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服务零售起势,互联网公司迎来价值新坐标,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作者 | BT 财经
服务业数字化和标准化成为题眼。
今年 8 月,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结合和此前发布口径中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成为一起反映中国整体消费市场的新指标。
通俗来说,服务零售包含的餐饮、休娱、体育等 " 衣食住行 " 服务性消费支出,是居民消费刚需。当前,国内居民服务消费占全部消费比重,已增长到了 44.5%,成为带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对应在互联网领網域,包含 " 吃住行游购娱 " 的本地生活,与服务零售的关联度最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互联网服务的主流是广告、游戏及商品零售,数字化手段主要连接的对象是人和物(实体商品)。而本地生活虽然已经发展了十多年时间,但此前受关注度有限。问题就在于,与货架电商等实物商品零售服务相比,服务业的商户分散、线上化程度低、履约成本高,是不折不扣的苦生意。
今年以来,抖音、美团、小红书等互联网企业在本地生活行业动作频频,正是看到了服务零售需求爆发、供给不足的现状。新的发展周期里,价值和质量的增长代替流量的增长,成为新的竞赛主题。
服务零售领網域数字化和标准化加速,为老赛道带来了新生机。这一背景下,互联网的价值需要重新审视。
服务零售站上风口
8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首次增加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这也是国家首度提及服务零售的行业概念。此前,服务零售作为与商品零售并列的社会消费主要分类,并未被明确归为行业通用概念。随着服务消费在今年以来的持续增长,服务零售的概念也得到了更多关注。
从定义上来看,服务零售额旨在反映服务提供方,以货币形式销售的属于消费的服务价值,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網域服务活动的零售额。
从数据上来看,1 月至 7 月全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 20.3%,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而在 2023 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4%,高出 GDP 增速近一个百分点,占 GDP 的比重为 5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60%。
摩根士丹利在《中国消费 2030 展望》报告中预计:在下一个十年里,中国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服务类消费超过实物类消费,预计服务类消费的年化增长率,将达到 9.2%,超过同期实物类消费 6.7% 的增长率。
服务零售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在不断提升,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
首先是服务业商户品牌化、连锁化程度加强。2018 年,我国餐饮连锁化率为 12%,2022 年,这个数字提升至 19%。
其次,宣传营销的重要程度不断加深。被烧烤带火的淄博、被沉浸式体验和演唱会带火的西安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第三,覆盖 " 吃住行游购娱 " 的综合性服务零售平台快速发展,本地优质供给持续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巨头纷纷加码在服务零售赛道的布局。抖音、阿里全方位深入,腾讯、拼多多也不遑多让,小红书更是从擅长的内容领網域出发,上线了探店合作中心……
一些我们熟知的零售企业开始在这一领網域探索。比如,山姆会员店开始销售酒店住宿、家政保洁等服务类卡券,其 App 的商品分类中,开设了 " 礼品卡 " 分类;卡券品类包括美食餐厅、自助餐、甜品蛋糕、酒店度假、生活服务等。
不久前,海底捞也在部分门店推出了洗头服务,服务为会员专享,消费 200 元可以兑换一次,服务大概 20 分钟完成。
可以看出,大到互联网平台企业,小到会员制商超,都在利用自身优势,寻找在服务零售行业内的位置。
价值空间有多大?
在当下刺激消费、稳定复苏的经济形势下,服务行业的价值开始加速凸显。近几年,我国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持续上升,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持续上升,而这两个 " 上升 " 表明,服务零售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服务业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国家统计局印发的《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分类》,对中国的生活服务业态进行了分类和定义。对照统计体系中的 17 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美团等互联网公司已覆盖 16 个行业大类。诸如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大类,美团等平台已经全面覆盖。
《2023 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显示:如今中国餐饮娱乐、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复苏态势明显。2023 年 6 月,电影演出行业同比增长 172%,班機、火车出行行业同比增速超 50%,酒店服务、在线旅游等旅游行业同比增速超 35%。
据艾瑞咨询测算,2020 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 19.5 万亿元,预计 2025 年将会增长至 35.3 万亿元。不过,本地生活虽然市场够大,线上渗透率却不高,如今线上渗透率最高的是住宿及门票,超过 50%;到餐行业的线上渗透率不超过 15%,而到综行业更低,线上渗透率不超过 10%,上升潜力巨大。
华安证券报告显示,2021 年," 吃饭 " 大盘约 10 万亿元,其中在家吃饭约 5.4 万亿元,在外吃饭约 4.7 万亿元。在家吃饭还可以细分为外卖和买菜,在外吃饭主要是到店。目前," 吃饭 " 生意具备足够的市场容量,而且作为高频刚需的消费,具备抗经济周期的能力。
生活服务业的关键词是 " 本地 ",参与该领網域公司的各项业务也围绕本地展开。
在服务零售赛道,支撑美团成为行业领头羊的正是一个个扎根于街巷的本地商户。这些商户只服务所在城市的几个街区,而且极度分散。由于服务内容标准化程度不高、利润空间狭小,这类商户也往往被忽视,造成整个行业的线上化率也并不高。
简言之,本地生活赛道未来市场足够大,也具备高频刚需的稳定性。但想要搭建全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都适用的交易规则、履约体系,并不容易。
数字化、标准化之路
不同于商品零售,服务零售并没有明确的质量界定标准,也存在更大的信息鸿沟。而平台经济的核心就是减少信息差、撮合交易。从这个角度上说,服务零售比商品零售更需要平台经济,服务业的数字化、标准化改造诉求更为迫切。谁能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行业运转效率,谁就能获得长期复利的回报。
首先,数字化手段可以让商户更直观地展示商品信息,也可以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空间。服务业的多样性使得费者 " 众口难调 ",难以对服务达成统一评价。服务零售平台的评分、评价和推荐系统,可以让信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降低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错配。
以大众点评为例,部分游乐园、漂流景区的安全隐患相关差评,可以给消费者起到警示作用,景区也会增强安全措施。平台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好的决策,还能促进商家更好经营,纠正产生 " 差评 " 的经营行为,从而促进社会营商环境整体规范化。
其次,数字化手段还可以降低服务零售商的成本。超市虽然主要是商品零售,但本地门店其实是服务而非流量生意。店员的答疑、打包和结账,外卖员的即时配送,都属于服务零售的范畴。经过数字化改造,这种服务可以更快触达消费者。
以上线外卖的平台的各种小店为例,依托数字化系统,商家可以更快完成查看库存、SKU 更新等管理业务;依靠平台提供的工具,小店履约完成订单也越来越专业和精细,大大降低了本地小店字化转型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借助外卖平台的地图和算法,骑手可以在最短时间规划最优送餐路径,服务效率大大提升。
德邦证券研究显示,近两年代表服务消费的餐饮收入增速从 5.6% 增至 6.8%,仍在提速,但商品零售增速出现减缓,从 2.8% 降至 2.1%。大众消费结构发生逆转,服务零售的市场规模还在扩大,这意味着本地生活行业迎来新机遇。互联网原先的占坑和流量逻辑已经过时,一步步构建供需壁垒、履约体系,服务好每个多边用户的玩家,才能吃到红利。
互联网公司迎来价值重估期
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以阿里、美团、京东为代表的企业,满足了用户 " 衣食住行 " 为代表的物质需求;而腾讯、抖音、快手等企业,则满足了用户 " 社交娱乐 " 的精神需求。
这其中,只有美团从 " 饮食 " 出发,围绕外卖、到店、酒旅等服务,逐步拓展到更多的零售领網域,真正实现服务零售行业的线上覆盖,展现出了稳定、高频、交易价值高的特征。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时代,美团越来越成为普通人离不开的 App。
2010 年 3 月 4 日,华清嘉园一套三居室里,美团网上线,推出第一个团购产品——梵雅葡萄酒品尝套餐。
可以说,美团创立伊始提供的不是实体商品的售卖,而是服务。除餐饮类团购外,美团其他服务团购发展势头强劲,于 2012 年上线了电影票团购和酒店团购。随后逐渐覆盖了服务零售的边边角角。在扩大服务范畴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数字化、标准化、强履约的核心特征。
其二季报显示:在 2023 年上半年,美团配送服务收入为 372.8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301.8 亿元,增长了 71 亿元,增速达到 23.5%;本地商业佣金收入为 342.2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 244.3 亿元,增长了 97.9 亿元,增速达到 40%。
值得强调的是,旅游业的恢复为头部互联网旅游平台的票务、酒店业务带来新增消费刺激,本季度,美团到店酒旅业务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 120%,年活跃商家数及年交易用户数创历史新高。
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在上一个阶段,比拼的是用户数量的增长;而进入到下个阶段,比拼项是流量价值和用户价值。
与其他消费型互联网公司相比,美团的用户价值展现出了稳定、高频、价值高的特征。
有分析师根据美团财报等数据估算:在整个 2022 年,美团整体 GTV 约为 18460 亿,如果按照 6.78 亿的年活跃用户计算,2022 全年人均消费金额为 2722.71 元;另一边,如果按照 QM 数据计算,2022 年 12 月美团平均 DAU 为 1.2 亿,18460/1.2=15383 元,即高频交易用户人均年消费额,已经超过了 1.5 万元。
同时,对比电商类 App,此前阿里巴巴曾披露,截至 2022 年 6 月的一年内,年活跃用户在淘宝和天猫上的人均消费,超过了 1 万元。在另一边,如果对比流量型 App,以抖音为例,其高频交易用户人均年消费约为 3500 元。
如今,在消费类互联网企业中,凭借规模论英雄的时代,似乎正逐渐远去。是否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能否持续提供有质量的服务与商品,逐渐成了衡量一家企业,是否优秀的两大标准。
服务零售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叠加满足亿万用户刚需的背景,新坐标系中,互联网公司们即将迎来一次不同以往的价值重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