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温州首富的日子也不好过,欢迎阅读。
去年从伦镍逼空事件中全身而退的温州首富项光达,其实日子并不好过。
01
新能源巨亏
12 月 8 日,瑞浦兰钧正式启动股份发售工作,预期将于 12 月 18 日在港交所主機板挂牌,不出意外,中国锂电池行业将又迎来一家上市公司。
通过股权穿透可知,瑞浦兰钧背后站着的正是现年 65 岁的温州首富项光达,他总共持有约 62.64% 的股权。在港股行情如此低迷之际,项光达依然力推瑞浦兰钧上市,缺钱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尽管这和项光达的身份似乎并不符。
的确,瑞浦兰钧属于典型的含着金钥匙出生,温州首富的加持和庇护使其生命代谢比友商快的多得多。
成立于 2017 年 10 月,两个月内拿下一块地,当月动工、半年后设备进厂,2019 年年初就开始交付电池。据招股书,瑞浦兰钧年度总营收从 2020 年的 9.07 亿元快步增加至 2022 年的 146.48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 300%。同期公司电池总产能从 2.3GWh 增长至 2022 年底的 35.2GWh,增长约 15 倍,预计到今年底这一数据将再翻一倍至 69GWh。
从公司成立到实现 146 亿营收,瑞浦兰钧仅用时五年,而孚能科技用了 13 年,亿纬锂能和欣旺达用了 20 年,国轩高科用了 26 年。这其中固然受到产业进程的影响,但瑞浦兰钧的个人奋斗才是关键,毕竟几乎没有同时起跑的竞品能达到如此成就。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23 年 1-10 月份,瑞浦兰钧动力与储能电池内销累计排名第七,单算动力电池排名第八,单算储能则排名第三。
然而这种表面繁荣是以持续亏损为代价换来的。
2020-2022 年,瑞浦兰钧亏损分别为 5327 万元、8.04 亿元、4.51 亿元,3 年累计亏损超 13 亿元,今年上半年亏损更是进一步放大至 9.18 亿,公司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亏损可能会持续到 2025 年。
▲图源:瑞浦兰钧招股书
比利润表更难看的是现金流量表,2020-2022 年,瑞浦兰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1.77 亿元、-19.57 亿元、-22.30 亿元,期间有息负债从 2.81 亿元飙升到 46.51 亿元。
更麻烦的是,瑞浦兰钧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和竞争力还必须大力追加投资。据公司规划,到 2025 年底设计产能为 183GWh,总投资超过 370 亿元。
几百亿的资金量对于前几年的项光达或许不是大问题,但现在完全不同了。
02
不锈钢萎靡
项光达发迹于青山控股,后者现在已经是不锈钢和镍的双料世界第一。
据公开资料,2022 年全球不锈钢粗钢产量为 5525.5 万吨,其中青山控股一家的产量就有 1392 万吨,长期占据世界 20% 以上的产量。青山在印尼拥有 1200 万吨以上的镍金属储量,而中国每年的镍金属需求量不过 100 万吨左右,青山一家的镍就够中国吃十年。
而在十几年前,青山集团的钢材年产量只有几十万吨,年销量也不过百亿人民币,在国内连前五都排不进。
真正让项光达一步登天的是出海。
不锈钢生产成本中占比最大的原料是镍,其中印尼的镍资源储量丰富,尤其是红土镍矿。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钢铁产业都受到上游矿商的压迫,利润微薄的可怜,谁都知道掌握上游资源是必由之路,但大家都不想,也不敢冒出海这个险,尤其是像印尼这种政策不断摇摆的地区,除了项光达。
1958 年,项光达出生在温州龙湾,这里的人们是中国最早具有海洋意识的一个群体,长期适应环境的需要造就了他们彪悍的民风,同时又极具开拓与冒险精神。
也正因如此,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温州这片土地上走出了太多的草莽英雄,这些人虽学历不高,但他们敢闯、敢拼,豁得出去,终能打下一片江山。木匠出身的红蜻蜓老板钱金波,电焊工出身的飞科电器李丐腾,还有机修出身的项光达,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2009 年,项光达几乎拿出了所有身家,一把押上,豪赌印尼。此举不仅锁定了上游最关键的原材料镍,也把生产成本降到了最低。
2009 年 -2019 年这十年,青山不锈钢产量从百万吨增至千万吨,销售额从几百亿增至 2000 多亿元,十年翻了十倍,在国内市场超越 " 南宝北太 ",在国际市场甩开欧美百年钢铁巨头,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企业。
疫情发生后,大宗商品来了一轮史诗级行情,不锈钢和镍的价格均扶摇直上,项光达坐享其成,再上层楼。在此期间,尽管青山控股在伦镍事件中被狙击,但主流舆论都还在津津乐道于这家企业如何强大,好像太阳永远不会降落。
殊不知,黄昏已经到来。
2023 年《财富》世界 500 强排行榜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青山控股的营收为 547.11 亿美元,仅比 2021 年增长了 1.38 亿美元;利润为 14.57 亿美元,较 2021 年减少近 9.29 亿美元,下滑了近 40%。
进入 2023 年,需求疲弱使得不锈钢价格继续走低,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不锈钢期货结算价已经从年初的 17000 元 / 吨以上跌至 13000 元 / 吨以下,年内降幅超 20%。
由此可见,青山控股今年的业绩恐将进一步承压,而更大的问题在于,目前几乎看不到改善的可能,必须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
03
前路更渺茫
对于项光达而言,不管是旧增长曲线(不锈钢与镍铁业务),还是新增长曲线(锂电池业务),似乎都已陷入增长陷阱。
不锈钢的最大消费国是中国(表观消费量占全球的 50% 以上),国内不锈钢最为关键的下游是地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 年 1-10 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 95921.78 亿元,同比下降 9.3%;同預售屋屋新开工面积累计 79176.6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23.2%。
少了房地产这驾马车,不锈钢别说增长,维持现状都困难。在最新研报中,中信建投期货、宏源期货等各大机构均给予了不锈钢行情负面研判。
镍也一样,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最新统计,2023 年 1-9 月,全球精炼镍产量供应过剩 8.85 万吨,达到历史高点。
传统业务即便收缩也还尚可维持盈利,新能源业务就惨了。
在锂电池布局上,瑞浦兰钧一直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中间骑墙,从去年开始逐步向储能倾斜,而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毕马威和中电联之前联合发布了一份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2 年国内成立了 3.8 万家储能相关企业,数量是 2021 年的 5.8 倍。
大量资本冲进来搏杀,硬生生地把储能从蓝海变成红海。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当前国内储能电池产能已超 200GWh,整体产能利用率从 2022 年的 87% 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不足 50%,户储电池产能利用率更是连三成都不到。瑞浦兰钧甚至没有跑赢行业,今年上半年公司电池产能利用率直接降至 49.4%。
2022 年,储能电池价格高位时超过了 1.3 元 /Wh,市场均价也都在 0.88 元 /Wh 左右,现在已经杀到了 0.5 元 /Wh 以下,卖的越多,赔的越狠。不只瑞浦兰钧,有 " 小宁德 " 之称的海辰储能也同样在亏损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锂电池大洗牌必然会来,更惨烈的价格战还在后面,要么继续烧钱换增长,要么主动交出市场,而显著的规模效应属性决定了最后剩下的公司不会太多。
站在瑞浦兰钧身前的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一座座高山,今后每前进一步都会极其艰难,即便有钱,恐怕也很难再大力出奇迹。
更何况,项光达手头也不是那么宽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