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保障健康与养老 新中产愿花多少钱,欢迎阅读。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健康保险在居民健康与养老保障中发挥的作用有多少?
对此,9 月 7 日,南开大学、小雨伞保险经纪联合发布了《2022 健康与养老保险保障指数测算研究报告》(以下简称 " 报告 "),就 25-40 岁之间、身处三线及以上城市、线上消费意愿较高的新年轻中产人群进行了调研分析。
报告调研发现这部分人群风险意识和理财观念较强,对保险理念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更高,但整体的健康与养老保障情况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养老保障储备方面存在不小的缺口。报告还称,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 2 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就业的 27%,这类人群未来的养老保障,也需要提早规划。
报告还就健康险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在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看来,商业健康险的发展离不开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框架,多层次体系中社保占据主导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但其不能完全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这也为商业保险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健康、养老保障几何
据了解,2023 年 5 月,课题组在小雨伞保险经纪的协助下,通过互联网渠道发放调研问卷,分析健康和养老保障需求及健康保险、年金保险购买意愿。此次调研共回收调查问卷 4716 份,回收的问卷样本覆盖全国 23 个省市。
健康保险保障调研人群中,78.7% 的受访者年龄在 26-40 岁之间,为青壮年劳动力人群;样本人群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八成;81.7% 的问卷受访者就职于企业,其中就职于民企的受访者超六成。婚姻状况及赡养老人方面,74.8% 的问卷受访者已婚并育有子女,65.5% 的受访者需要赡养 1-2 位老人,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与之相对的是,66.2% 的受访者长期居住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近六成受访者家庭年收入在 5 万 -20 万元之间。
养老保险保障调研人群年龄结构则更加年轻化,近七成的受访者年龄在 26-35 岁之间。报告测算结果显示,健康保险保障指数为 0.6885,养老保险保障指数为 0.4746,健康与养老保险保障指数平均得分为 0.5816,整体的健康与养老保障情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调研发现,95.3% 的受访者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上配置一定数量的普惠性商业健康保险(以下简称 " 惠民保 ")或重疾险、医疗险等商业健康保险,超四成的受访者购买了惠民保;仅 10.8% 的受访者健康险保费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 3%-10%,13.7% 的受访者健康险保额占家庭年收入的 12-20 倍;约五成的受访者健康险保费支出或保障额度不足,这与健康保险保费收入持续低迷、增速放缓的数据表现一致。
在不同人群的保险配置上,受访者中已婚有孩子的群体健康保险保障情况最优,其次是单身无孩子的群体。报告显示,从年龄段划分来看,31-35 岁年龄段为健康保险保障情况的最优区间,是 " 四二一 " 核心家庭中主要劳动力的年龄分布,也代表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健康保险保障较充分,保险公司或可继续加大特定人群专属健康险产品创新。另外,报告还发现,相较 2021 年,各年龄段健康保险保障得分均有所提高,26-40 岁年龄段提升幅度最大。
报告认为,随着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互联网红利的逐步消失,健康险线上渠道业务快速发展的势头呈现降温趋势。虽然我国居民具有广泛的医疗健康保障需求,但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意识和动力还不足。用户教育和营销获客一度是保险公司着重发力之处,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客户粘性不高,健康保险细分险种及健康服务保障需配合居民日益旺盛的医疗健康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针对小雨伞平台内部客户的保险购买意愿进行了调研(共收回问卷 2189 份),这部分群体大部分有线上保险消费经历。调研发现,有 14% 的受访客户人群尚未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同时,课题组针对重疾险和医疗险这两个主要险种,询问了受访者现有的保单数量、保额以及预期可以应对未来支出的保额需求。
重疾险方面,受访者中有三成拥有 1 张重疾险保单,四成拥有 2 张重疾险保单,现有的重疾险保额大多在 1 万 -50 万元,占比 34%,保额在 51 万 -100 万元的占比 33%。当问到受访者预期的重疾险保额时,我们发现 0-50 万元的占比出现了明显提升,51 万 -100 万元、100 万元以上的占比出现了下降。
医疗险(含惠民保)方面,受访者中有四成拥有 1 张医疗险保单,三成拥有 2 张医疗险保单,现有的医疗险保额大多在 101 万 -300 万元,占比 41%,保额在 1-100 万元的占比 32%。当问到受访者预期的医疗险保额时,报告发现 0-100 万元的占比出现了明显提升,101 万 -300 万元、300 万元以上的占比出现了下降。
惠民保的定位是在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提供补充保障。根据小雨伞保险经纪客户群的问卷调研数据结果,有 35% 的受调查人群曾经购买过 " 惠民保 " 产品,其中 18% 的人群仍处于保障期间内。在已购买 " 惠民保 " 的消费者中,有 41% 表示 " 保障意识增强,会继续购买其他商业健康保险 "。可见客户群购买 " 惠民保 " 的比例并不高," 惠民保 " 并没有严重挤出其他商业健康保险,相反通过 " 惠民保 " 的宣传引导更加提高了居民的保险保障意识。
根据总体回收问卷结果,调研还发现,超两成受访者在未来一年有明确的健康险购买计划,险种主要是重疾险和医疗险。保费支出方面,愿意花费 501-1000 元的人群占比最大,占比为 25%,但受访者愿意用于购买健康险的最高年度支出并没有局限于较低的数额,2001-5000 元、5000 元以上、1001-2000 元保费支出范围段均有 14% 以上的受访者选择。
健康险保费增速放缓 赔付支出保持 30% 左右水平
报告显示,过去三年在疫情影响下,我国医疗保健支出刚性属性更加凸显。从增速来看,我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从 2017 年的 1451 元 / 人上升至 2022 年的 2120 元 / 人,年平均增长 7.88%。从占比来看,我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从 2017 年的 7.9% 上升至 2022 年的 8.6%,医疗保健支出刚性属性更加凸显。
但在医疗费用支出中,商业健康险占比仍然很低。以 2021 年数据为例,全国医院医疗收入 35249 亿元,基本医保基金支出 24043 亿元,基本医保基金支出在医院医疗收入中占比 68.21%,而在同一年,商业健康险的赔付支出仅为 4085.3 亿元,占比仅为 11.5%,居民个人自费负担较大。
也正因为此,商业健康险的空间很大。不过自 2020 年起,商业健康险发展增速进入下行区间,2022 年甚至呈现负增长状态。
究其原因,报告认为一方面,在宏观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下,居民预期消费更加谨慎,保险产品及服务的购买欲望下降;另一方面,在我国健康险体系中占据半壁江山的重疾险受到 " 百万医疗 "" 惠民保 " 等产品的冲击,加之代理人渠道发展欠佳带来的不利影响,重疾险疲弱的增长态势对健康险整体业务发展造成拖累。
从承保业务支出来看,2017 年至 2019 年,健康保险赔付支出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赔付支出增速一直处于 30% 左右的稳定水平。自疫情暴发以来,健康保险赔付支出波动增大,2022 年出现回落。报告显示,2022 年健康险赔付支出仅为 3600 亿元,同比下滑 11.9%。年内赔付支出的减少,一方面是因为 2021 年行业赔付支出基数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是由于居民对医疗、重疾等消费型险种的需求弱化。多重因素影响下,居民的部分就医需求延后,导致当期的赔付支出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