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涨价凶猛!为啥酒店越来越贵了?,欢迎阅读。
作 者丨曹恩惠
编 辑丨林曦
这个暑假,国内不少酒店品牌遭遇 " 涨价凶猛 " 质疑。
在社交平台输入 " 酒店涨价 " 关键词,随即便能看到 " 酒店涨价到底有多夸张 "、" 经济型酒店不经济 " 等关联热搜。
随着今年旅游市场的持续复苏,国内酒店业亦同步恢复元气。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不少上市酒店企业传来捷报:锦江酒店、首旅如家扭亏为盈;华住集团、金陵饭店运营数据同比增长。
头部公司上半年盈利回升、部分核心经营指标甚至超过 2019 年同期,但对于暂时困囿于涨价质疑的酒店业而言,实现全面复苏还需时间。
" 今年以来,酒店业复苏是明白无误的,业绩变化也是肯定的。但是,疫情的影响和以前存在的问题不可能立刻消除,因此酒店行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逐步努力。" 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在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
如何看待旺季涨价
随着暑期旅游市场的旺盛,国内酒店业也享受到了需求释放的红利,不少酒店集团旗下品牌连锁酒店纷纷传来满房消息。与此同时,消费者 " 吐槽 " 酒店价格过高的声音四起," 月薪两万住不起经济型酒店 "、" 经济型酒店十一假期价格继续上涨 " 等讨论此起彼伏。
8 月 11 日,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搜索某 app 平台发现,以上海热门商区静安寺为例,某经济型酒店品牌门店 8 月 11 日晚大床房(无早餐)的入住价格为 641 元,而同一房型在 9 月 30 日晚(进入国庆长假周期)的预订价格为 634 元。
当前以及未来的国庆假期均属于旺季,且该酒店价格的确较平时有所上涨。例如,在 9 月 1 日,上述房型的预订价格为 435 元。因而仅以该酒店为例,淡旺季的价格差接近 4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酒店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尤其是在旺季,受供需关系变化以及劳动力等成本上升,酒店旺季涨价符合市场规律。业内人士也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今年以来,每逢旺季,酒店涨价的话题必然会成为焦点。" 暑期这一轮涨价也有特征,即以热门旅游城市和一线城市为主,这得益于二季度以来集中爆发的旅游需求和差旅需求。"
事实上,政策层面对于酒店涨价的问题亦有约束。
2010 年,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酒店客房市场价格的意见》,提出旅游热点区網域和大型活动场所周边地区,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规定,对酒店客房价格实施最高限价等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保证酒店客房价格的基本稳定。但具体限价标准,国家并没有统一的区间,由各地自行把握。
从实际操作上看,一些地方政府今年的确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来规范价格。今年 6 月 15 日,延吉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规范住宿行业价格行为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住宿行业分类型、分等級进行价格监测,淡季一周一报,旺季(重要节假日)一天一报。当价格涨幅出现异常波动时,提请省政府出台价格临时干预措施。该《意见》还提出引导住宿行业合理定价。即在旅游旺季和重要节假日期间,住宿业经营者根据运营成本和市场需求,在遵守政府和行业协会建议的诚信指导价基础上,制定价格应保持在合理区间浮动,不得任意加价销售。
因烧烤而走红的城市淄博在 " 五一小长假 " 到来前夕,也出台了《关于阶段性对宾馆酒店客房哄抬价格行为认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在 2023 年 " 五一 " 假期前后,对宾馆酒店客房价格实行涨价幅度控制措施。这其中,该市明确了涨价幅度,即按今年 3 月 1 日至 3 月 31 日宾馆酒店各类型客房平均实际成交价格 ( 包含线上、线下所有实际交易结算金额 ) ,上浮超过 50% 的,按哄抬价格行为予以查处。
酒店价格对比 2019 年同期上涨的现象确实存在。以国内头部酒店企业首旅如家为例,今年一季度,该集团连锁酒店品牌的中高端酒店每晚平均房价分别为 329 元,较 2019 年同期上涨 7.9%;经济型酒店每晚平均房价为 171 元,较 2019 年同期上涨 14%。
近日网友热议 " 月薪 2 万住不起如家汉庭 "
但需注意的是,消费者 " 吐槽 " 酒店涨价凶猛的背后,是对 " 上不封顶 " 的担忧。
根据酒店比价平台优栈网(trivago)追踪的酒店平均价格指数(tHPI),今年 7 月北京和上海酒店平均每晚价格(标间)为 1226 元和 950 元,分别较 2019 年同期上涨 71% 和 18%。
" 对社交平台反映的酒店涨价凶猛的情况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暑期学生放假带动家人集中旅游,致使部分在旅游目的地的地段上的经济型酒店供不应求,从而推高了房价,这个确实是事实;另一方面,这个高房价是不可持续的,预计 8 月底就会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把部分地段的经济型酒店房价与其他地段的高端酒店进行比较也是不合理的。" 赵焕焱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酒店业 " 奋力 " 复苏
抛开涨价争议,好消息是,经历了疫情困扰后的酒店业今年正在走向复苏。
上市酒店企业上半年普遍预喜的业绩预告,便说明了这一点。
根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截至发稿时,锦江酒店(600754.SH)、首旅酒店(600258.SH)、金陵饭店(601007.SH)、华天酒店(000428.SZ)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或半年报,华住集团则发布了第二季度经营数据。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述上市酒店企业业绩均实现大幅增长。这其中,金陵饭店率先发布了半年报,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87 亿元,同比增长 34.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0.31 亿元,同比增长 916.61%。
锦江酒店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5.0 亿元至 5.5 亿元,去年同期亏损 1.18 亿元;首旅酒店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6 亿元至 3.0 亿元,去年同期则亏损 3.84 亿元。华天酒店虽然延续亏损,净利润为 -0.85 亿元至 -0.65 亿元,但较去年同期减亏。
此外,华住集团披露的运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华住中国的 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大幅回升至 2019 年水平的 121%,2023 年 4 月、5 月和 6 月的 RevPAR 则分别恢复至 2019 年水平的 127%、115% 及 123%。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强劲回升,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酒店市场的经营表现亦实现显著增长。
万豪国际近日发布的 2023 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3.81% 至 60.75 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 7.08% 至 7.26 亿美元。中国旅游市场的回暖对万豪国际大中华区的经营表现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中国市场第二季度的 RevPAR 较去年同期增长近 125%,超过疫情前水平。
万豪国际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毛怡冰对此认为," 国内旅行需求的迅速回暖仍是行业稳步恢复的关键驱动因素。随着国际航空客运量正逐渐恢复至 2019 年水平,预计旅游业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我们对集团在华业务长期增长充满信心。"
上述酒店集团的经营数据不难反映,受到 RevPAR 的同比提升以及门店规模持续增长,头部酒店集团今年的业绩有可能超过 2019 年。不过,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虽然部分头部企业净利润同比扭亏或实现大增,但对比 2019 年同期,仍然存在着些许差距。因此,酒店业的全面复苏还需 " 奋力 "。
但可以看到的是,热闹的暑期叠加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长假,已经成为今年下半年我国旅游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且考虑到已经到来的 " 暑期档 " 和国庆、中秋节假期的旺盛需求,以及供给侧和政策面的积极影响,中国旅游研究院调高全年预期,下半年对应旅游人数为 31.16 亿人次,对应旅游收入为 2.7 万亿元,较 2019 年同期恢复度分别为 106.5%、91.7%,相比上半年恢复度进一步提高。
在此预期下,国内酒店业距离实现真正的 " 满血复活 " 或许并不遥远。
SFC
本期编辑 江佩佩 实习生 赵凤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