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成功打造一个新兴国际金融中心要靠什么?,欢迎阅读。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沙漠中的城市
近年来,国内企业与个人资金出海寻求全球化的业务拓展与资产配置机会已经成为趋势,其中一个目的地就是作为新兴市场以及 " 一带一路 " 交汇点的中东地区。
最近笔者与几位国内企业家朋友们一道走访与考察了中东地区的沙特、阿联酋、阿曼等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不同国家,带回来了一些感悟分享给大家。
从历史资料看,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南为阿拉伯海,面积约为 320 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半岛内地大部分为燥热的沙漠,间或夹杂着可供游牧或农耕的小块绿洲。只是在西南的葉門地区,雨水相对充沛,因此存在着相对发达的农业文明。
公元最初几个世纪,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处在文明世界的边缘。当地人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生,但因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相当脆弱,骆驼和椰枣是贝都因人经济生活中的两大支柱。
后来,半岛的不同地方陆续发现了石油,让当地人富裕起来了。然而,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阿曼等海湾国家的经济现状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源于多种因素,包括资源禀赋、政策导向、经济结构、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等。
以下是笔者对这几个国家经济现状差别及其成因的分析:
1. 沙特阿拉伯
沙特经济高度依赖石油,沙特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石油出口占国家收入的约 90%。丰富的天然资源使国家在财力上具有强大的底气。但也面临石油市场波动的压力。因此,沙特正在实施 "2030 愿景 " 计划,旨在推动经济多样化,将重心转向非石油行业。
在政策导向上, 政府长期以来依赖石油收入,未能有效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政策开始向多样化和私有化转变。
2. 阿联酋
阿联酋的石油储量与产量有限,而在较早的阶段就开始进行经济多样化的投资,特别是在迪拜,由于长期坚持发展优势产业,经济相对多元化,金融服务、房地产、旅游和航空等行业发展迅速。
在政策导向上,一直坚持打造开放的商业环境,鼓励外资,并创建自由区和免税区,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落户。加上地理位置优越,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中心、贸易和物流中心。
3. 阿曼
阿曼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虽然也依赖石油,但石油占其财政收入的比例较低于沙特和阿联酋。而近年来,阿曼致力于推动农业和渔业等非石油行业的发展。
政策导向上,阿曼近年来实施了 " 阿曼 2030" 计划,着重于经济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减少对油气收入的依赖。
总体来看,以上三国中,沙特的条件最优越,拥有最多的人口,也占有最大的土地以及资源储备、具备最大的影响力,但阿联酋的经济发达程度最高,根据国际货币组织 IMF 的估算,阿联酋 2024 年人均 GDP 超过 5 万美元,在全球排名靠前,而沙特人均 3 万美元左右,阿曼则是人均 2 万左右。
海湾国家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路径受多种因素影响。沙特的资源丰厚使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而阿联酋通过早期的多样化和开放的政策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阿曼则在努力寻求多样化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限制和较小的经济规模,面临更多挑战。
我此行之后的思考与感悟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世俗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上述三国都是以君主专制为主要政治体制的伊斯兰国家,但各国的具体情况和治理方式有所不同。
走访的过程中,社会的世俗化差异肉眼可见。我从落地沙特首都利雅得机场到城市及郊外的寻访,均能得到当地人友好对待,只是遇上的男性在服饰上几乎一律为阿拉伯白袍加上格子头巾,而很少能见到女性在外面转悠,即使遇上也是绝大多数是典型的全身黑色袍罩、仅露出两只眼睛(据说近来对女性的这种要求有所放松,但社会的习俗的转变绝非一朝一夕能见明显效果),整个国家严格禁酒、电影与其他文化娱乐活动 ……
从沙特到了阿联酋,马上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迪拜与阿布扎比等大都市的观感与欧美等地大都市无异,虽然伊斯兰文化仍然是社会的重要部分,但社会自由度比较大,来自全球各地的男男女女自由享受丰富的夜生活和文化活动,大型购物中心午夜依然人流熙熙攘攘,沙滩上的比基尼美女泳装在阳光下争妍斗艳 ……
显然,世俗化程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明确正相关关系,国家的世俗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经济结构的灵活性和发展潜力。只有先解放思想,才能有效实行改革开放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阿联酋作为最世俗化的国家,在经济多样化和开放程度上具有明显优势。而沙特阿拉伯因其宗教传统,对经济发展的某些领網域限制较多,但近年来正在尝试改革。
阿曼在世俗化和经济发展之间走在一个中间道路上,试图平衡传统与现代化的需要。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四十多年前的 1978 年底,我们的伟人正是以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 " 为起点,把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度推上以改革开放促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自由度以及法治是开启国际金融中心的钥匙
阿联酋的迪拜,除了拥有目前世界第一高楼——高 828 米、楼层总数 162 层的哈利法塔、最早的七星级 " 帆船酒店 "、世界最大的人工填海别墅区等世界知名地标外,还有几百座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由全球各地知名设计师设计的高楼,作为一个全球金融中心所需具备的硬體(充分条件)一应俱全。
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显示,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已跻身全球前十的金融中心之列,拥有全球前 20 位银行中的 17 家、200 多家资产管理公司和专业全球顾问,以及全球前 25 位财富和资产管理公司中的 13 家。还有 60 多家重要基金落户迪拜国际金融中心。中国的五大银行也全数在迪拜开立了分支机构,并积极发展业务。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正通过金融科技加速变革金融服务,目前,超过 1000 家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在迪拜设立总部,总市值超过 155 亿美元。全球最大的两家数字资产交易所目前均在迪拜,助力迪拜一跃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排行榜的第六位,预计到 2026 年,数字资产交易规模将达到 10 万亿美元。
"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是向纽约、伦敦、香港靠齐。" 这是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网站上的一句标语。
迪拜金融中心对金融机构和个人最大吸引力还在于其无外汇管制的制度,这使得迪拜成为不折不扣的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汇率管制的开放降低了机构和个人面临的政治风险,增加了资本的流动性,从而形成积极的虹吸效应。
除此之外,对于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说,迪拜的 50 年 " 零税率 " 政策也是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力。迪拜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自贸区转口贸易增值税均为 0%,平均关税也极低。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加强法律框架和促进商业友好环境的努力的一部分,采用了国际上流行的英美 " 普通法原则 ",并通过政府层面的密切配合,克服了与阿联酋原有的法律体系——民法和伊斯兰法的混合体与普通法原则可能相冲突的挑战,从而确保法律框架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资本与资金进出的自由度,极为优惠的税率,以及法治与法律体现的国际化,是让这座城市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所必备的軟體(必要条件),这已经在世界很多国家反复验证,而迪拜是最好的证明。
城市的吸引力来自开放、包容、多元化
迪拜在 2000 年左右起步建设,目前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旅游中心、航运中心,也因其冬天温和的气候而成了欧美人的后花园。
尽管有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条件,当地开明管理者着力推动的开放、包容与多元化,却是让迪拜成为真正国际大都市的关键。
文章前面已经提到,阿联酋的世俗化是在伊斯兰世界里面领先的,由于世俗化程度较高,阿联酋在艺术、文化和娱乐等领網域发展迅速。而迪拜的资本与资金自由度以及法治与法律体系与国际接轨,形成了对国际资本的强大吸引力。
除此之外,当地专业人士告诉我,为了与国际市场更好对接,当地政府特地把原来传统的周五的礼拜改为周日,而来自世界各地的酒在迪拜也是能购买得到的(只是因为税率高而价格比较贵),与澳门与拉斯维加斯类似的博彩行业也在加紧建设中,预计 2028 年开业。
迪拜展现的对外开放的姿态,积极吸引世界各地的优质企业、投资者、人才和游客。它设立了数十个自由贸易区,对外国企业提供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允许 100% 的外国所有权、零关税、免除出口和进口税、完全资本和利润汇出自由和简化商业注册流程等。
这些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国企业在迪拜设立区網域总部和运营中心,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这种开放策略不仅促进了经济多元化,还帮助迪拜建立起了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成为全球人才的汇聚地。
时至今日,人们都可以在迪拜看到基督教堂,佛教寺院,印度教、锡克教庙宇。在这里,有 360 多万居住人口,来自超过 200 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和当地居民和谐共处,共同构建了一个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独特社会。
迪拜通过举办各种国际节日和活动,鼓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展现了其作为一个全球都市的包容精神。
迪拜的中国人有三十多万,笔者走访全球数字资产交易所,所见大部分员工都是中国人,工作语言为中文,而城市的许多餐厅、酒店、出租车等服务行业的不少员工,无论肤色白与黑,皆能用中文做简单的交流。
迪拜经济和文化的多元化,显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上,迪拜不再单一依赖石油,而是发展了旅游、金融服务、房地产和高科技等多个行业;文化上,迪拜通过建立博物馆、艺术画廊和文化节,促进了艺术和文化的繁荣,成为中东地区文化交流中心。
近年来,世界地缘政治问题,尤其是俄乌战争和中美博弈,对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在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正面影响。
比如,俄乌战争导致全球能源供应链的紧张,从而推动了油气价格的上涨。这对产油国的财政收入是一个利好;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一些投资转向能源输出国,尤其是在安全和稳定方面表现良好的国家;随着资金流入会刺激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和多样化经济项目上的投资,旅游和服务行业也将进一步受益。而中美博弈对全球经济可能造成的不稳定性引发资本市场的波动,中东地区因此能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还有一个显著的一个现象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全球富豪(包括中国富豪)选择将资产和投资转移至迪拜。
根据公开的信息,国内某大型电商平台的老板 " 刘先生 " 与家人就长期生活在迪拜。富豪们选择迪拜是基于资产保护与财富管理安全性强,几乎没有个人所得税而企业税率也相对较低,具备多元化投资机会( 迪拜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吸引大量国际投资),金融和创业环境优( 迪拜作为金融中心,为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和投资机会,如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和初创企业);国际化与全球连接便捷,生活环境优质(先进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医疗和教育体系)等等。
总而言之,位于传统伊斯兰世界的迪拜,能成功地在中东这样的一片 " 不毛之地 " 打造成为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证明了开放、包容、多元和创新的力量。
这些理念塑造了迪拜的今天,也为其未来繁荣奠定坚实基础,其经验更值得其他正在积极打造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与地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