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厦门银行,三年跌没了60%,欢迎阅读。
为提振股价,不少银行都在采取稳价措施。
近日,厦门银行公告,将 2023 年 8 月披露的高管增持金额由不低于 137.64 万上调至不低于 350 万,再叠加持股 5% 以上的 4 家股东增持计划,合计不低于 4481.31 万。
厦门银行作为福建首家上市城商行,股价持续低迷背后,更多是增长动力不足和零售业务拉胯。
01
跌了近 60%
近年来,厦门银行的股价跌幅明显超过了板块跌幅,从 2020 年 12 月高点至今,其股价从 13.8 元下跌到了 5.3 元以下,跌幅将近 60%,市值也蒸发近 200 亿,由此也触发了公司的增持条件。
根据此前厦门银行制定的股价稳定方案,在上市后三年内,如果连续 20 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公司最近一期的每股净资产,则由公司、持股 5% 以上的股东和董监高管理人员进行股份增持。
事实上,早在 2022 年 3 月底厦门银行就因为股价持续下跌触发了增持条件,到当年底实际增持了 3735.24 万,但自宣布增持到结束股价依然下跌超过了 10%。
2023 年 8 月,厦门银行再次发布了增持公告,股价同样没有掀起多大反响。
厦门银行股价低迷,或许与公司业绩增长乏力密切相关。
站在营业收入的角度可以看出,2020 年是近年来厦门银行增长的分界点,在创出 23.2% 的增速新高后便迅速下降,在 2021 年和 2023 年前三季度甚至陷入到负增速,并低于同期城商行平均增速。
例如在 2023 年前三季度,据开源证券研究,上市城商行平均增速为 2.05%,明显高于厦门银行的 -3.52%。
厦门银行增长的后劲不足,可能也有净息差较低的原因。
02
净息差 " 掉链子 "
净息差作为行业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近年来,厦门银行净息差的下降速度很快,2017-2023 年前三季度由 2.05% 降到了 1.2%,在 17 家上市城商行排名也由第 7 名快速降至末尾。
厦门银行较低的净息差还产生了一个明显的 " 后遗症 ",规模增长对业绩的拉动效应越来越弱。
而厦门银行的生息资产增速并不算低,2020 年增速超过了 20%,此后虽逐年下降,但到 2023 年上半年仍接近 9%。
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厦门银行净利润相对于营收增长的更快,2021 年以来增速在 15% 左右,在净息差降幅巨大的情况下,净利润还能实现快速增长,背后是信贷减值损失的大幅减少在支撑。
具体来说,2023 年上半年厦门银行计提的信贷减值损失为 1.90 亿,相比 2022 年同期的 5.63 亿降幅高达 66.29%。
2021 年也是如此,当年厦门银行计提了 10.1 亿信贷减值损失,同比下降了 49.23%。
厦门银行计提的信贷减值损失减少固然与公司不良贷款率下降有一定关系,但也有公司自主调节的因素。
就比如 2022 年,厦门银行不良率由 0.91% 下降到了 0.86%,但信贷减值损失却同比增加了 29.02% 到 13.1 亿。
当前厦门银行的不良率在城商行中尚属优秀,2023 年上半年为 0.8%,排在城商行第 4 位。但下降的空间已经有限,靠调节维持增长并不会长久。
对于厦门银行盈利能力低的问题,主要出在了零售业务上。
近年来零售业务之所以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必争之地,很重要一点是较高的收益率和轻资产运营模式。厦门银行虽然也在进行转型,但零售业务反而成了拖累项。
2023 年上半年,厦门银行的零售业务利润总额仅 3.96 亿,明显低于公司业务的 9.01 亿,还不及后者的一半。而这与其聚焦普惠金融的战略有关。
03
零售推进不理想
厦门银行零售转型的时间并不早,2020 年才开始落地实施,彼时还是前董事长吴世群时代,吴世群是厦门银行 " 老人 ",到 2022 年离任任期已达 13 年,在任期间他重点推动了公司的小微战略和零售转型。
而厦门银行的零售转型重点是调结构,降低了个人按揭贷款比重,并大力发展经营贷,加强了对普惠金融的资源倾斜。
当下经营贷已经成为了厦门银行零售贷款的 " 扛把子 ",占零售贷款比重从 2020 年的不足 40% 增加到了 2023 年上半年的 57.61%,个人按揭占比则由 47.82% 降至 32.7%。
降低个人按揭占比或是出于去风险考虑。由于此前厦门银行相继踩雷恒大、阳光城等出险房企,使得公司近年来开始压降地产类业务的贷款规模。如对公业务的房地产行业占比由 2020 年的 7.42% 降到了 2023 年上半年的 3.65%。
然而,厦门银行房地产业的不良率并没有因为规模的下降而改善,反而是逐年提高。2020 年其并没有披露业务的不良率数据,而 2021 年为 3.67%,到 2023 年上半年增长至 5.22%,是不良贷款率最高的行业。
厦门银行经营贷占比虽然提高了,但加大对普惠金融投放也使得业务利率不断下降,到 2023 年上半年仅为 4.15%,进而拉低了整体零售收益率。而利率较高的消费贷占比较低,同期尚不足 10%,对零售业务的利润贡献还很小。
此外,拖累厦门银行净息差水平的还有成本负债端,2023 年上半年其存款付息率为 2.45%,明显高于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等头部城商行。
厦门银行手续费中间业务也面临着和消费贷同样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增速不算慢,由 2020 年的 3.27 亿增长到了 2022 年的 4.32 亿,增幅超 30%,但无奈占比较低,只在 7% 左右。
而且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并不稳定,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的波动影响。2023 年上半年厦门银行同多数同行一样,中收业务出现了下滑,实现收入 1.95 亿,同比下降了 18.36%。
在吴世群辞职后,出身当地监管部门的姚志萍上任。姚志萍的企业任职经历并不多,在就任厦门银行董事长之前曾短暂担任过大股东金圆投资集团总经理,在银行业的从业经验或不足。
整体来看,当下厦门银行由于净息差过低导致的增长动力匮乏的问题已经显现,扭转局面的关键就在零售业务,提升收益率才是重中之重。而在这期间其转型之路注定不会平坦。