中,黄仁勋说," 英伟达的使命是造出能‘解决普通电腦无法解决的问题’的电腦,我们应该专注在这一愿景上,发挥我们独特贡献。"
这种战略性的撤退和放弃,让黄仁勋聚焦战略核心,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机器人技术,拥有神经网路处理器和运行 AI 算法的安全架构。
在征战 PC 市场期间,黄仁勋面临来自英特尔和 AMD 的强大威胁,由于没有 CPU 技术,英伟达必须依靠两大巨头平台,但英伟达的发展,遭到了巨头的限制,黄仁勋面临一个选择:要么坚守图形芯片,要么扩大战线,进军 CPU。
但黄仁勋在 2008 年营业收入下降 16% 的情况下,依旧加码投入,可以说英伟达是唯一一家,创业 30 年,依然坚持图形和并行计算技术的芯片公司,而专注最终换来丰硕果实。
黄仁勋面对败局的态度,深深地影响了英伟达的企业文化。
他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一间公司若没有培养承担风险的文化,并容忍失败,是不可能从本质上鼓励创新的。为了达成这一点,英伟达建立起知识性诚实的文化。
他在一封公开信中,强调英伟达的员工应不时检视策略走向是否违反第一性原理。所谓第一性原理就是回归事务最基本的本质,不带任何偏见的进行分析后,找出达成目的或解决问题的最佳解方案。埃隆 · 马斯克利用这项原则来思考特斯拉的企业布局。
知识性诚实重点是让每个人能在迅速失败后,改变策略,进而持续创新。
04 结语:奔跑的猎手
商业世界的残酷性在于,不进则退,你不奔跑,就会被淘汰。
黄仁勋曾提出了著名的 " 黄氏定律 ":
每 6 个月,就要让显卡的图形性能翻一倍,这个速度是摩尔定律的 3 倍。
想象要狂野,预言要自证。英伟达按此定律,持续更新迭代产品,将众多竞争者甩在身后,成为显卡霸主。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英伟达至少五次,几乎要告别行业,但黄仁勋从没有怀疑过自己,他认为 " 如果失败没有击倒你,就能让你成长 "。
面对美国芯片出口的限制,以及 Open AI、微软等公司自研芯片,英伟达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但黄仁勋的危机感无处不在。
创业 30 余年,他一直带领英伟达跌倒、奔跑、再跌倒、再继续奔跑 …… 直到跑过了所有对手,跑到了食物链的顶端。
就像他所说:" 也许你在为了食物而奔跑,也许你在为了不被他人当食物而奔跑,你往往无法知道自己正处于哪一种情况,无论怎样,保持奔跑。"
跑吧,不要慢慢走!
参考文献:
[ 1 ] . 英伟达 ( NVIDIA ) 崛起的传奇历程——从显卡霸主到 AI 王者,真义科技
[ 2 ] . 从扫厕所到身家 435 亿美元!黄仁勋成功秘诀揭秘:从不戴手表,新智元
[ 3 ] . 创业 27 年,牛逼吹了 27 年,他,终于干翻了英特尔,华商韬略
[ 4 ] . 英伟达——逆风飞扬的技术创新能力,中外企业文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正和岛 ",作者: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