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理财经验:“东北振兴”有了新变化:国央企加码投资,出口机遇显现,欢迎阅读。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雅洁 时隔 5 年,9 月 7 日下午,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再次召开,座谈会也由五年前的 " 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 " 演进为 " 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 "。
9 月 11 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中提出要进一步支持推动国资央企持续推进落实好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积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强化战略支撑作用。
多次高层的调研以及国央企不断加码的投资金额已经让市场开始关注东北振兴的新进展。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经济表现也出现改善,在今年上半年,辽宁、吉林两省 GDP 增长跑赢了全国 GDP 增速,两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也高于全国增速,辽宁省 GDP 增速上一次跑赢全国是在 2012 年。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特约智库专家李洪彪认为,东北迎来了一轮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对比此前几轮东北振兴,李洪彪表示,正在持续的这一轮东北振兴目标更清晰,路子更宽阔,导向更明确。而且,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在给东北振兴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灵感。
李洪彪正在研究远东市场:" 远东开发结合东北振兴,将来会有广阔的前景 "。
加码东北投资
李洪彪已经很久没参加过这么多央企出席的会议了。
2023 年 6 月 25 日,超 50 家相关企业将自己的市场优势展示在主题为 " 东北振兴之路 " 的展览页面上,令李洪彪眼花缭乱。这是他目前在东北见过的 " 国企投资东北规模最大,含金量最高 " 的一次会议。
李洪彪所说的会议是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联合举办的国内大型企业座谈会——国资央企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开消息,这也是东北三省一区首次联合举办此类会议。会议当天的项目签约仪式上,共签约项目 111 个,总投资超过 5000 亿元。项目涵盖工业、农业、能源、金融、市政及园区基础设施等多个领網域。
李洪彪此前未见过如此大手笔的投资签订规模,在他看来,至少从央国企层面来说,支持东北经济发展,推动央地合作的信号已经非常明显。
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央企在辽投资建设、今年计划新开工、谋划洽谈等三类项目超 500 个。在此基础上,2023 年辽宁省政府确定了 100 个央企在辽投资合作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超 1.1 万亿元。2023 年 3 月 1 日,辽宁省政府还与 8 家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協定,其中,央企计划投资总额超过 2900 亿元。
在吉林,央企曾与当地企业,专门就能源类央企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供给问题展开专项讨论,为吉林经济发展谋出路。在黑龙江,央企则在交通、水利、建筑、市政、能源、电信、民航、智慧城市等领網域承担了一批重大项目。
不只是央企投资,李洪彪表示,辽宁省还在加快引进外资,比如,3 月 29 日,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总投资 837 亿元的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落户辽宁盘锦;德国宝马集团在辽宁的投资,至今已累计超过 730 亿元,未来在沈阳将再追加投资 300 亿元等。
在吉林、黑龙江两省,外资也在加大引进力度,奥迪、雀巢等一批外资企业纷纷投资扩产。
在东三省中,辽宁省在投资方面的增速表现最为显著,2023 年上半年辽宁省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5%,增速高于全国 1.2 个百分点,居全国第 13 位,11 个市增速跑赢全国。
李洪彪说,这些投资使东北地区呈现出了传统产业更新步伐加快、优势产业链逐步拉长的良好态势。投资者展现出对东北资源、东北开放、东北市场的信心,也看重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
多轮振兴之路
2003 年,顶层初次打开东北振兴的視窗。
当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公开下发,首轮东北振兴启幕。
这里所说的东北振兴,包含国家 " 东北振兴战略 " 中辽吉黑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五盟市。之所以在此时出台上述意见,是基于改革开放后,由于产业结构固化、思想保守等,导致东北出现人才外流、产业衰退等问题,经济发展走向衰落。为挽救颓势,2002 年 11 月,中共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顶层的定调,给东北经济的复苏带来明显的刺激效果。短短几年间,东北三省 GDP 增速变快,总量创新高。
但是,这一短暂的表现并不持久,甚至呈现出 " 振 " 而不兴的局面,经济增速下滑,人口外流依旧严重。2000 年、2010 年、2019 年东北三省 GDP 占全国比重分别为 9.25%、7.19%、5.09%,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 8.42%、8.07%、7.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也从 2010 年的 4.1% 降至 2019 年的 2.6%,同期税收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从 3.4% 降至 2.3%。此外,产业结构退化,新兴产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育。
自 2003 年之后的 20 年中,中央和各级政府,为东北振兴出台过多项政策,透过这些政策,可以寻迹当年的振兴发力点。
2003-2008 年前后,除了综合布局的相关政策,涉及国企改革和金融税收的配套政策,是助力东北振兴的重要推力。比如 2003 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 2009 年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都对减轻老国企负担,打破经济困境,作出了一系列部署。" 新常态 " 的提出,给东北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功课,长久固化的体制机制问题和矛盾日益显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再度呈现颓势。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轮东北振兴再次启动。
这一轮的东北振兴,在上一轮的既有基础上,欲重点从整体上打破东北经济发展的桎梏,2014 年 8 月发布《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2016 年 4 月发布《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相继出台。
但是,这一轮振兴,同样也没有完全达到初设的预期。李洪彪分析,这和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相关,对照南方发达省份,东北地区依旧思想不够解放,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企业竞争力、创新力较弱。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东北老国企沉重的历史包袱上,也体现在民营企业发展不活跃、体量不大等方面。
这一切在第三轮东北振兴后,得以改观。李洪彪举例,2023 年上半年,仅从增速来看,东三省全部超过全国平均增速,按年度计算,上一次集体跑赢全国还是在 2012 年,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
出口机遇显现
在李洪彪看来,东北振兴有望迎来新的跨越。与前两轮振兴不同,这一轮振兴,会使拥有 10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 亿多人口的东北潜能,得到进一步的释放。2015 年、2018 年、2023 年三次座谈会的召开也加快了东北全面振兴目标的实现。
李洪彪说,远东市场将为东北振兴带来新的机遇。目前,中俄在远东地区的合作潜能依然被低估,蕴含的巨大经济能量有待于进一步挖掘释放。
李洪彪正在关注俄罗斯的远东开发。他认为,在中俄经贸领網域合作进一步加速的大背景下,俄罗斯远东开发和东北振兴将来能联合形成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平台。远东地大物博,人烟稀少,资源丰富,给东北振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机遇,它们需要东北的产业,比如基础设施、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以及工业、服务业、交通等方方面面的支持。远东开发结合东北振兴,有着广阔的市场合作前景。
前两轮的振兴,虽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但是也为东北经济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比如央国企历史问题的解决,也为新一轮东北振兴铺平道路。下一步,东北需要在国际环境的新影响和新变化大背景下,专心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李洪彪说:"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了,现在正在迎来曙光,我相信这一轮东北振兴是积极向上走的发展态势。"
在政策建议上,李洪彪认为,需要在吸引人才、外贸出口和区網域经济一体化三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具体来看,未来需要为东北外贸出口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包括海关、税收等相关政策,都需要提供更便捷优惠的进出口方面的政策,让中国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东北的港口出口到共建的 " 一带一路 " 国家及地区。
在产业层面,李洪彪则建议在东北装备制造业方面提供更完备的配套政策支持,尽快提高本地产业的配套率,逐步形成就近就便、互惠互利、节约成本的完整产业链,使之更好地发挥东北工业的基础优势。为了落地区網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他通过调研还建议,要建立像京津冀协同发展那样的机制,深化东北三省一区合作交流,推动区網域内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中国向北开放的新高地,促进东北地区与邻国的资源共享,实现经济互补,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