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英特尔CEO:中国芯片将比美国先进技术差10年,十年后50%的芯片将在美国制造,欢迎阅读。
英特尔 CEO 基辛格 Pat Gelsinger(图片来源:WEF 官网)
当地时间 1 月 17 日,芯片巨头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基辛格(Pat Gelsinger)参加了一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交流对话,其与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席克劳斯 · 施瓦布(Klaus Schwab)进行了长达 35 分钟左右的对谈。
基辛格在对话中表示," 目前我们已经看到实施的出口政策。最近我们看到荷兰,特别是美国的政策、日本的政策等。它将(对中国)設定 10nm 到 7nm 范围内的一个限制基础。而我们正竞相发展低于 2nm,甚至 1.5nm 的技术,我们看不到这一趋势的尽头。实际上,我看到这些政策正在实施,而半导体是一个高度互联的行业。蔡司(Zeiss)的镜片、ASML 的设备组装、日本的化学品和抗蚀剂、英特尔(Intel)的大规模掩膜制造,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我认为这是一个 10 年的差距,而且我认为这是可持续的。"
基辛格强调,在美国、日本、荷兰联合实施的出口管制环境下,中国与全球顶尖芯片技术有 10 年的差距。" 我相信这预示着(美国在)世界上已经建立的政策。为了(美国)出口和竞争力,在这种环境下,现在,我们正在努力确保这一点。"
财报显示,截至去年 9 月 30 日的 2023 财年第三季度,英特尔(NASDAQ:INTC)实现营收 142 亿美元,同比下降 8%,环比提升 9%;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 17 亿美元,同比提升 14%,当季业绩跑赢市场预期。整个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达 388 亿美元。
基于公司对第四季度营收预测计算,2023 财年,英特尔公司营收预计达 534 亿 -544 亿美元,远低于 2022 财年的 630.54 亿美元。而 2022 年,英特尔中国区营收占比达 27% 左右,至 171.25 亿美元,收入占比仅次于美国区。英特尔中国占比持续维持 25% 到接近 30% 份额。
此次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基辛格首先讨论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表示在新冠疫情下芯片供应链问题显露无遗。他指出,数十年来的产业政策使芯片制造业集中在亚洲国家,而美国目前正试图透过 " 芯片法案 " 扭转这一趋势。这项立法旨在提高美国的技术自给自足能力。
" 一切数字化行为都在半导体上运行。在此之前的 50 年,石油储备已经定义了地缘政治,而在未来 50 年里,芯片技术供应链更加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围绕半导体的产业政策想法,对世界各地的经济、工业和国家安全具有如此重大的影响。世界已经意识到这个行业的重要性。在 1990 年,世界上 80% 的半导体将在欧洲和美国,而今天,只有 20%。当我们说到 2030 年,我们能否实现 2050 年的登月目标,在那里我们真正重建了美国和欧洲的工业,顺便说一下,几乎所有的技术和半导体都来自美国和欧洲。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平衡的、有弹性的供应链。" 基辛格表示,这为美国和欧盟的 " 芯片法案 " 创造了环境。
基辛格直言,今年 2 月 15 日是他在英特尔担任 CEO 的三周年,公司在供应链方面的重建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建造这些工厂需要很长时间,大约需要 5 年才能到位。" 因此,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所有的事情都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基辛格提到,芯片半导体是一个周期性行业,有起起落落。而在芯片缺货时期之后,大量投资进入芯片半导体领網域。" 我预计,未来在成熟制程方面会有很大的压力,因为特别是中国,(它们)已经在这一领網域建立了很多能力。"
"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尖端的半导体供应商,你只需要每年投资 200 亿、300 亿美元,其中研发部分需要每年投资 80 亿到 100 亿美元,而且需要这样持续做 30 年。" 基辛格指出,英特尔每年投入 180 亿美元进入研发。2023 年资本投入超过 250 亿美元,2024 年、2025 年、2026 年还会涨。因为这(半导体)是一个非常长期、研发和资本密集型的项目 / 行业。世界上只有三家公司有能力制造这些尖端芯片: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
基辛格透露,英特尔将在德国马格德堡的晶圆制造厂未来将生产先进的 Intel 18A 制程芯片,但他没有透露具体会采用哪些技术,只是表示这些技术将在 1.5nm 芯片生产方面。据悉,英特尔将于今年 2 月底公布其 18A 后的制造工艺路线图,有消息称,Intel 18A 之后,英特尔会推出 Intel 16A 和 Intel 14A。
" 这将不仅是德国最先进的制造工厂,世界上最先进的 [ 芯片 ] 制造也将在马格德堡工厂进行。我们对此感到非常兴奋。马格德堡工厂上线后,将成为全球最先进的晶圆厂。该工厂不仅可以生产我们最先进的工艺技术(Intel 18A,2nm 以下),而且会超越这一水平,可以生产 1.5nm 芯片。" 基辛格表示,英特尔决心将其领先的制造技术带到欧洲。
基辛格认为," 我认为西方国家需要做的一件事是,我们必须重建 30 年以上的长期研究。人工智能花了 40 多年才成熟起来,晶体管花了 30 多年才成熟。因此,我们必须保持长期投资,这主要来自政府、公共部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之类的机构。我们已经失去了这一点,因为像英特尔这样的企业,我们在研发方面只有 15 年或更短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转变,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幸的。"
基辛格表示,目前英特尔总共有 5 万名工程师,其中在核心技术领網域,有 2 万名工程师。他还指出," 英特尔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领先其他公司几十年。"
谈到 AI PC 方向,基辛格指出,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过去 20 年一直在追求高性能计算领網域,然后他幸运地得到了 AI(got lucky with ai.)真的很幸运,一直在坚定追求 GPU 方面的高性能计算架构。但在他看来,未来几年的 AI ,应该是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模型、如何去部署模型、如何推断模型、如何将它们从数据中心转移到人们常常使用的每台设备中。
" 我们刚刚推出了 AI PC,就是展现如何把你的 100 亿个参数模型,放在你本地操作的电腦上。" 基辛格预测 PC 行业变化是在 2025 年,他认为今年市场预计开始会有点慢,但随着度过 2024 年,PC 市场将会加速,进入了一个自然更新周期,而且将有一个新的 Windows 作業系統即将推出,旧的生命周期结束。而对于英特尔来说,AI PC 将改变个人电腦行业,借助 PC 设备,在互联网和 WIFI 连接上就实现了生成式 AI 技术的应用。
对于 AI 技术发展,基辛格表示,当前 IT 基础设施中有大概有 3%-5% 的能源消耗,而不同的研究表明,随着 AI 算力需求激增环境下,未来十年,IT 基础设施能耗(智能算力中心能耗)需求可能会增长三至四倍。
谈及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新规对于英特尔的影响,据 CNBC,基辛格表示,英特尔将持续调整自己的业务和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制定与产业政策相一致的技术指标。" 让我们和他们做生意。"
基辛格强调,随着美国、欧盟的 " 芯片法案 " 落地实施,他预测,十年后 50% 的芯片将在美国制造。其中,英特尔正在做 " 四年五个节点 " 计划,持续推进生产先进制程芯片。
" 到 2025 年,我们(英特尔)将向世界证明,基于西方技术制造的 2nm 以下的芯片是世界上最好的。我们很自豪能参加这场决赛。" 基辛格称。
(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