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烧光近百亿,又一家造车新势力倒下,欢迎阅读。
「核心提示」
一家造车新势力,从资本青睐,到现金流断裂,需要几步?
作者 | 佘伟航
编辑 | 邢昀
近期,一篇名为《呼唤正义!近 2000 家庭向爱驰汽车集体讨薪》的文章,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爱驰汽车的员工在文中诉苦:" 我们深陷困境,已经忍耐了超过三个月的漫长等待 …… 近 2000 名员工被拖欠工资已经超过三个月的时间。"
这家出现资金周转难题的造车新势力被再次带回公众视线。
除了员工欠薪,爱驰汽车还被爆出公司总部和销售子公司出现办公场地租金、物业费、水电费欠缴的窘境,甚至人去楼空。不仅线下公司出现停摆,有车主爆料爱驰汽车的 APP 近期无法登录。
2017 年成立的爱驰汽车,在创立初期起点并不低。其创始人付强是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总裁兼 CEO,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此外公司还汇聚了多位知名高管。
秉承传统造车路径,爱驰汽车手上握有生产基地和稀缺的造车资质,然而从 " 最靠谱的新势力 ",到如今现金流濒临断裂,这背后爱驰经历了什么?复盘这个案例,对造车新势力们也有一定警示作用。
欠薪欠款
" 目前被拖欠了三个月的薪资,加上五险一金差不多 16 万左右。" 作为爱驰汽车的研发人员,吴冬遭遇了长期欠薪。
不止一位爱驰员工告诉《豹变》,到现在为止,有些员工 3 月的工资还没发,一些员工被欠薪,并且被迫处于居家办公的状态。
从爱驰离职的张欣向《豹变》提供了爱驰 4 月 10 日发布的延迟发放薪资通知截图:" 因客观原因不得不做出三月工资延迟发放的决定,三月社保、公积金正常缴纳 "。
在员工满心期待下一个月可以拿到薪资时,5 月 10 日,第二份延迟发放薪资的通知又泼了大家一盆冷水,通知称 " 鉴于目前面临的资金挑战,公司不得不再次延迟发放 "。
面对爱驰汽车的多次延迟发薪和巨大的生活压力,爱驰员工最终在 6 月 25 日发文控诉,向爱驰汽车集体讨薪。
在职员工的薪资被拖欠,离职员工的赔偿也无法落地。" 我是 3 月 15 日被辞退的,说好 4 月底给的,最后拖到了 5 月 15 日才给。"
在被问及后续工作着落时,张欣告诉《豹变》已找到新工作,但许多同事并没有那么幸运," 有些员工都被辞退了,没收到一分钱,有些同事因为跟爱驰汽车还有合同,无法重新找到新工作。"
除了员工被拖欠薪资,供应商的回款也出现了困难。
" 拖车费 2022 年的到现在还没给。" 为爱驰汽车提供汽车拖载搬运服务的刘力告诉《豹变》,自己跟爱驰已经合作一年多了,爱驰汽车结款的速度就一直不快。在多次协商后,刘力并没有得到早该结算的服务费," 和我对接的人跟我说他今年这边财务都没出过款。"
据了解,在被爱驰汽车拖欠款项后,不少供应商要求要现钱结算才能继续合作,而本来就遭遇资金难题的爱驰根本无法满足这样的诉求,最终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停止与爱驰汽车合作,加剧了爱驰的艰难处境。
员工和供应商之外,被坑的还有消费者。
" 车刚买一个月平板就用不了。" 车主赵玲吐槽刚买的汽车就解决不了售后问题,就连投诉也没有用。
在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后,爱驰汽车的 APP 接近瘫痪,许多客户都称无法登录,远程控制关车窗、授权启动开车门等功能都停掉了。而保养服务套餐、整车终身质保权益、放电枪在内的多项服务也都已无法正常使用,目前消费者的售后问题也出现了服务盲點。
作为汽车厂商的活招牌,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往往是影响汽车销量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消费者的售后问题,爱驰汽车的口碑也跟着大打折扣。
六年,没有水花
和如今的颓唐态势相比,爱驰汽车曾经也拥有过高光时刻。
最初爱驰获得了不少资本青睐。企查查数据显示,从 2017 年到 2021 年,爱驰密集融资了 6 轮,背后的投资机构包括腾讯、沙钢集团、滴滴出行、宁德时代等。
公司成立不久,爱驰汽车就砸下 133 亿元在江西上饶投资建设工厂,为了解决造车资质问题还在 2019 年花 17.47 亿元拿下江铃控股 50% 的股权。
然而,造车极度烧钱,爱驰汽车并没有交出令投资方满意的成绩单。2019 年 12 月爱驰首款量产车 U5 上市,销量表现惨淡。Wind 数据显示,爱驰汽车 2021 年销量为 2698 辆,2022 年为 4626 辆,2023 年 1 到 4 月累计销量为 111 辆。跟头部新势力车企动辄每月过万的交付量相比,爱驰汽车的产销数据都微不足道。
"2021 年一个月可以生产三四百台,去年一个月才生产三四十台。" 在爱驰江西上饶工厂做设备维护的王诚告诉《豹变》,工厂的产量一直不高," 去年疫情快结束时就差不多不怎么造车了。"
" 爱驰汽车目前处于没人管的状态,上个月就已经看不到办公人员了,地都长草了。" 目前王诚还被拖欠着接近 2 万多元的工资,他无奈地表示自己很大可能拿不回工资了。
长期低迷的销量无法为爱驰汽车带来正向的现金流,前期大手笔投入后爱驰的资金困境也愈发加剧,据王诚透露,爱驰汽车为了筹措资金," 工厂里面的设备、资产早就被抵押了。"
除了自身造血能力的先天不足,更让爱驰汽车着急的是,融资路径不再顺畅。尤其是 2021 年后,爱驰的融资频率明显下降。在得不到外部输血后,公司处境十分被动。
2021 年年中,有消息称爱驰计划登陆科创板,最终无果。2022 年 9 月,美股教培企业华夏博雅称拟与爱驰签订合并協定,这一把反向借壳,收购完成后,爱驰估值在 50 亿美元到 60 亿美元。不过借壳上市的计划最终也破产,今年 5 月华夏博雅发布公告称终止与爱驰的合并计划。
与此同时,爱驰汽车管理人员变动频繁,仅在 2022 年,公司高层就发了三次变动,多位管理人员走马灯式的变换很难保证公司的持续稳定经营,内部的不稳定也弱化了爱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的能力。
公司内部混乱的管理,还引发了员工不满。张欣表示,内部转正和晋升机制不合理,员工们的重心不是钻研业务,而是绞尽腦汁如何巴结领导,得不到重用的好员工也被迫离开,公司的业务推进受到了阻碍。
张欣还提到," 品质部也没有一套完善的标准 ",汽车生产过程中很少有人去认真把控质量,生产很难有效和高质量地推进。
死在产品上?
" 现在一些企业,动不动融 100 亿、200 亿元,造车不需要那么多钱。天天喊着融了多少钱,这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谷峰,2018 年曾表示爱驰汽车并不缺钱," 造车企业不会死在资金上,而是死在产品上。"
但是过去 5 年,在其他竞争对手纷纷推出富有竞争力的产品时,爱驰汽车一直没有爆款产品。新能源市场的迭代速度快,爱驰在国内的两款车型 U5、U6,不仅没有竞争力,也毫无销量。公开数据显示,爱驰 U6 在 2023 年前六个月销量不到 20 辆。
爱驰曾早早布局海外市场,想避开国内新势力的激烈竞争。官网显示,爱驰旗下全系车型远销海外超 20 个国家和地区,售价也高于国内。2022 年 11 月,爱驰宣布与泰国菲尼克斯 EV 达成战略合作,签下 15 万采购大单。但回过头来看,两线作战的爱驰,并没有形成良性支撑,反而相互拖累。
2022 年付强接受采访时,曾承认爱驰在融资事宜上做得不够成熟," 我们公司从一开始没有按照资本市场所需要的方向走,明显是有问题的。头部三家新势力的创始人都是连续创业者,公司创建时就想好了资本市场的长期节奏,所以做的动作、搭建的体系、找的人都是按照这个节奏来的。"
据了解,爱驰的高层还在积极寻找新的融资。而爆款产品缺位和造血能力孱弱就像两道天堑,让爱驰难以对接到新的投资人,也让这救命的融资款项迟迟无法到达,而当下汽车赛道已经变天,即使后续融资成功,存活的竞争压力也会不断增长。
以东风汽车为代表的燃油车企在今年发起了价格突击战,汽车赛道开启了新一轮的内卷,为了守住已经打下的市场份额,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新能源厂商纷纷加入价格大战,竞争的不断加剧也让更多腰尾部车企倒在黎明前。
曾经市场名气更大的威马汽车、天际汽车和自游家等中型车企,因为资金链断裂提前退赛,行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大车企瓜分市场赢得更多市场份额,留给尾部车企们的时间并不多。
" 大家看到的这个卷其实刚开始,未来还会更卷。" 在 2023 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创新大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的 CEO 余承东表达了对未来汽车行业的看法," 要么倒闭,要么成为巨头 ",而成为巨头前,中尾部车企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活下去。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